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45

驻京办的司机小潘接到饶战胜的电话,连忙把那辆奔驰轿车开到大堂门口等着。

一会儿王一鸣和小杨就下楼了,三个人坐上汽车,到附近的一个大商场买了两件高档衬衣、两件丝光棉短袖体恤,这是送给赵老的礼物。此外又买了一些高级茶叶、补品之类的东西。

下午五点十分,奔驰车开进了北京西郊的高级干部别墅区。警卫检查后,接到赵老家的电话才放了行。

奔驰车开到赵老家前面的停车场里,王一鸣下车,他看到赵经华一身戎装站在大门口,微笑着迎接他。

王一鸣紧走几步,迎上去和赵经华握手寒暄。

王一鸣说:“二哥,想不到你也在啊?好久不见了。”

赵经华爽朗地说:“你说五点左右到,我接了老太太的电话,连忙赶过来陪你。”

王一鸣说:“岂敢,岂敢,你如今是中将了,堂堂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实在是不敢当啊!”

赵经华说:“老头子说了,现在北京就我一个在家,我不出面也不合适啊。老大陪副总理去了美国,经英在省里没办法回来,老四在法国考察项目。目前北京就我一个。”

听赵经华这么一说,王一鸣才了解了赵经天、赵经英、赵经杰的行踪。

进到院子里,就看到赵老两口子站在大门口,冲着王一鸣微笑着。

王一鸣连忙走过去,握着赵老的手嘘寒问暖。大家进到屋子里,其他的随从们有的站在院子外,有的把礼物放到客厅里就出去了。

赵老依然领着王一鸣和儿子赵经华上了二楼的书房。

赵老坐下来问王一鸣说:“小王,这一趟到北京办什么事情?”

赵老还是习惯直呼王一鸣为“小王”。他们两人之间是用不着客气的。

王一鸣说:“到中组部,部长亲自谈话,主要是商量西江省的省级干部配备问题。”

赵老说:“你实话实话,这半年多,有什么大的成就没有?”

王一鸣认真地想了想说:“没有,真的没有,都是日常工作,不值一提。”

赵老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怎么能够这样?你现在是省委书记,不是一般人,怎么过去大半年了,你却没有干成一件可圈可点的事情,那样老百姓会怎么看你?说得不好听一些就是尸位素餐嘛!”

赵老把王一鸣还是当作自己当年的秘书一样,有什么话劈头盖脸地就打过来,丝毫不讲情面。

赵经华看老头子这么不给王一鸣面子,连忙出来打圆场说:“老爷子,好了,好了,现在是什么年代了啊?别说一鸣了,就是中央主要领导,你要是敢当面问问,大半年你都干了什么可圈可点的事情啊?他们也一样答不上来。现在是和平年代,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就像我,好歹还是个副司令,你说我上半年都干了什么大事情?我扪心自问,一件可圈可点的事情都没有,都是日常俗事。天天开会,做报告,到下面调研,一晃就过去了大半年。那些大领导也一样,开会做报告,接见一下外宾,到下面视察视察,再到国外转几圈访问几个国家,就混过去大半年了。现在大家都是这样过的。”赵老长叹一声,摇摇头说:“哎呀,混吧,混吧,混一天算一天。典型的官僚主义。忙于俗事,不抓大事,不知道什么是大事,该怎么去抓。这个作风不改变,怎么得了啊!”

赵经华看老爷子真生气了,只能劝他说:“爸爸,现在和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那个时候百废待兴,大家为了发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敢于打破常规,不怕失败。这样才杀出了一条血路,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现在呢,国家承平日久,到处是莺歌燕舞,各级领导人缺乏危机感,大家一天一天都是忙于俗事,忙于应酬,再说了,现在会议多,文件多,光是开会学文件,已经不胜其烦。再加上调研、考察、出国访问、接见外宾等事情要兼顾,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实在是忙成陀螺了,光是应付这些事就已经勉为其难了,还要做出什么可圈可点的事情,你说怎么可能呢?!能不出大事,糊弄过去就已经不错了。你就别为难一鸣了。他也不容易的。”

听了儿子的劝解,赵老的脸色慢慢缓和了下来,他知道自己的话有些重了,于是就换了口气说:“我是拿小王不当外人嘛!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该骂就骂。”

王一鸣自嘲说:“应该应该,就是打也是对的,我本来就是你的徒弟嘛!师徒如父子嘛!”

赵老笑了,说:“你小子说这句话我爱听,当初要不是我力排众议用你当秘书,你今天会当上省委书记?我看有点悬吧!”

王一鸣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有点悬,是根本没有那个可能。能做个处长,已经非常不错了。”

赵老说:“没有那么悲观,最起码当个副厅长,还是有可能的。”

王一鸣微微一笑说:“或许吧。”

赵老说:“你仔细想一想,当初你跟着我当秘书的时候,我是怎么做的。”

王一鸣说:“当时太年轻,什么都不懂,跟着你东奔西跑地忙着搞调研,写材料,一天到晚不知道干了什么,很快就过去了。”

赵老说:“你啊,还是不用心。我那个时候,在省里主要抓了几件大事,第一,在全省农村搞土地大包干,包产到户,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六千多万农民的吃饭问题。搞了一年,全省粮食生产取得了大丰收,一举解决了全省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还有盈余,向外输出一千多万斤。从粮食短缺省份转变为粮食富余省份,受到了高层领导的肯定。第二,抓工业生产,搞厂长负责制、经理负责制,允许企业在完成国家指标后,可以搞计划外生产,自负盈亏,可以发奖金,对于贡献大的厂长、经理,进行重奖,一次奖励几千块。那个时候,中国万元户还不多,一次奖励几千块,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楼房了。充分调动了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第三,抓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省级财政的盈余。这个方面,你岳父于开山是个行家里手,他主管财政,懂的放水养鱼,培养税基,我们省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大幅增长,原来很可怜,一年不到三十亿。等我离开的时候,已经突破八十亿了。第四,就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归根结底,人才是第一因素。有了人才,什么事情都能干成。”

王一鸣频频点头说:“是啊,是啊。”

赵老兴致很高,话匣子打开了,他继续饶有兴致地说:“不论到什么时候,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都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一步。你看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诸葛亮就是一个小青年,二十多岁,刘备是什么身份?汉室宗亲,当朝皇叔,左将军,他一旦知道了有诸葛亮这个人,就千方百计地去请,去接纳,让诸葛亮为其所用,最后终成大器,三分天下有其一。你小王今天好歹也是一方诸侯了,西江省的地盘上谁是诸葛亮,你知道吗?”

王一鸣摇了摇头,感到汗都下来了,尴尬地说:“不知道。”赵老不依不饶地说:“你先说说,今天还有没有诸葛亮?”

王一鸣吞吞吐吐地说:“或许有吧?”

赵老说:“这是什么话?!肯定有。一定会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嘛!我们这片土地上,从来就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伯乐,是识人的慧眼。”

王一鸣说:“对对。”

赵老说:“百里之内,必有遗贤。关键是你没有发现罢了。

赵老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省,一定要有人才出来办事,才能兴旺发达。作为一把手,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知道谁是人才,谁堪大用。你看当年曹操,发布求贤令,不管你来历如何,只要你有真本事,愿意跟着我干,我就不吝封赏。用人机制多活!我们现在一天到晚搞论资排辈,干部提拔虽然也搞民主评议、组织考核,但是发现了什么杰出人才了?我看没有吧!这一段时间,我想了又想,我们这个选拔干部的体制比着西方国家,是不是比他们更先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我没有那么自信。人家有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就当上总理、总统的,我们这可能嘛!我看有的国家,总统一天省长、州长也没有当过,就当了几年参议员,照样可以竞选总统。人家不搞论资排辈,谁有本事谁上,干不好了下台,照样该干嘛就干嘛去。我们行吗?一辈子当官,能升不能降,老了老了,还去人大或者政协继续发挥余热。这样干,年轻人怎么能出得来呢?我看难啊!”

赵老说完痛苦地摇了摇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269/222407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