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再次苦读
客栈内。
李钰和林澈两人住下来后便专心读书,林溪和李芸两女则是去逛街,虽然没有购买能力,但过过眼瘾也是好的。
至于柳夫子,则是不见人影,不知道在忙什么。
三天后,柳夫子敲开李钰两人的房门。
“顺庆府知府姓杨,名远,进士出身,今年是他主政顺庆的第三年。”
李钰精神一怔,这几天,柳夫子难道是去打听顺庆知府的消息去了?
府试是由知府主持,掌握知府的喜好确实很有必要。
却听柳夫子继续道:“杨远此人为官清正,在士林中颇有贤名,当年在翰林院时,就以'不畏强御'著称。”
“正因如此,得罪了不少人,才被外放来做这顺庆知府。”
李钰眨了眨眼,夫子对杨知府底细很了解啊,难不成以前两人认识?
林澈好奇地插嘴:"夫子,那这位杨大人主考的府试,会很难吗?"
柳夫子摇摇头:"难易与否,因人而异。”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杨远最恨科场舞弊,也最厌恶那些只会堆砌辞藻、空洞无物的文章。他取士,首重'经世致用'四字。"
李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与他在现代所知的某些古代改革派官员的理念颇为相似,反对浮华文风,提倡务实学问。
“另外,杨远比较看重策论,去年府试,有考生前两场平平,但却因一篇切中时弊的漕运改革策论,被破格取中。”
“所以,这次府试,除了四书五经,策论也是你们要练习的重点。”
说完后,柳夫子拿出两本程文集放在桌上。
“这一本是杨远主持府试时点中的文章,你们可以看看,最好是能背下来。”
“这一本收录了杨远从县试到会试所写的文章,你们同样要背下来,分析出他文章的特点。”
“然后按照这特点去写,主考官的喜好对于你们能否取中是很重要的,即便你们满腹经纶,但写出的文章,主考官不喜,也毫无用处。”
看着两本程文集,林澈感觉压力山大,两个月时间,要将这些文章背下来,还要迎合主考官的喜好修改自己的文风,确实难度很大。
李钰则是点了点头,既然是夫子要求的,肯定是为他们好,那就背。
他随意拿起一本程文集开口道:“阿澈,咱们一人一本,十天后交换。”
“十天?”
林澈瞪大眼睛,一脸懵逼,一本程文集收录的是百篇文章,十天背完,也就是一天要背十章!
这能背下来吗?
而且不仅要背,还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特别是杨远写的文章,还要找出其特点。
太难了啊!
李钰也知道对林澈来说很难,但没有办法,见林澈一脸便秘的样子,有些同情地道:“要不给你放宽到半月时间。”
林澈一咬牙“十天就十天!”
杨夫子摸了摸光溜溜的头顶,老怀大慰,他就喜欢李钰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当然前提是不要将他拉下水。
于是,李钰,林澈两人开始了背书,对林澈来说一天背十篇文章确实痛苦。
但对李钰来说没有太大问题,基本上看一两遍就能完整背出。
他甚至在每天背了后,还能写一篇策论交给柳夫子批改。
柳夫子人都懵了。
不是!你每天背十篇文章还有时间写策论,我知道你记忆好,但这也好得太过分了吧。
他抽查了一下李钰背的文章,全对!
柳夫子无语了,他还想着这十天两人背文章,就不会来麻烦他,他可以轻松一些。
结果呢,轻松不了,一点都轻松不了。
林溪和李芸原本还想找李钰两人去逛逛街,她们这几天发现了府城很多好玩的地方,想着分享给李钰和林澈。
结果见到两人疯狂背书,连房间门都不出,只能作罢。
柳夫子将送饭的任务交给两女,然后一溜烟跑了,府城有他的青春,他要去缅怀一下。
“阿钰,阿澈,该用晚膳了。”林溪和李芸端着食盒,走到房门前,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条缝,露出林澈那张憔悴的小脸。
他眼下挂着两轮青黑,头发乱蓬蓬的,身上的衣服皱巴巴的,活像个小叫花子。
两女见他这样子都吓了一跳,再往里面看去,便见地面上散落着写满字的草纸。
那是林澈背下后,又默写出来,加强记忆。
李钰背对着门跪坐在矮几前,正埋头疾书,连头都没回一下。
他瘦小的背影在油灯下显得格外单薄,却透着一股倔强的力量。
"你们这样下去,身子会垮的。"林溪心疼地皱眉。
"不会的!"林澈咧嘴一笑,“我们都是习武之人,这算什么?行了,饭菜放这里吧,我们读完就吃。”
林溪和李芸只能将饭菜放下,李芸低声道:“夫子说他有事要出去几天,如果阿钰写了策论,就让他先放着。”
林澈点头表示知道了。
两女出来后,站在二楼走廊上,看着客栈大厅的热闹景象,随着府试的临近,客栈中早已住满了各县来赶考的学子。
每到傍晚,客栈的大堂便成了学子们交流的场所。
有人高谈阔论,炫耀才学;有人默不作声,暗自观察;有人呼朋唤友,吟诗作对;有人评论实时,发表见解。
跑堂的小厮们穿梭其间,早已习惯了这些读书人时而亢奋、时而焦虑的情绪波动。
“林溪姐,要不你教我认字吧。”
李芸看着下面的热闹景象,突然开口。
林溪一笑,拉着她回屋,“行,你教我女工,我教你认字。”
李芸的女工做得比林溪好多了,听到林溪这么说,自然同意。
转眼间又是十天过去。
李钰已经背完了文章,他其实两天前就已经背完了,为了不打击林澈,他才等到第十天。
两人交换了程文集,林澈先背的杨远写的文章,并没有一百篇,因此十天时间勉强够用。
李钰也有些佩服林澈,这是真的记忆好。
却不知林澈早已头昏脑涨,柳夫子用功名换来他参加县试,林澈也不想辜负了夫子,因此咬牙坚持着。
现在拿到了李钰背的程文集,有些苦涩,整整一百篇啊,虽然夫子没有说必须要背下来,但既然李钰都背了,他也肯定要背。
而柳夫子也终于回来了。
他出去这些天,就干一件事,宣扬李钰的名声。
他找了一些人,给了点钱,将李钰在县试放榜日说的那句诗宣扬了出去。
并且还说了望川学子不畏强权,只求公道的事情。
那些来自望川县的学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们就是事情的参与者啊,没有想到府城都知道了,急忙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
很快,各县来参加府试的学子都知道了此事,惊叹不已。
望川学子居然还有这等光辉事迹,冲击县衙,以求公道,还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句诗为证。
听得一众学子当真是热血沸腾,恨不得他们也参与其中。
都是意气风发的读书人,谁不想闹腾点事情出来,怎么就让望川县赶上了。
其他各县学子羡慕不已。
望川学子则是昂首挺胸,走路都带风,而李钰之名也在府城打响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209/222713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