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柳公子求见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柳公子求见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柳公子求见

第二人却极快,脚下踩着墙角砖缝折向另一侧,避开箭头,直取朱标所乘的辇侧。

“退半步!”朱瀚的声音已在风中掠过。

第七骑不退反进,马鞭斜甩,在刺客脚踝上狠抽了一记。

刺客吃痛一个踉跄,锋刃几乎擦着车帘。

下一瞬,一个不起眼的随从从辇侧冒出,双手掐住刺客手腕,他身形不高,却稳若磐石。

刺客低吼,反肘砸去。

随从向前半步,肩膀顶住他的胸口,脚下如釘,硬生生卸掉了劲道。

“步盘术·换枢。”朱瀚心里一沉一浮,人已经落到街面上。

阿槐递过来一柄短戟,他没要,只顺手拾起一根竹竿。

竹竿在手心一转,他向前一步,竹尖轻挑,正点在刺客握刀的虎口。

这一下不沉,但准。刺客掌心一麻,刀落地。

随从趁势把人按伏。整个过程不过两个呼吸,围观的人还没反应过来,风已经把灰尘吹远。

朱标掀帘,向外看了一眼:“皇叔。”

“无事。”朱瀚目光扫过街口,“队伍继续。”

押着人离开后,街角便恢复喧闹。卖饧糖的孩子左右张望,手里的竹签上挂着两团亮晶晶的糖块。

他的父亲拍了拍他的头:“看够了没?回去干活。”孩子乖乖点头,却还是回头去看那抹黑衣的背影。

太庙之外,树影沉沉。

行礼既毕,朱元璋没有停,他向内殿去,步伐依旧稳健。

朱标跟在后面,眼中神采未散。行至偏门处,朱元璋忽然停了停,回头看儿子。

“吓着没有?”他问。

“没有。”朱标答得干脆,随即认真道,“父皇,过程虽险,却未乱。多亏皇叔早知。”

朱元璋看了眼朱瀚:“你昨夜就摸了路?”

“摸了。”朱瀚道,“柳家的巷子通两条暗道,已经堵上了。”

朱元璋“嗯”了一声,没再追问,倒是低低说了一句:“有人想试你,你让他们试了,却没叫他们得手。这样最好。”朱标忽地笑了:“儿臣并非只想不叫他们得手,儿臣还想让他们知难而退。”

朱元璋盯了他一瞬,转身继续前行。走出两步,他又停住:“你们去太学。”

朱标一怔:“此时?”

“此时。”朱元璋头也不回,“太学里,学子多。让他们看看你今日的样子。”

朱瀚微微一笑:“皇兄此意甚好。”

太学大成殿前,石阶宽阔。

今日不比平日,殿前竟静得很。

学子们三三两两站在树下,看见朱标到来,先是错愕,继而肃然拱手。

“殿下驾到——”掌院的老儒声音并不高,却清清楚楚。

朱标没有绕远,他径直沿着石阶而上,到了殿前才停住,转身对众人道:“诸位,不必拘礼。今日不讲章句,不论典经。我来,只想说两句实话。”

学子们彼此看了看,最前面那一列自发地整齐站好。

有人咳了一声,压住了悄悄的低语。

朱标把手背到身后,眼睛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我知你们心里不服我,有人不服我的血统,有人不服我的资历,还有人不服我今日所行之事只是顺水推舟。你们不服,我不怪。”

学子们显然没想到他开口便如此直白,许多人微微一愣。

“我今日不求你们心服。”

朱标继续道,“我只求你们亲眼看见。看见我做了什么,看见我愿意怎么做。”

人群里,有人抬起手来:“殿下何以让人看见?”

“见不是靠嘴说。”朱标平静地笑了一下,“见是靠行。”

“礼不在口头,在行。”

人群后面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格外煞风景地接了他的头一句。

众人回头去看。

那人衣冠整洁,神色从容。有人认出,低声道:“韩侍郎……”

韩朔踏上石阶,目光直直看着朱标:“殿下既言‘在行’,可否就今日所行,答我一问?”

朱标点头:“你问。”

韩朔慢慢道:“今日途中之事,有人动刀。殿下若心向仁恕,缘何不令随行者暂停,劳烦围观之人受惊?”

学子们面露错愕,这个问法看似温雅,实则直指“你明知有变,何以不避”。

若这句问住了,朱标今日的风头就成了鲁莽。

朱标却笑:“你说得好。”

他的目光越过韩朔,看向殿前三位老儒,“三位先生常教我:‘仁不离威’。今日之事,若我临阵退后一分,便是把惊慌交给百姓。若我稳住阵脚不乱,才是把安稳交给他们。”

韩朔眯了眯眼:“殿下当真笃定无人受伤?”

“我不敢以身试险。”

朱标摇头,“我敢以人心算人心。今日动手者不敢在众目昭昭之地肆行,我只需让所有人看见我‘在’,他们就会知难而退。”

他顿了顿,“你方才不是说‘在行’吗?”

学子们面面相觑,似被这句轻描淡写的“在”给打动。

有人低声道:“似有道理。”韩朔还要再问,一直站在队尾的一个年轻匠人忽然从人群里挤了出来。

他局促地朝掌院行礼,又忙忙转向朱标:“殿下,卑人多言——”

朱瀚侧目,眼角淡淡一挑。

“你说。”朱标点头。

年轻匠人抹了把汗,红着脸道:“卑人是做皮工的。今日那两人用的刀,鞘是北市许掌柜的手,刀柄却是南营那边李家的老木。两家平日各行其是,不会混到一处。若不是有人把两家的货倒在一起……”

他停了停,“卑人以为,这不是临时起意。”

韩朔目光一顿:“你何以断言?”

“因为刀鞘边上的缝线是七道半,两头收得很紧。”

少年咬字很准,“这手艺只有一个人会。那人十年前曾在柳家的作坊呆过。”

人群里有人小声“哦”了一声。

韩朔的眼皮极轻地跳了一下,随即笑了:“小匠人,你见识不差。”

“卑人不敢当。”少年后退一步,怯怯地偷瞄了一眼朱瀚。

他看见那位王爷只是把手背在身后站着,似笑非笑,却什么都没说。

“韩侍郎。”朱标忽然开口,“你方才说‘礼在行’,我认。你又说今日该止步以免惊扰百姓,我也认。可百姓不是任人搓圆捏扁的物事,今日他们站在街边,看见我不畏不乱,明日他们走在街上遇事,也能不乱。这是我愿意给他们看的。”

韩朔笑意不减:“殿下话说得漂亮。可好看的话,未必都能行。”

“你可愿试?”朱标问。“如何试?”韩朔反问。

“我在太学开三日讲读。”

朱标道,“不讲章句,不论典经。三日之内,我不设侍卫近身,不堵路,不封门。你敢来,我就敢应。你问一句,我答一句。说完之后,愿走谁就走,愿留谁就留。”

石阶下炸开一片低呼。

掌院微微变色,想上前劝,却被朱瀚看了一眼,终究没动。

韩朔盯着朱标,沉默了数息。

忽然他缓缓拱手:“殿下高明。三日之后,若殿下仍能言而有物,臣便佩服。至于今日之事……”他侧头望了望人群,“臣愿以个人之名,劝人安。”

“多谢。”朱标肃然一礼。

韩朔转身下阶。人群让开一条路,阳光从云缝里落下来,照在他肩头。他走到最外边的时候,脚步极轻地停了一瞬,然后重新迈开。

就在这时,一只手搭在他前方人的肩上,声音淡得像风:“柳公子,且慢。”

柳槐回头,脸还没来得及恢复那副吊儿郎当的笑,就与朱瀚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他苦笑:“王爷可真会挑时辰。”

“你腰间的带子,内衬七钩半。”

朱瀚开口,“柳家旧宅的后门,门栓新换的,匠人手不熟,从北市借了许掌柜的人。两处线头,认得出来。”

柳槐摊手:“王爷,我不过爱热闹,岂敢自坏前程。”

“热闹看多了,总会抬手。”

朱瀚淡淡道,“今日有人动手,明日便有人动心。柳公子,随我走一趟吧。”柳槐还想再说两句,这时另一路人快速掠来,低声道:“王爷,带头那人已被押往内牢。”

“好。”朱瀚点头,目光仍落在柳槐的脸上,“你不必怕。你若有话要说,在路上说。”

柳槐张了张嘴,最终没出声。

他很快被两名御林军夹在中间,向殿后走去。

夜里,王府偏殿。窗外的榆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像远处的雨。

烛火稳稳地燃着,黄蜡像细小的金蛇蜿蜒而下。

朱标归来,没换衣服,直接坐在案边。

他的手还握着白日里写字用的笔,指节上有一层薄薄的茧。

“三日讲读的事……”他抬头看朱瀚,“皇叔,你会在吗?”“我在。”朱瀚笑,“我站得远一点。”

“你不靠近些?”朱标狐疑。

“你要他们看见的是你。”朱瀚说,“不是我。”

朱标沉默片刻,忽地握拳在案上一叩,笑意泛起:“那就好。我今日应了韩朔,当是激他。他有骨气,会来。”

“会来。”朱瀚淡淡,“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不会躲。”

“柳槐呢?”朱标问。

“柳槐是要活的人。”朱瀚把目光转向窗外,“要面子的人会在殿前较量,要活的人会在路上开口。”

“他会说什么?”朱标问。

“他说什么都不重要。”朱瀚回过头,“重要的是,他愿不愿意走回来。”朱标愣了一瞬,想起今日街角那一幕。

他忽然道:“皇叔,我今日在太学说‘我不求你们心服,但求你们亲眼看见’,其实心里还是紧过一阵。不怕他们不服,只怕我自己不够好。”

朱瀚看着侄儿,像是在看一棵刚刚站直腰的树。他语气很轻:“不怕。你不是今天才站起来的。”

朱标笑,这笑意干净:“那就让他们再看三天。”

门外传来低低的扣门声。阿槐进来,抱拳道:“王爷,柳公子求见。”

朱瀚看向朱标:“你要见?”

“见。”朱标站起,“我去偏院。”

“我同你去。”朱瀚道。

偏院的灯只点了一盏。柳槐坐在最外边,像随时要起身。他看见朱标和朱瀚进来,忙站起,抱拳:“殿下、王爷。”

“坐吧。”朱标开口。

柳槐却不坐,他低下头,道:“今日之事,算我多事。我不求开脱,只求一句话:殿下既言三日讲读,柳家的人可去听?”

“人人可去。”朱标道。

“多谢。”柳槐抬起眼,喉结滚了滚,“我还想说——那两把刀,我确实搭了线。我没想出人命,我只是想……让人看见殿下慌。”

“你看到了吗?”朱瀚问。

柳槐摇头:“没有。比我想的稳得多。”

“那你要做什么?”朱瀚继续问。

“我不能让柳家背这个名头。”

柳槐吸了口气,“我明日去那两家作坊认账。怎么来,怎么去。若有人追究,就追究我。”朱标看着他,目光平静:“你要护你的人,我懂。你今日来,是因为你还想活。”

柳槐苦笑:“王爷说过这话。”

“我也说一遍。”朱标道,“你若愿意往回走,我给你路。”

柳槐抬头,目光艰难地从朱标挪到朱瀚。

朱瀚没有说话,只点了点头。柳槐忽然笑了:“我明白了。”

他转身要走,忽然一顿,又回头:“殿下,韩侍郎会来。他说话厉害,你可别被他绕进去。”

“我不躲。”朱标答。

“那就好。”柳槐退后一步,行礼,“告辞。”

他走到门槛,回首看了院子一眼,像是把什么东西留在了这地上,才终于踏出门去。第二日,太学前的石阶更早就排满了人。

三重人墙延到外面街口,书生的青衫、匠人的短褐、商贩的薄披杂在一起。

有人端着热粥,有人提着油饼,有人拿一根很短的毛笔往袖子里别。

朱标按时出现。他没有站在最高的台阶,而是停在第二级。

他扬声道:“今日仍是两句实话。第一句,凡事不可只看一面;第二句,我不是来赢你们的。”

人群里笑声低低地散了一圈,又安静下来。

韩朔今天更早到了。他没有往前凑,而是站在人群中间,正好能与朱标平视。

他开口:“殿下,今日可否谈‘刑’?”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319/442707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