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降临,古人看鸦片战争麻了 > 第33章 无形的枷锁

第33章 无形的枷锁


天幕之上,那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仍在对峙。

咆哮的蒸汽朋克与静谧的田园牧歌,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壁垒彻底隔绝。

一行新的文字,在天幕中央缓缓亮起,带着审判般的冰冷。

【除了市场与资本,工业革命的火焰,还需要另外三样关键的薪柴:劳动力、技术创新以及制度保障。】

【而在这三方面,十八世纪的中国,同样被无形的枷锁牢牢束缚。】

第三个关键词,随之浮现。

【劳动力】

“劳动力?”

大唐,太极殿内,李世民眉头微蹙,感到一丝不可思议。

“我中华地广人众,开运河,筑长城,征百万大军,何曾缺过人手?”

天幕似乎听到了他的心声,立刻给出了回应。

一行冰冷的旁白文字浮现。

【中国不缺人口,但缺少工业革命所需要的“自由劳得力”。】

画面中,一本厚重的黄册被一只无形的手翻开。

工整的毛笔字迹,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命运。

【姓名:张三。】

【籍贯:山东xx府xx县。】

【户别:民户。】

【职业:农。】

天幕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时空传来,在每一位帝王耳边回响。

【自秦朝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王朝都建立了极其严密的户籍制度。】

【一个人的身份,从出生起就被牢牢绑定。】

【军户的儿子,世代当兵。】

【匠户的子孙,世代做工。】

【而数量最庞大的农户,则被死死地束缚在土地之上,终其一生,难离乡土。】

【“安土重迁”,既是深入骨髓的文化传统,更是精心构筑的制度设计。】

镜头陡然一转,大明皇宫的景象呈现于天幕。

画面中,朱元璋为了防止人口流动,颁布法令,百姓若无官方路引,出远门百里即为“流民”,可被随意拿问处置。

奉天殿内,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他制定这些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稳定社会,防止流寇四起,更是为了便于征收赋税,巩固他的江山社稷。

可天幕却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他。

他亲手打造的这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如同一张覆盖天下的天罗地网,锁死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没有大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涌入城市,工厂便失去了最基本的血液。

天幕画面再次对比。

【与之相对,英国的“圈地运动”虽然野蛮而残忍,却在客观上,创造出了一个庞大的、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阶级”。】

【他们,是工业革命的第一代工人。】

这番对比,让所有帝王感到一种刺骨的寒意。

紧接着,第四个关键词浮现,比之前的任何一个都更加刺痛人心。

【技术与人才】

画面中,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精英”形象。

左边,是一位悬梁刺股、寒窗苦读的中国书生。

他房间里堆满了经史子集,皓首穷经。

他的人生目标,便是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一朝成为天子门生,治理万民。

他研究的,是“治人之术”。

右边,是一位满身油污的英国工程师。

他正趴在简陋的工作台上,借着昏暗的油灯,聚精会神地修改一张复杂的机械图纸。

他的毕生追求,是改进蒸汽机的效率,或是发明一种全新的机器。

他研究的,是“格物之学”。

天幕的旁白,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所有帝王的心上。

【人才的流向,最终决定了一个文明的走向。】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华夏最聪明、最有才华的一批人,他们的精力与智慧,几乎全部被引导到了“学而优-则仕”这条独木桥上。】

【科举制度,在维护大一统、选拔官僚方面,功不可没。】

【但它也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将社会最顶尖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地从“技术”与“经济”领域,抽走到了“政治”领域。】

【当最优秀的大脑都在日夜钻研八股文章、揣摩上意之时,又有谁会去关心一台纺纱机能提高多少效率?】

这番话,让汉武帝刘彻想起了他准备实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

让唐太宗李世民猛然想起了他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时,发出的那句得意感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曾几何时,他们都以为,这是帝王心术的最高境界。

可现在,他们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讽刺。

他们引以为傲的制度,竟成了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

最后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关键词,缓缓浮现,笔画之间,重若千钧。

【制度与文化】

紧接着,是八个大字,如同八座倾天而下的大山,轰然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历代王朝,皆将农业视为国之根本,将商业视为“末业”,百般打压。】

【这种根深蒂固的国策,从制度上彻底断绝了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任何可能。】

【而明清两代愈演愈烈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更是主动切断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在思想上,营造出一种“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虚骄之气,彻底扼杀了学习和创新的动力。】

就在此刻,天幕的画面,忽然开始了回溯。

郑和那庞大的宝船舰队,再一次出现在无垠的大海上,旌旗招展,威风凛凛,万国来朝。

紧接着,画面又切到了那个昏暗的房间里。

无数朴实的脸庞在油灯下,一笔一划地学习着汉字,那是属于后世的“扫盲运动”。

此时此刻,观看天幕的各朝代皇帝们,在听完了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剖析后,终于明白了天幕此前播放那些画面的真正深意。

大明,奉天殿。

朱棣的身体猛地一颤,他死死地盯着画面中自己那支曾威压四海的无敌舰队,呼吸变得急促。

他明白了!

他终于明白了!

郑和下西洋,带回了奇珍异兽,带回了万国使臣的朝拜,满足了他作为“永乐大帝”那无与伦比的虚荣。

可他错过了什么?

他错过了一个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倾销到全世界的机会!

他错过了一个为大明带回海量白银,创造出一个庞大海外市场的机会!

他错过了一个足以孕育出工业革命萌芽的伟大时代!

他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却只是用它来巡游炫耀,而不是去开拓一个全新的经济版图!

他的舰队,是一支宣扬国威的政治舰队。

而非一支开拓市场的资本舰队。

两字之差,天壤之别!

大秦,咸阳宫。

嬴政看着那“扫盲运动”的画面。

他一直以为,书同文,车同轨,是为了让他的律法能贯彻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是为了更彻底的集权。

让百姓识字,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遵从号令。

可现在他才懂得,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不仅仅在于皇帝的意志能延伸多远。

更在于这个国家的人民,能创造出怎样的价值!

一群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动接受命令的文盲。

和一个能看懂图纸、能操作机器、能不断创新的民族。

孰强孰弱,不言而喻。

他毕生追求的,是一个令行禁止、绝对掌控的帝国。

而后世追求的,却是一个拥有无限创造力的国家!

格局。

从一开始,就输了。

这一刻,所有帝王都陷入了长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他们终于理解了,为何天幕要先播放建国后的“扫盲”,又播放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那是在告诉他们。

华夏,曾经拥有过领先世界的“硬件”——技术与国力。

但它却在最关键的几百年里,因为制度和思想的禁锢,走上了一条与工业化背道而驰的道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259/2227700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