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守备太监
王承恩做的第三件事,是立即以钦差名义,迅速接管南京守备太监的职权。
南京城作为明朝陪都,所有机构一应俱全,唯独没有皇帝。
陪都的守备太监是负责协调宫内事务以及参与地方决策,依靠锦衣卫情报网和二十四监机构,逐渐渗透到地方,操控军政大权。
实际上守备太监还负责管理南京兵部,负责物资调派和城防维护,
守备太监韩赞周在南京权利极大,俨然成了土皇帝。直接导致史可法和张国维等人处处掣肘。但到了王承恩面前,气势立即矮了半截。
“皇上口谕。”
“小韩子奉命守备南京,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此等有功之人,理应到朕身边来,承恩,你到南京之后,马上派人护送小韩子来京,不得有误。”
韩赞周跪在地上,内心五味杂陈,留在南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南京内阁都没人敢招惹他。
兵部尚书史可法也得处处求着他,去京城每天伺候皇上,哪有在南京让人伺候强啊。
但皇帝御口一开,也由不得他了。
“皇上圣明,小韩子跪谢皇恩。”
内心愤愤不平也只能打算牙齿往肚里吞,跟在他啊身边的好几个亲信,也全部被调离。
谢恩之后一行人只能交出大权,回去收拾东西。
然而,在他们交出大权的第二天,韩赞周遭史可法和张国维等人弹劾。
都察院几个御史也纷纷炮轰。
贪赃枉法,克扣军饷,收受贿赂巧取豪夺,兼并大量农田导致百姓流离失所。
几十条罪名,条条死罪。
王承恩身为钦差,不得不将其抓起来实施三堂会审。
随后,王承恩以钦差的名义,在南京招募两万净军,进行操练。
南京作为陪都,本来有好几万太监,后来被崇祯皇帝裁撤了两万多人,之前在京城裁撤的太监,也有许多跑到南京来了。
朝廷招募净军,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重回朝廷的机会。
朱慈烺废除了对太监为官为将的限制,一时间,南直隶省的太监为之大振,纷纷应召。
除了办这些事后,王承恩迅速让人前往周围各州收购粮食。
江南的粮食零售价不超过三两,收购价格在二两出头,王承恩跟一些粮食大户达成协议,以每担二元三分的价格,收购十万担粮食,以大唐商社名义运往天津。
王承恩带来的是银子,还没铸造成银元,到了南京后,王承恩马上动员南京铸币司,铸造银元。
大明中枢银行的官员也将在这里开设分号,作为大明陪都,两京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南直隶本就是江南经济中心,分号开起来,兑换银元的生意异常火爆。
五十万两银子,铸造成银元,就能获利五万,能多买两万担粮食,王承恩肯定不会放任这部分利润白白流失。
北直隶的粮价在五元左右,跑完这一趟,扣除税赋以及其他费用,大唐商社最少能赚二十万。
而大唐商社由内帑直接管辖。
运输则交给邮政司负责。
为了完成这笔订单,邮政司的人跟随王承恩抵达南京后就开始筹集货船,招募水手,做完这一单,邮政司也能赚的好几万利润。
能分到一杯羹的部门,肯定不止邮政司,海关,税部都有油水。
利润都烂在一口锅里,还养活了一大批人,间接促进了经济活动。
百利无一害。
除此之外,王承恩还得派人购买精铁,火药,还要给朱慈烺重金招募造船,造炮、造铳的工匠。
朱慈烺在京城一带大量扩军,打造枪炮的技术也必须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兵器大部分由京师军器局打造。
更重要的一点,朱慈烺还没办法完全掌控南直隶。
是否真要打烂重建、或者说,打烂到什么程度,还不好说。
重工业,他决定暂时全部放在北直隶。
大明的直接经济来源,除了田赋之外,就是盐铁了。
盐务目前已被贪官掌控,贪官们甚至直接跟盐枭合作,中饱私囊。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是从源头入手,控制产盐地,第二是控制流通,第三是改革盐税征收制度。
大明现在已烂到了根子,朱慈烺对改革盐引已经没有兴趣,毕竟你盐引做的再好,架不住内外勾结。
在目前还不能掌控全局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源头和流通,以低价盐渗透。
第一;在源头就让商人把税交了。
第二;以邮政司控制运输,但凡官盐必须走邮政渠道,其他渠道发现的一律视为走私,格杀勿论。
第三:以大唐商社作为依托,在全国县城建立售卖点,由朝廷定价,广泛宣传。
私盐之所以泛滥,是因为朝廷定价太高,只要价格足够低,没了利润,就能逐步挤压私盐贩子生存空间。太贵老百姓也不会买账。
某些盐枭,到了最后势必会铤而走险,破坏官盐运输渠道,维持利润,那就只能武力镇压。
因此,王承恩抵达应天之后,首先就是派人在沿海各地将盐场收归官有,并且每个盐场派太监轮流镇守。
一些生产落后的小型盐场则兼并到大盐场,方便管理。
收购盐场的同时,所有官盐销售的商人得重新取得盐务司的批文,每个区域由制定商人按照朝廷定价销售。
盐商到盐场收盐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由盐务司官员监督下才能交易,并且直接上税。
交易的盐由邮政司负责运送到指定地点。
韩赞周案,于第十天后,经三堂会审终于落下帷幕。
当张国维将这厮的口供交上来时,双手都在发抖。“公公,韩赞周都招了,这厮通过买官买官,克扣饷银一共贪腐了六十多万两银子,他还收受了凤阳皇家监狱看守太监石应诏孝敬的三千两银子。”
“凤阳皇家监狱?”
凤阳皇家监狱是专门用来关押宗室犯罪子弟的。
王承恩微微一愣:“前唐王朱聿建的看守太监?他真的被虐待了?”
张国维愣了一下,点头:“正是,据韩赞周交代,看守太监石应诏多次勒索朱聿建,从他手上敲诈了一万多两银子,良田两万亩。”
什么真的被虐待了,难道你提前知道此事。
王承恩眼底闪烁着杀机:“好大的胆子,朱聿建好歹是皇室血脉,就算要处置也得由皇上定夺,石应诏好大的胆子。”
王承恩也很困惑。
朱聿建被虐待之事,还是皇上告诉他的,但皇上毕竟从来没有去过凤阳,也没来过南直路,刚开始他只是半信半疑。
没想到,审问一圈下来,竟然是真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311/444193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