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可有可无的小可怜
李家有三个房间,夫妻俩一间,李霞和出嫁的姐姐一间,三个儿子一间。
李霞住校后,她的房间一直是她二哥在住。
虽然简陋,里面却打扫的很干净,整洁。
李妈把床单,被套全都换了一遍,林妍三人睡床,李霞就在床边打了个地铺。
四个女孩子在一起嘻嘻哈哈,闹到很晚才睡。
翌日一早,李妈给三个人都做了糖水鸡蛋。
红糖和鸡蛋,在这年月可是金贵的东西。
李妈不仅给林妍三人做了,就连一直在车里的阿坤都有。
看着碗里六个白胖圆润的煮鸡蛋,林妍有些为难。
她的饭量一向不大,估计当年在老林家饿的太过了,这六个鸡蛋吃下去,一天都别想进食了。
除了她们四个,李家早饭吃的是杂粮稀饭和小咸菜。
林妍想拨一个鸡蛋到李霞碗里,被她眼疾手快的躲开了。
她看着林妍一脸的不赞同,“妍妍,这可是我妈专门做来给你们吃的,我吃了算怎么回事?”
“可我胃口小,实在吃不了那么多。”
见李霞离她八丈远,林妍只能把求救信号,转到李霞的小弟李明身上。
那孩子才八岁,正是天真爱玩的年纪。
”小明,帮姐姐分担一点好不好?“
李明看了看父母,又看了看他二姐,大家都用不赞成的眼神看他。
他想把碗挪开,可林妍漂亮的脸蛋,蛊惑的语气,让他站在原地挪不开腿。
一连拨了两个鸡蛋,小家伙才反应过来。
转头,看到他二姐拿眼睛瞪他。
小家伙这才哭唧唧道,“漂亮姐姐动作太快了,我没护住碗。“
他的话,引得大家哭笑不得。
一大早,李家就来了不少人,都是来看林妍她们,或是停在外头那辆豪车的。
有李家大房和三房的人,还有村长和几个村干部。
看着李霞带来的贵客,村民们是羡慕的不得了。
李老大和李老三的几个孩子,还嚷嚷着要坐大汽车。
可看着阿坤那生人勿近的脸,和一身的腱子肉,过分的话是怎么也开不了口。
村长姓郝,是个五十出头的小老头,看着林妍出众的脸,总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直到李霞为大家介绍的林妍的名字,郝村长才有些印象。
他有些迟疑的开口,“盛,盛妍?我听过一个叫林妍的,她还上过‘浙省新农’的报纸呢,”
“看盛妍同学跟她还有些像,你们是亲戚?“
这年月的女孩子名,不是花草芳翠桃就是梅兰竹菊桂,很少用‘妍’字取名。
所以林妍在报纸上的名字,对郝村长的印象很深。
其他人可能不知道,李霞三人可是去过大榆树村的。
她们都听过村里人喊‘盛妍‘为林妍的。
当时,林妍还跟她们解释过。
说林是她之前的姓,并没提起什么大棚蔬菜,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上过报纸?
见同学仨都一脸茫然的看着她。
林妍浅笑着为村长他们解释,”林妍也是我,林是我之前的姓氏。“
”什么?“
郝村长’噌‘一下从座位上起身,眼睛瞪的大大的,说话都有些结巴了,“你,你就是林妍?”
“为,为浙省研发出大棚蔬菜的,就,就,就是你?”
林妍没想到,郝村长会如此大的反应?
得到她的再一次肯定,郝村长简直惊喜若狂。
他满脸堆笑的邀请林妍上他家做客。
还扭头吩咐,愣怔的李家夫妻,“李老二,老二媳妇,林同志她们中午上我家吃,你们就别张罗了。”
他还冲着几个村干部吩咐,“宝田,水根,大河,你们仨赶紧上家里看看,有啥好招待的,都拿去我家。”
“我们中午得隆重邀请林同志她们。”
“诶~好好好。”
那三人一个是村会计,一个是治保主任,一个是村民小队长。
他们仨都是看过那份报纸的,自然明白,林妍的到来对村里的重要性。
三个人神色激动的起身,往各家的方向赶,就跟火烧了屁股似的。
李霞三人简直惊呆了。
他们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的她们都能听懂,怎么连在一起,就听不懂了呢?
什么大棚蔬菜?林妍从来没跟她们提起啊。
三个人只有陈小雨恍然大悟。
怪不得,她在初见林妍时觉得眼熟。
她曾在她爸看的报纸上,看到过那篇报道。
当时,只觉得林妍长的漂亮,年纪轻轻还这么厉害。
没想到啊,报纸上的‘杰出劳模’竟然会是她的同学,还跟她成了好朋友。
她爸知道,估计会激动的疯掉。
想到她爸,陈小雨就觉得心里愤愤不平。
她亲妈在她六岁那年病逝了。
亲妈离开不到两年,她爸就娶了后妈进门。
她爸是县长的秘书,按理说,她家的生活应该过的不差。
可是家中后妈当家,又在嫁进陈家三年,生了两个儿子。
亲爸和奶奶都惯着后妈,事事以后妈和弟弟们为先。
她在家里活成了可有可无的小可怜。
穿旧衣,吃剩饭,在家里说话都得小心翼翼。
或许,这就是没了亲妈的悲哀吧?
不然,她也不用家在县城,却要住在学校了。
因为,待在没有人给她撑腰的家里,活的太压抑了。
郝村长的家,就在村东边的大河塘边上。
一座只比李家好一点点的泥坯房,有四间房,一个堂屋,一个厨房。
前面是院子,后面是菜园,厕所,养家畜的地方。
村长媳妇跟李妈一样,都是和善爽利的性子。
得知林妍她们的身份,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
郝村长看着林妍一脸的讨好,“林同志,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
“你看,这花田村这么穷,林同志能不能帮忙想个谋生的法子?”
“光靠田里的那些庄稼,猴年马月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嘛?”
林妍坐在村长家的院子里,看着对面的河塘出神。
眼前的河塘,不就是最好的赚钱法宝?
她旗下有九家饭店,水产类是必不可少的食材。
如果搞个鱼塘养殖,岂不是给如意楼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省的采购员为了采买新鲜的水产,几个乡镇到处去跑。
像鲫鱼,鲤鱼,花鲢等这些常见鱼,它的生长速度较快,养殖周期较短。
可能每几个月至半年,就可以收获一次。
只要把控好良好的鱼塘管理,饲料投喂。
鱼塘养殖绝对是很有市场需求的,别说其他,就是如意楼,就是很大的供货量。
林杨将自己的想法,跟村长和三位村干部这么一说。
几个人愣神了片刻,立马激动的连连点头。
可摆在他们眼前的,却又一个大问题。
办鱼塘地方是有了,可鱼苗去哪里找?
鱼苗的供应商如果找到了,那启动资金,又从哪里来?
他们村实在是太穷了。
整个村委会,只有一百块钱不到。
就这么一点钱,办什么鱼塘,搞什么养殖?
一个个都沉默的低下了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078/222956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