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亡国还剩三天:我,朱慈烺,反了 > 第124章 隧道对决

第124章 隧道对决


韩东明本为将门之后,世居保定,熟读兵书,之前剿匪时也研究过游击之术。

论打仗。

李自成的游击之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

但,朱慈烺批文中,短短十六个字,就概括了游击之术的精髓。

华夏战神所著,能不是精髓吗?

“韩将军,皇上还给我们补充了一些银两和药材,因为闯贼在城外,所带粮食不多。”

“兄弟们,将东西都抬上来吧。”刘忠嗣朝着后面的士兵招手。

一万两银子;

几千个烧饼,

五十斤盐和一些刀伤药,都是军中急需的。

何韩二人,精神大振。

除了这些东西,刘忠嗣二人,还给他们带了一个说书先生。

此人名叫韩千,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他们出发前,邱之陶还给准备了好多个剧本,用于鼓舞军心。

一支有思想的军队,足以战胜十倍之敌。

……

李自成派人驱赶难民进城,希望以此诋毁朝廷声誉,让明王朝守军亲手射杀百姓,达到瓦解军心的目的。

不料朱慈烺直接开门,放百姓进来。

反而暴露了李自成大军对对明军的忌惮。

打开门都不敢进来,你们还攻什么?

难民全部进去后,李自成等人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很多人开始后悔要是当时派人攻进去,可能是另外一番局面。

现在;

他们只能寄望于挖掘隧道,炸塌城门这一条路。

朱慈烺这边也没闲着,一方面加大宣传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一方面加紧操练兵马。

双方都在跟时间赛跑。

只不过,李自成是希望速战速决。

朱慈烺则希望拖延时间,操练新军。

他知道按照正常历史进程,援军不可能会来。

但;

只要自己处理得当,还是有可能将吴三桂争取过来。

历史上,闯贼大举北上时,吴三桂成为了李自成,崇祯,多尔衮三方拉拢的对象。

他本人也处于摇摆状态。

纠结,到底是该保明王朝还投李自成,或是多尔衮。

最终结果,吴三桂在崇祯和李自成、多人滚三方之间,选择了中立。

他在等;

等崇祯和李自成分出胜负。

满清这边,反而被排除在外。

直到李自成攻破京城,刘宗敏殴打吴襄,抢了陈圆圆,夺了吴三桂家产之后,他才勃然大怒,带兵围攻前来接防的唐通。

在朱慈烺看来,吴三桂该杀,李自成和刘宗敏则更加可恨。

正是他们的短视,将吴三桂推到了满清鞑子那一边。

但凡他们有一点点战略思维,也不至于将汉家江山拱手相送。

“诸位,吴三桂的事情,不能再等了。”

“承恩,拟旨,封吴襄为平西王,册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世子,赏白银万两,良田百顷。”

从城头回来后,朱慈烺找军机处和内阁一众臣子,商议军政要务。

李国桢和张国纪等人,对援军都还抱有很大的希望。

在江北,还有左良玉、刘泽清、黄得功等人二十万大军。

山海关也有五万精锐镇守。

只要随便来一两个将领勤王,加上京城守军的力量,李自成不可能在京城站稳脚跟。

但是朱慈烺直接说出封吴襄为王,将李若琏等人吓一跳。

“皇上,万万不可啊,我大明从未开封异性王先河,吴三桂手握重兵,尾大不掉。万一今后他承袭王位,后果不堪设想啊。”

“张老说的不无道理,请皇上三思啊。”

“朝廷几次催促吴三桂,都按兵不动,若是封了平西王世子,今后恐怕更难控制,万万不能封。”

倪元璐、李国桢、李遇知等人,纷纷反对。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太上皇那边恐怕也不会答应。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如果我们不封,你们能保证,李自成、多尔衮不封他吗?”

“到时候,人家可就不是平西王世子,而是平西王了。”

“你们设身处地,站在吴三桂的角度,该如何抉择?”

对于臣子们的反应,朱慈烺早有心理准备,几句话就让李若琏等人哑口无言。

“诸位爱卿,人性本就贪婪,吴三桂按兵不动,本就是在观望,他在等朝廷和李自成之间分出胜负。”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墨守成规,一味守着陈旧的思想不放最终要吃大亏。”

“商鞅为何要变法,张居正为何要革新,那都是因为之前的规章制度,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所以要变。”

“打仗,也是同样的道理,兵无常态,水无常形,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懂得灵活运用。”

“不是环境来适应人,而是人要适应环境。”

“你们都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之人,该明白刘邦和项羽为何要争夺韩信吧?”

一番话,顿时让现场全都安静下来。

李若琏和李国桢等人感觉自己在皇帝面前,像个小学生似的。

对啊,兵无常态,水无常形,道理都懂,可到了关键时刻,为什么突然卡住了呢。

刘邦争取了韩信,才击败项羽,创建了大汉二百多年的基业。

“皇上圣明,刚才是老臣愚钝了。”张国纪闻言后,恍然大悟。

“请皇上恕罪,臣刚才确实糊涂了,没想到这一层。”

倪元璐和方岳贡等人,一开始都持反对态度,听了朱慈烺一番话后,自愧不如,羞愧难当。

王承恩拟好圣旨,盖上大印,带着人浩浩荡荡前往吴襄家里册封。

“谢主隆恩!!”吴襄得知自己被册封为平西王,激动万分。

虽然他明白,自己是沾了吴三桂的光,但男人立于天地之间,谁不想封王拜相?

这可是吴家祖祖辈辈的荣耀啊。

“平西王,皇上说了,等平息闯贼后,就送你等离开京城,前往登州建造王府。”

“等会儿皇上还要派钦差去山海关册封,平息王有什么话,要对世子说,钦差可以代为转达。”

吴襄感觉像是做梦一样:“有,有,臣要亲笔修书一封,让我儿尽快带兵南下,报效皇恩。”

颤颤巍巍的写了一封信,特意安排了一个人,跟随册封使团一起前往。

当天晚上,郭少忠就带着皇帝诏书,以及随从十几人,从东直门出城,朝着山海关方向去了。

与此同时;

刚刚组建的工程营,在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三个地方,各挖掘了一条涵洞出去。

然后又在城外地底下,横向挖出一条阻拦隧道。

城里的民壮,又在外城附近,开凿了三条水渠,将内河的水引过来。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311/444194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