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交锋
李国桢要求闯军;
一、厚葬天子。
二、不能掘皇陵。
三、不能加害太子和定王、永王。
李自成答应了,他才命人放下兵器。
只不过,后来见了李自成,李国桢拒绝下跪受到了李自成的漠视。
再后来,刘宗敏迫使明朝官员勋贵们捐银,李国桢因为拿不出那么多银子遭受拷打,选择上吊殉国。
总的来说,李国桢虽然能力有限,给朱慈烺的印象却还不错。
“回皇上,三大营账面人数有十六万,但实际兵力,只有八万六千多人,其中一万二千人镇守通州。”
“五千人镇守房山,五千人镇守固安,剩下六万余人都在京城。”
李国桢知道,吃空饷绝对是死罪,但这种情况,在大明军中,普遍存在。
换做平时,他还不敢像今天这么耿直。
可闯贼大军势如破竹,京城危在旦夕,再不说实话,良心也会不安。
然而,李国朕的话,却让现场大臣一片哗然。
兵部右侍郎金炫立刻出来弹劾李国桢吃空饷。
“皇上,臣要弹劾李国桢,他明知京营兵马只有六万六千人,却隐瞒不报,此乃欺君之罪,臣恳请立刻将李国桢捉拿查办。”
内阁首辅魏藻德也伺机站出来,落井下石。
你李国桢不是要说实话吗?
那我们就看皇帝是不是能保得住你。
“皇上,李国桢贪赃枉法,知情不报,应该为此事负全责,臣恳请他立即革职,打入天牢。”
魏藻德也发起攻击,户部、吏部、礼部几个侍郎也趁热打铁,一阵炮轰。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张缙彦朝着兵部侍郎金炫以及兵科给事光时亨二人看了一眼后,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朱慈烺,你不是要真相吗?
现在真相来了,你自己处理吧,哈哈……
他们却不知道,朱慈烺对于他们这种小伎俩早已了如指掌。
李国桢忠勇可加,谋略不足,也不适合统辖京营。
但朱慈烺不可能将仅有的几个忠臣拿下治罪。
也就在关键时刻,户部尚书倪元璐站了出来:“皇上,襄城伯刚接任京营提督不久。”
“据臣了解,京营吃空饷看追溯到万历年间,绝非襄城伯一人所能逆转,请皇上三思啊。”
“皇上,襄城伯为人耿直,上任后,盘查兵库,视察城防,一丝不苟。”
“京城三大营的名册,有些甚至五十年都未变过,臣以为此事只要责任不在襄城伯。”
工部尚书范景文也站出来仗义执言。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随后几个御史也纷纷出来替襄城伯说话。
稳了。
原本朱慈烺还有些为难,现在有人帮他说话,他也正好有个台阶下。
“诸位臣工说的对,不过襄城伯身为京营主官,隐瞒不报,罪责难逃。”
“襄城伯,朕决定将你革职留用,你可服气。”
襄城伯李国桢本就做好了被革职的准备,到了这个时候,功名利禄都已是过往云烟。
皇上仅仅是将他革职留用,已经是格外开恩了。
“臣谢陛下隆恩。”
热泪盈盈。
“襄城伯先起来吧。闯贼大军压境,京师危亡,朕希望诸位能跟朝廷一起,共度难关。”
朱慈烺点点头。
魏藻德、张缙彦、陈演等人虽然跟襄城伯政见不同,却明白,光靠这件事不可能至李国桢于死地。
何况,他们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京营能不能打,他们比谁更清楚。
现在有李国桢在前面顶着,最少皇帝不会将他们拉上去。
刚才之所以落井下石,就是为了恶心朱慈烺的。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朱慈烺将李国桢革职留用后,又将问题重新踢了过来。
“魏大人,如今三大营的真实情况除了兵力不足外,恐怕士气也有很大的问题,你身为内阁首辅,当务之急,该拿个可行方案出来。”
魏藻德能说会道,猴精猴精的,看到朱慈烺束手无策后,心里总算舒服一些了。
哈哈……
你刚才不是嘴硬吗?
怎么,现在又想让我拿主意了?
解决这件事,当然是拿银子出来了啊。
哦,对了,现在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银子。
“皇上,想解决士气问题,唯有将欠下的八个月兵饷给发了,另外应该筹集粮草,操练新军。”
“京城当下有民六十余万,只要有银子,就能短期内征召数万新军守城,届时,兵精粮足,闯贼定然不然贸然进攻。”
魏藻德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态,得意洋洋。
大明朝不缺人,缺的是钱和粮。
但兵精粮足,就是个笑话。
有银子还轮得到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父亲崇祯皇帝撂挑子不干了,把你推上来是为了什么。
人太单纯总是会吃大亏。
呵呵!
看你去哪里弄银子。
魏藻德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十分得意?
范景文等人听了魏藻德的建议后,忍不住摇头。
尤其是户部尚书倪元璐,他管着国库,岂能不知大明国库只剩下不到一万两银子了。
哪里还有银子拿来发饷啊。
王承恩、李若琏几个脸上全都多了好几天黑线。
因为魏藻德说了,等于没说!
朱慈烺却不慌不忙:“魏大人说的对啊,只可惜,如今国库空虚。”
“截止到今日,国库存银已不足万两。”
“闯贼大军压境,朕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魏大人可有良策?”
此时的朱慈烺,跟众大臣刚刚看到他时,判若两人。
现在他几乎是带着请求的口吻。
王承恩、李若琏、倪元璐等人都略微有些失望了。
魏藻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回皇上,国库空虚,兵饷不足,臣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召集群臣募捐。”
“您以朝廷的名义,跟大家借也行,等度过难关之后,再连本带利还给大家就是。”
你父亲崇祯拉下老脸都募捐不到多少银子,就凭你,朝廷大臣会买你的账?
魏自以为聪明,却不知自己已掉进了朱慈烺的圈套。
而这些大臣,得知魏藻人提出让朱慈烺跟他们借钱时,一个个也对他恨的牙痒痒。
哪壶不开提哪壶。
这不是要喝他们的血吗?
“魏大人在朝廷为难之际,能主动站出来捐银,朕深感欣慰啊。”
“承恩,拿纸笔来,记下,魏爱卿要捐银助饷,呃,不知魏爱卿要捐多少银子?”
全部人都被朱慈烺给搞懵了。
这才发现,从始至终,他都在给魏藻人挖坑,说了这么多,为的就是引出捐款的话题。
“皇,皇上,臣什么时候,说了要捐银助饷了?”魏藻德一脸懵逼,我说过吗?
刚才说了那么多,他自己好像也不记得了。
“说过啊,刚才魏大人说国库空虚,你要出来捐银助饷,还号召大家一起来。”
“承恩,朕没记错吧。”朱慈烺朝着王承恩使了个眼色。
“皇上臣愿意捐二十万两,以助兵饷。”李国桢第一个站出来。
刚才皇帝对他格外开恩,李国帧投桃报李。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311/4441952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