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亡国还剩三天:我,朱慈烺,反了 > 第262章 李自成撑不住了

第262章 李自成撑不住了


“杀虫药,一百文一亩,我柳家三百亩地,岂不要三十两银子,这也太黑心了,不要不要。”

“有这么多银子,还不如组织人去捉虫了。”

“切,什么药啊,我看就是骗人的,这么多地,得多少药啊,他们是神仙吗?能提前准备好,肯定假的。”

“想钱想疯了吧,一亩地要一百文,我家一千亩地,岂不是要花一百两!”

“呵呵,就只有刘三狗他们那些老实人傻乎乎的昨晚就打了药,刘三狗家有二十亩田,这马上都要遭受虫灾了,一觉醒来倒欠六百文,啧啧!!”

因为朝廷在固安一带清丈土地,又是给贫苦百姓分天,遭到了一些大户的抵制。

曹正杀了一批人,明面上这些人已经臣服,背地里依然不满。

听说朝廷弄来了杀虫药。

固安一带的地主大户,却表示,宁愿派人捉虫也不要朝廷的农药。

不过,这些人嘴上是这么说,暗地里却派人留意打农药的效果。

很快

“老爷,老爷,刘三狗家的田,昨天打了药,虫全部被杀死了,真的有用呢。”柳管家急匆匆的跑来。

“噢,果真有用?”柳员外心神一愣,有些吃惊。

“真的有用,我还专程到刘三狗家田里去看过,一只活虫都没有了,昨天打药的那些麦田,都没有活虫了。”柳管家气喘吁吁的描述。

“噢,管家,你可别相信他们,肯定官府搞了障眼法,高员外,鄙人刚刚想起来了,家里还有一点事,就不多陪了,告辞!!”

柳员外眼里闪烁着精明。

听说这批农药数量有限,许多农田还得等。

可多等一天,病虫害就延续一天,对于后续的产量会有影响。

从高家出来,带着官家连奔带跑前往县衙。

另外几个地主,都各怀鬼胎,纷纷借口有事离开。高员外也不留他们。

柳员外和管家几乎是小跑着来到县衙,却被告知药已经分完了,想要得等明天。

柳员外只好留下管家在这里,守着,希望明天农药到了之后,马上给自己家的农田用上。

但王章已下令,先保普通百姓和皇庄。

等柳员外从县衙出来,他又看到了几个熟人,高员外和另外几个地主都来了。

一群人尴尬的打招呼,得到的却是继续等消息。

最终朝廷还是没丢下这些人。

毕竟他们不打药,地里的虫也会跑别家去。

十天后,固安,房山一带的虫害总算得到了控制。

朱慈烺花了价值上万银元粮食换回的博落回,终于起到了作用。

加上自己种的五十亩在内,抛去人工成本,总共赚回了将近一万银元。

虽然还有大约好几千两在百姓手里还没收上来,但也只需要等两个月秋收,就能换成粮食入账。

王章和李长治防治病虫害回来时,也将收上来价值六千多两银子的银元带回来了,并且上交账本。

“皇上,您让弄的杀虫剂,真是管用啊,喷下去当天就见效了,现在房山一带的小麦危害全部解除。”

“您看,这是卖药的账本。”王章非常激动。

防治病虫在古代是一大难题。

要么用烟熏,要么主动下田去捉。

熏过蚊子的人都知道,烟熏之后只会将蚊子从一个地方驱赶到另外一个地方。

烟散了还得回来。

治标不治本。

熏虫也是一个道理,顶多是从自己农田飞到别人家农田。

靠人工捉虫,效率就更低了。

但哪怕有的地方发生蝗虫灾害,捉虫也是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办法。

二十世纪开始,因为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作物产能才能翻倍的增长。

有了农药,那就能大面积控制虫害,而且博落回容易降解,比去现代这些化学农药,更加环保,缺点就是效果略慢。

但对于没有大规模使用农药的明朝来说,绝对是宝贝。

“噢,还不错啊,这样吧,赚回来到银子就交给你们农部组织用来扩大种植博落回,朕的农药厂,就交给农部来打理,内帑占四成股份,农部和财政司各占三成,你们赚来的钱都用来研制种子和肥料的经费。”

“按朕的估计,至于博落回,具体要种多少,你们自己根据具体情况去评估,交由内阁审核。”

大明还没有成立财政部,只有隶属于户部下的财政司,各部门还没完全步入正轨,需要一定的自主性。

等基本稳定了,朱慈烺再另外成立国资衙门,管理天下资产。

“臣遵旨!!”

王章精神大好。

由内帑拨款一万银元,再调拨土地,用来培植博落回因为农药的特殊性,太医院还要研制专门的解药以应对不时之需。

之后朱慈烺又询问了肥料场的建设情况。

肥料场和畜牧挂钩,由内帑投资,同样采取三方共管模式,主要是为了杜绝腐败。

王章说,目前已在固安、良乡等地建立了种猪培育场,到时候猪还会承包给农户,农户将猪养大后,不仅能获得一定报酬,更能优先使用猪肥。

朱慈烺在忙着大搞经济建设时,李自成那边也终于撑不住了。

袁宗第和刘芳亮攻打天津不克,李自成和刘宗敏又拿不下通州,经过几个月的大战,闯军已非常疲弊。

可偏偏这个时候,黄得功和高杰等人北上,切断了南路粮道。

几十万人马吃喝拉撒,每天需要消耗天量的粮食,在此之前,因为韩东明他们在保定、固安一带活动,就已经很大程度威胁了李自成的粮食通道。

随着韩东明的保定军影响力越来越大,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保定以南地区,闯军主力全部被牵制在京城,运粮队只能绕道大名府,将粮食送往通州前线。

但随着黄得功北上,刘文炳的三千营南下,几乎同时切断了大名府以及河间地区的通道。

粮食进不来。

只能依靠北部运粮通道。

但李自成几乎大部分粮食都是依靠南线供给。

永平、蕲州一带已被吴三桂和高第控制,少量人马根本抢不到粮食,出动大队人马,又会影响通州战事。

李自成不知不觉间,陷入了粮食危机。

“大王,要是再拿不下通州,我们就得断粮了,还得再做决断啊。”牛金星最近也因为前线战事焦头烂额。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311/442692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