24K小说网 > 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 > 第4章 双面胶胡丽娟(完)

第4章 双面胶胡丽娟(完)


李亚平兄妹在报社门口的闹剧,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彻底斩断了胡丽娟与他之间最后一丝可能的情分。这件事后,李亚平在单位彻底抬不起头,没多久就灰溜溜地申请调去了一个外地项目组,几乎是逃离了上海这个让他梦碎又蒙羞的地方。

胡丽娟的生活,则迅速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她和吴炜的感情稳定升温。吴炜成熟稳重,处事得体,那次在报社门口保护她的行为,更是让胡丽娟心里多了几分安全感。两家的走动也频繁起来。吴炜的父母是退休的中学教师,斯文讲理,对漂亮大方的胡丽娟很是喜欢。胡家这边,胡明轩和玉莲对吴炜这个准女婿是一百个满意,尤其是玉莲,看着吴炜带来的贵重礼品,听着他妥帖的问候,再对比之前李亚平的空手套白狼和最后那副嘴脸,简直是云泥之别。

“娟娟,这次可真是苦尽甘来了。”玉莲拉着女儿的手,眼眶有些湿润,“小吴这孩子,靠谱,你以后可要好好跟人家过日子。”

胡丽娟笑着点头:“妈,我知道。”

婚事很快提上了日程。没有李亚平家那些狗屁倒灶的算计和讨价还价,两边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人,一切进行得顺利又愉快。彩礼嫁妆按着上海当时的规矩,象征性地走个过场,更多的是双方父母为小家庭添置东西,吴家出了婚房的首付(一套位于浦东新兴地段的三室两厅),胡家则负责了装修和一辆代步车的钱。胡丽娟把自己攒下的钱和之前悄悄买的原始股套现一部分,又问父母借了一点(明确打了借条),加上吴炜的积蓄,两人一起在静安区靠近老洋房的地方贷款买下了一套六十平米左右的老公房,计划简单装修后出租,作为他们的第一笔投资房产。

“以后租金就当给我们孩子存教育基金。”吴炜搂着胡丽娟的肩膀,看着那套虽然老旧但地段极佳的房子,规划着未来。他的话自然而踏实,让胡丽娟心里暖融融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真实的期待。

他们的婚礼定在次年春天,办得隆重又温馨。胡丽娟穿着洁白的婚纱,挽着父亲胡明轩的手臂,走过铺满花瓣的地毯,走向前方等待她的吴炜。台下,玉莲激动地抹着眼泪,吴炜的父母微笑着鼓掌。报社的同事来了不少,包括当初提醒过胡丽娟的蔡姐,此刻都送上真诚的祝福。弄堂里的老邻居们也大多受邀,看着光彩照人的胡丽娟,纷纷感慨:“胡家囡囡真是福气好,跌倒了又能爬起来,找到这么好的人家。”

婚礼上,自然见不到李亚平一家人的身影。但关于他们的消息,却像背景音一样,偶尔还是会飘进胡丽娟的耳朵里。

据说李亚平调去外地后,过得并不如意。项目组条件艰苦,他又心气不顺,据说和领导同事关系处得也很僵。他母亲张兰香不死心,又托人在老家给他说了个对象,是个镇上开理发店的姑娘,彩礼要得比当初胡丽娟“借”给他的总数还多,而且明确要求婚后必须在镇上买房,绝不去农村和李亚平父母同住。李亚平大哥的房子最终还是买了,但欠了一屁股债,三天两头打电话找李亚平周转,李亚平那点工资根本不够填,据说又在外面借了网贷,日子过得焦头烂额。他妹妹李亚茹,婚事彻底黄了之后,性格变得越发乖戾,在县城的纺织厂打工,眼高手低,频繁换工作,成了张兰香另一块心病。

这些消息,胡丽娟听过后,只是淡淡一笑,便抛之脑后。他们的悲惨,与她何干?那家人就像她鞋底上一块早已干涸脱落的泥巴,连低头看一眼都嫌多余。

婚后的生活,平静而幸福。吴炜体贴负责,工作努力,顾家。胡丽娟继续在报社工作,有了坚实的后盾,她更加自信从容,工作表现突出,很快升了职加了薪。她和吴炜很少吵架,即便有分歧,也能冷静沟通解决。这种平等、尊重、共同成长的关系,是胡丽娟上辈子从未体验过的。

一年后,胡丽娟怀孕了。这个消息让两家老人喜出望外。玉莲几乎天天跑来照顾,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吴炜的父母也时常过来,带些营养品,叮嘱注意事项。吴炜更是把她捧在手心里,家务全包,每晚坚持陪她散步。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胡丽娟在浦东一家昂贵的私立医院,顺产生下了一个七斤八两的大胖小子。生产过程很顺利,吴炜全程陪产,紧紧握着她的手。当听到孩子响亮的第一声啼哭时,胡丽娟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这一次,她的孩子是在满满的期待和爱意中降临的。他有健全的家庭,爱他的父母,通情达理的祖辈,以及一个光明稳定的未来。

护士把清洗干净、包裹好的婴儿放在她怀里。看着那红扑扑、皱巴巴的小脸,胡丽娟心中那片关于上一个孩子的、始终未曾完全愈合的伤疤,仿佛被这新生命的温暖一点点熨帖、抚平。

她低头,轻轻吻了吻儿子的额头,泪水模糊中,露出了一个无比释然又充满希望的笑容。

她的家,终于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健康蓬勃的花开时节。而那些曾经的阴霾和污泥,早已被彻底清扫干净,再也无法沾染她的人生分毫。

当然,故事并未完全结束。那些该出场的人物,他们的命运轨迹,终将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再次与胡丽娟平静却强大的新生活产生最后的、决定性的交汇。比如,那个远在东北,日子越发困顿的李家,以及他们可能带来的,最后一点风浪。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十年。

胡丽娟的生活,如同黄浦江的水,平稳而丰沛地向前流淌。她和吴炜的儿子吴念卿已经上小学三年级,聪明活泼,是在全家人的宠爱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标准上海小囡。胡丽娟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吴念安,如今也到了吵着要穿公主裙的年纪。

胡丽娟早已从报社辞职。凭借着早年精准的投资眼光和吴炜的支持,她不仅还清了静安那套老公房的贷款,之后又陆续入手了几套地段不错的房产。随着上海房价的飙升,她真的实现了自己“包租婆”的梦想,每月收取的租金远超她当年在报社的工资,过着悠闲富足的上海小资生活。她偶尔会帮朋友看看项目,做点小额投资,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陪伴孩子成长和享受生活上。

吴炜的事业稳步上升,成了公司的技术总监,收入丰厚且顾家,是个十足的好丈夫、好父亲。每逢周末,他们一家四口要么开车去周边度假,要么就在上海的各个博物馆、公园、特色街区打卡,其乐融融。胡明轩和玉莲身体硬朗,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看着女儿如今幸福的模样,早已将十年前那场噩梦般的恋爱忘得差不多了。

这十年间,关于李亚平一家的零星消息,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偶尔泛起一丝涟漪便迅速消失。

据说李亚平在外地项目组混得并不好,性格越发沉闷阴郁,后来项目结束回了上海总公司,但一直郁郁不得志,在一个无关紧要的岗位上蹉跎。他最终还是在快四十岁的时候,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同样是外地来沪、年龄颇大的打工妹。女方要求不高,但李亚平那点微薄的工资,除去寄回老家的,还要养活自己的小家,过得捉襟见肘,据说为了给孩子攒学费,下班后还要去开网约车。他和他上海本地同事、尤其是过得风生水起的胡丽娟,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

李亚平的哥哥李亚东,因为买房欠下的债务和嫂子矛盾不断,最后离了婚,房子也没保住,灰溜溜地带着孩子回了东北农村,和张兰香住在一起。张兰香年纪大了,身体大不如前,不仅要干农活,还要照顾大儿子留下的孙子,终日劳碌抱怨。

李亚平的妹妹李亚茹,婚姻一直不顺,高不成低不就,辗转在不同城市打工,脾气越发乖张,成了老家有名的“老姑娘”,让张兰香愁白了头。

李家的日子,正如胡丽娟预料的那样,在鸡飞狗跳和困顿抱怨中循环,看不到出路。

尾声:记忆的涟漪

一个寻常的周末午后。胡丽娟和吴炜带着两个孩子,在静安公园散步后,走进一家格调优雅的咖啡馆休息。孩子们在旁边的游戏区玩耍,夫妻俩喝着咖啡,低声闲聊着家常,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宁静。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一个老旧小区的出租屋里,李亚平正对着电脑屏幕核算这个月的开销,眉头紧锁。他妻子在厨房忙着晚饭,抱怨着排骨又涨价了。房间里弥漫着廉价油烟和生活的压力味道。

电视里正播放着一档本地的民生节目,恰好是一个关于上海老洋房保护和改造的专题。镜头扫过优雅的街道,最后定格在一家颇有名气的咖啡馆外,记者正在采访一位成功的女性投资者。

李亚平无意间抬头,目光猛地定格在电视屏幕上。那个被记者称为“胡女士”的优雅女人,正微笑着讲述她的投资理念,她身边坐着一位气度不凡的男士,两人看起来般配又幸福。虽然过去了十年,岁月似乎格外厚待她,增添了风韵,却丝毫未减损她的美丽,反而更显从容贵气。

李亚平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了!

胡丽娟!吴炜!

几乎是同一瞬间,一段段冰冷、残酷、被他刻意遗忘的记忆,如同决堤的洪水,猛地冲进他的脑海!不是这一世模糊的失败和羞辱,而是上一世——胡丽娟是如何为他、为他家付出一切,如何被母亲刁难,如何在那无尽的争吵和压抑中憔悴,那个意外夭折的孩子……最后,是他那双掐在她脖子上、充满暴戾的手,和她绝望的眼神……以及母亲在一旁尖厉的咒骂:“打!打死这个不下蛋的母鸡!”

“呃……”李亚平猛地捂住胸口,脸色惨白如纸,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巨大的痛苦、悔恨和恐惧将他淹没。那不是梦!那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他曾经拥有过什么,又亲手毁灭了什么?!

“你怎么了?”他妻子察觉到不对劲,走过来问道。  李亚平猛地推开她,冲到电视机前,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光彩照人、与他云泥之别的胡丽娟,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声。

几乎在同一时刻,东北农村,正在灶台边忙碌的张兰香,也莫名其妙地一阵心悸,那段她咒骂胡丽娟、怂恿儿子动手的记忆碎片同样涌入脑海,她手里的锅铲“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她恍惚看到了胡丽娟父亲含恨而终的脸,和自己儿子最后那疯狂的样子……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脚底窜起。

上海咖啡馆里,胡丽娟似有所感,微微侧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岁月静好。她轻轻搅动着咖啡,对身边的吴炜柔声说:“下周念卿学校开放日,你可别忘了。”  “放心吧,早就记在日程表了。”吴炜笑着握住她的手。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到,或者说,根本无需在意,那跨越了时空、突然恢复的记忆,在遥远的角落,掀起了怎样绝望的惊涛骇浪。

那滔天的巨浪,于胡丽娟而言,却连她杯中咖啡一丝涟漪都未曾惊起。

时光的河流静静流淌,冲刷着过往,也塑造着现世。胡丽娟的世界早已风平浪静,春暖花开,而那些与她曾有过痛苦交集的人们,也在各自的轨道上,走到了命运的终点。

1.  李亚平:困兽之斗与无声湮灭

李亚平在那日被突如其来的前世记忆击垮后,大病了一场。病愈后,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眼神里常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惊恐和悔恨。他试图联系过胡丽娟一次,不是纠缠,而是像疯了一样在胡丽娟以前住的老弄堂口等了半天,想为“上辈子”的事道歉。

然而,他等来的只是玉莲。玉莲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会被他“深情”表象迷惑的阿姨,她冷着脸,像看一堆垃圾一样看着他:“李亚平,你还有脸出现?丽娟现在过得很好,请你永远不要再出现在我们家人面前!你那些莫名其妙的疯话,没人想听!你再不走,我叫保安了,或者直接报警告你骚扰!”

李亚平看着玉莲身后崭新的小区门禁,看着远处高楼林立的繁华,再看看自己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西装和廉价的皮鞋,所有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踉跄着离开,背影佝偻,仿佛老了二十岁。

他最终也没能鼓起勇气再去第二次。那短暂的、恢复的记忆,没有带来救赎,反而成了日夜折磨他的酷刑。他清楚地看着自己是如何把一手原本不错的牌(胡丽娟的爱与付出)打得稀烂,如何一步步滑向深渊,并最终毁灭了一切。这种清醒的认知,比单纯的贫穷和失意更令人绝望。

他继续在单位边缘部门混着日子,开着网约车补贴家用,和妻子的关系也因经济拮据和前世的心理阴影而冷淡疏离。他像一个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角落里,无声无息地湮灭,直至退休,带着一身病痛和沉重的记忆,默默返回了东北老家,最终和那个同样被记忆折磨的母亲张兰香,在互相怨怼和贫病交加中,走完了余生。

2.  张兰香:算计成空与晚景凄凉

张兰香恢复记忆后,受到的冲击不比李亚平小。她终于明白,不是这辈子的胡丽娟“嫌贫爱富”,而是上辈子他们李家,包括她自己,是如何将那个真心实意的上海媳妇吸干榨尽,最后逼上了绝路。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刻薄咒骂,想起了儿子动手时自己的煽风点火,也想起了亲家公的早逝和那个差点夭折的孙儿。

恐惧和报应感日夜缠绕着她。她不再敢理直气壮地催促小儿子寄钱,甚至不敢过多打听他的生活。大儿子李亚东离婚后带着孩子回来,不仅没能给她带来安慰,反而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孙子调皮捣蛋,大儿子怨天尤人,家务农活全压在她衰老的身上。

她常常一个人坐在炕头,看着窗外荒凉的院子,喃喃自语:“报应啊……都是报应……”  偶尔她会想起胡丽娟曾经给她买过的糕点、寄过的钱物,那时她觉得是理所当然,甚至嫌少,现在才品出那一点点曾被自己踩在脚下的好。然而,醒悟来得太迟,也太痛苦。她的晚景,正如她曾加诸于他人的冷漠与苛待一样,凄凉而孤寂。

3.  李亚东与李亚茹:循环的泥潭

李亚东失去了城市里的工作和家庭,回到农村后一蹶不振。他干农活不如老母亲,又放不下曾经“城里人”的架子,高不成低不就,终日酗酒抱怨,将所有的失败都归咎于命运不公和前妻狠心。他的儿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性格也变得叛逆而敏感,学业荒废,未来似乎能看到又一个悲剧的循环。

李亚茹辗转多年,最终还是在老家的县城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勉强糊口。她年轻时的心高气傲早已被现实磨平,变得斤斤计较、言辞尖刻。她怨恨母亲和哥哥们的无能,连累了自己,相亲对象更是越找越差。她最终草草嫁给了邻村一个丧偶的货车司机,成了两个孩子的后妈,生活依旧是一地鸡毛,性格也越发乖戾,与张兰香如出一辙。

4.  胡家与吴家:圆满的常态

胡丽娟和吴炜的一双儿女健康成长。儿子念卿继承了父亲的逻辑思维和母亲的灵动,学业优秀;女儿念安则是个娇憨可爱的小甜心,是全家的开心果。他们在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环境里长大,性格阳光开朗,与上一世那个未曾降生或不幸夭折的孩子,有着云泥之别。

胡明轩和玉莲身体康健,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不是带孙子孙女,就是和老伙伴们旅游、跳舞,尽享天伦之乐。偶尔回想起十年前的那段插曲,只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安稳,并将李亚平一家视为一段早已模糊不堪的噩梦,不值一提。

吴炜的父母对儿媳和孙辈极为满意,家庭关系和睦融洽。吴炜事业稳定,对家庭始终如一。胡丽娟的房产投资获得了巨额回报,她不仅实现了“包租婆”的梦想,更成为了朋友圈里小有名气的“投资顾问”,生活优渥而充实。

尾声:

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胡丽娟开着车,送女儿去上钢琴课。路过一个嘈杂的街口等红灯时,她无意间瞥见一个头发花白、衣衫陈旧的老妇,正吃力地推着一个装着废品的三轮车,侧脸依稀有些眼熟,却又陌生得很。

她并没有认出那是谁,或许根本从未真正记住过那张脸。绿灯亮起,她平稳地踩下油门,车内流淌着女儿轻声哼唱的钢琴曲调。

车窗外,是繁华似锦、日新月异的上海。  车窗内,是温暖宁静、圆满如初的生活。

那些曾经的伤痕与污秽,早已被时代汹涌向前的浪潮和她自己明智的选择彻底涤荡干净,未曾在她幸福的人生里,留下一丝值得回看的阴影。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人也有各人的归途。胡丽娟的归途,是温暖明亮的家园;而李亚平一家,则永远困在了他们自己亲手挖掘、并不断加深的泥潭之中。

尘归尘,路归路。如此,甚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03/443919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