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孙坚:这波优势在我
与之相反,袁绍心里乐开了花,虽然对于这个结果早有预料,但是投票结果确定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心情激荡,盟主之位啊,一想到从今以后眼前这些人都要听自己号令,自己的名字即将响彻大汉的每个角落,袁绍差点没笑出声,啧啧~这感觉太上头了。
片刻过后,袁绍压制住内心的激荡,缓缓站起身,对众人行了一礼:“多谢诸位厚爱,推举我做这个盟主,我不胜荣幸,从今往后我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上有国法,下有军规,请大家务必遵守,不得违犯。”
众人闻言纷纷抱拳颔首:“喏~谨遵盟主之令。”
面对当前情形,袁术即便内心百般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也跟着众人一起对袁绍行礼。
争到盟主之位,袁绍自然也不会做的太过分,宣誓完后当即任命袁术为副盟主,总督联军粮草后勤,众人自然没有什么意见,或者是这个结果都在他们的预料之内,至此,袁术的脸色才好看不少,虽然争夺盟主之位输了,但是总督粮草的权力也不少,他得了这个职位,面子上也过得去。
宣布完对袁术的任命,袁绍开始任命起了先锋官的人选:“联军初立,首战极为关键,关乎联军士气,这先锋之职不知何人愿意担任?”
孙坚立马跳了出来,自告奋勇道:“末将愿担。”
先锋之职虽然危险,但也是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孙坚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风浪越大鱼越贵的道理他还是懂的,况且他也不认为自己会输,他久经沙场,对双方形势早有判断,己方有三十几万兵马,粮草充足,无后顾之忧,而董卓虽然也有十几万精锐,但是他有城池要守,不可能倾巢而出的,顶多派个几万人出来阻挡一下,三十万打几万,包赢的,所以无论怎么讲,优势都在自己这一方。
袁绍笑着点头:“好,文台不愧江东猛虎之名,这联军先锋之职就归你了,望你日后奋勇当先,早日为联军打开局面。”
“喏~末将遵令,必不负联军先锋之名。”孙坚抱拳应答。
袁绍随后环视一圈,大手一挥,下令道:“如今盟主之位已定,望诸位回去早做准备,待筑台誓盟后,联军兵发洛阳!”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抱拳:“喏,尊盟主令。”
见此一幕,士颂忍不住心声感慨,这时候的袁绍还是相当霸气的,这盟主之位算是众望所归了,除了他之外还真没人能镇得住这帮骄兵悍将,不过后面怎么就得了个‘色厉胆薄、好谋无断’的评价输给曹操了呢?难不成是年纪大了脑子反应迟钝了?
士颂越想越有这个可能,袁绍当初可是敢在宴席上跟董卓硬刚,对董卓拔剑相向的人,要知道当时董卓身边可还站着吕布呢,说他胆子小?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士颂是不信的。
至于说他‘好谋无断’,好不好谋士颂不知道,但是从刚才袁绍趁着众人气氛到位,当即宣布今天定下盟主之位来看,他还是相当果断的。
因此袁绍后期翻船输给曹操,士颂有理由相信是因为他年纪大了,反应变得迟钝从而没法快速做出正确判断所导致的,曹操年纪大了不也翻了几次船吗?刘备就别说了,一仗把蜀汉家底败了个精光,自己死了倒是一了百了,把诸葛亮给坑惨了。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啊,有这么几个例子在,士颂决定等他年纪到了就立马退休,坚决不犯他们这些人的错误。
“贤侄,在想什么呢?”见士颂发呆,曹操拍了他一下,出声询问。
士颂回过神,摇了摇头:“没想什么,只是有些恍惚,如今盟主之位已定,与董卓大战的日子不远了,到时候不知会有多少士卒会牺牲。可是只要一想到双方的士卒都是大汉儿郎,没有死在征讨外族的战场上,反而死于同室操戈,心里就忍不住难受。”
说到这里,士颂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叹气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端一起,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老百姓啊。”
曹操闻言抬手搭在士颂的肩膀上,正色道:“贤侄,你能把天下百姓的安危装心里,这一点无疑是好的,叔父很是欣慰,但是你需记住,为将者切忌妇人之仁,自古以来,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最后能击败董卓,还朝廷清明,再多的牺牲也是值得的,否则任由董卓这么祸乱朝纲,天下间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
“小子受教,多谢叔父提点。”士颂说着对他行了一礼。
之所以跟曹操说这些,士颂存粹是为了后面吸纳难民做准备,他可是清楚后面会发生什么的,董卓火烧洛阳,把百姓都迁往长安,这一举动不知道会造成多少百姓流离失所。而人口问题在士颂心里一直都是排第一位的,无论是交趾、交州还是东南亚的发展都需要人口。
洛阳人口百万,仓促间根本不可能全部迁移到长安,与其让他们死在迁移途中,士颂觉得还不如自己找准机会截留一部分,能截多少截多少,一万两万不嫌少,十万八万不嫌多,对于人口,士颂绝对是多多益善的。
不过这事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干成的,毕竟他手里只有三千人马,拼了老命截胡万把人就顶天了,所以到时候还是得拉点人一起干,反正他有钱,大不了花钱买呗,以这些诸侯的尿性,让他们拼命打董卓估计没几个人乐意,但是花钱请他们帮忙截胡点流民,相信会有很多人抢着干的。
至于后面怎么把截胡到的流民弄回交趾,士颂也早就做过预案了,等仗打得差不多了,他就提前派人去跟荆州的世家打招呼,相信只要利益到位,相信他们是不会拒绝帮忙的,总之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那就不是事。
士颂判断这也是最后一次能大量收拢流民的机会了,等到讨董结束,各路诸侯混战,想再收拢流民估计不太可能了,那些诸侯也不傻,怎么可能允许自己地盘上的人口外流呢?这年头打仗打得就是人口和钱粮,没有人,空有地盘有屁用啊,放那长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299/444430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