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 第73章 朱棣:这小子是父皇的私生子?

第73章 朱棣:这小子是父皇的私生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陛下,这商贾他们有钱,他们所求无非就是地位和名声,这些东西对于旁人而言或许不好给,可对于朝廷对于陛下而言,这不是顺手的事儿么?”

“以这些莫须有之物,换取一些银钱,何乐而不为呢?如此对商贾有利,对朝廷有利,唯一要做的无非就是陛下放下心中对商贾的成见而已,放下成见却能活湖广万千百姓,这买卖划算啊。”

朱煐不由咂舌。

从旁观着的角度来看,大明的商贾还真就是处于急切需要社会认可阶段,大明商贾的地位和后世商贾可全然不同,大明商贾的地位太低太低了,低到哪怕他们赚了钱心底的底色也是自卑的程度。

别说是别人看不起商贾了,就连商贾自己都看不起商贾.....

......

而此时的老朱一边咂舌一边回味着朱煐说的话....

咱孙这是...在教咱做事?

老朱对此,乐见其成。非但乐见其成,心中还有那么些许的骄傲。

这是咱孙!

咱孙年纪轻轻,都已经能教咱了!

这就是天赋啊。

谁说咱大明的未来没有希望了?

咱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好!”

“啪啪啪。”

老朱一边鼓掌一边叫好。

“朱爱卿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你这商贾之论,咱也算是大开了眼界,或许是咱错了,咱对商贾有偏见,依朱爱卿所言,商贾确实是有其特殊的作用。不过咱也有咱的想法,爱卿且听听。”

老朱欣慰地看着朱煐的同时,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

“陛下请讲。”

老朱缓缓起身,而后踱了两步后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朱煐,盯着朱煐说道:“咱看朱爱卿对商贾多有看重,多有推崇,可爱卿可知为何咱对商贾如此防备?”

“为什么?”

朱煐也不免好奇。

历朝历代对商贾的态度不一而足,而明朝时期,老朱对于商贾的态度算是最差劲的几个皇帝之一,对于商贾的遏制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朱煐一直以为这是因为老朱幼年受到了商贾的欺凌,再加上老朱没有找对与商贾沟通的方式方法才导致的,可听老朱现在这话里的意思....好像还另有隐情?

老朱的表情变得严肃。他严肃地看着朱煐....

“咱此前也想过让大明有更多的商贾,可咱又想,这商贾来钱太容易了,倘若人人都成了商贾,那这田地谁去耕种?”

“这天下终究是要人去种地的,人终究是要吃粮食的,粮食不够,一切都是扯淡。”

“朱爱卿啊,你说咱年少时和你年少时不同,咱年少时见了商贾欺压百姓,是以对商贾多有厌恶,年少时见多了百姓疾苦,是以能明白百姓所想。但你可知,咱见的不光是百姓和商贾,咱见过尸横遍野,咱见过没有粮食之后,人会如何,易子而食!咱是亲眼见过的!”

“那些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

“咱那时候就想,要是天天能有一口饭吃,那该多好啊....”

“商贾固然有能耐赚钱,固然比普通的农户能赚钱,可咱觉着,还是这些农户让人安心,他们能种出粮食,能让咱心里头不慌。”

“钱少些日子该过照样过,无非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可要是没有了粮食,那日子可就真没法过了!那是要死人的!”

老朱一番话顿时让朱煐整个人如遭雷击,怔在了原地....

他一直以来都在用后世后来者的思维来看眼下的大明,作为一个旁观着的角度去看这个时代。

可听了老朱这一番话,朱煐才猛然发现,站在旁观着的角度看这个时代固然能够看清楚很多东西,可却因为只是旁观者因此往往很难感同身受,会忽略掉一些东西.....

而老朱说的这一点,是朱煐此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是啊,眼下的大明可不是后世。

大力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商业发展,这放在后世自然是没有错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有钱了,一切发展才有根基才谈得上发展!

这些话朱煐在后世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这些话放在后世自然是没有错的。

可如今自己身处的,并非后世,而是大明!

这些话放在大明,就出了问题!

任何的政策都需要因地制宜,都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这一点被自己给忽略了!

后世虽然和大明一样都是百废待兴,可和大明不同的是,后世全球都已经迈入了工业化时代,生产力大大提升,而生产力大大提升之后的结果就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同样的人力,在后世就能靠着机器一个人干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的活,而且机器吃的是电是油,不是粮食。

而眼下的大明和后世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正如老朱所说的,大明,哦不,不仅仅是大明,应该说是几乎所有的古代封建王朝,所有的王朝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以农业为主体。

而以此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也就导致了生产力低下,抗风险能力不足。

提升生产力并非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生产力提升的前提是原始资本的积累,尤其是现在连技术都没有的情况下,想要提升生产力,几乎不可能!

而想要提升技术....那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无论是在哪个时代,提升技术,搞科研,那都是一个费钱的无底洞。

想要靠着小农经济积累下来的些许微薄的财富来进行技术改革,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后世的技术大爆炸时代在工业革命时期,而为什么这个时期会产生技术大爆炸?其根本原因在于最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的一批国家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而他们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手段是掠夺!

掠夺永远是这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因为他是无本买卖,无本万利的玩意儿!

资本的第一桶金是血腥的,但也正是因为血腥累积的资本才让他们有了技术革新的基础。

一个传承千年的国家,可能就因为一场战争被掠夺搜刮殆尽,这是何等庞大的财富?

也只能是这些没有成本的财富才能不要钱似的扔进技术革新里,引爆了整个工业革命的浪潮.....

而这一切,与眼下的大明无关。

朱煐第一次惊叹于老朱的见解。

原来在大明重农抑商的基础色调下,蕴藏的是老朱个人对这个时代的思考!而最为关键的是,这思考是正确的!

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根本,粮食就是一切!老朱的担心不无道理,倘若人人都向往当商贾,那就将会无人劳作,种粮食的人少了,自然就会导致粮食短缺,粮食价格飙升,而紧接着就是社会动荡....

倘若是再碰上一些灾年,那后果.....当真不堪设想!

.......

金钱的力量太大了。

哪怕是后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整个社会的风气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变化,若干年后,大家也越来越漂浮,脚踏实地的人少了,愤世嫉俗的人显著增多,无数人做着不切实际的美梦....

后世尚且如此,何况如今的大明?

朱煐意识到了自己想法的盲区,想法的问题所在。

而显然,老朱看出了自己想法的问题所在.....

不过.....

这关我屁事?

朱煐有些惊叹于老朱这超出时代的眼光,甚至于站在后世肩膀上的自己也有所不如。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等完成了任务,管他大明洪水滔天?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朱煐并不认为以自己一己之力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

除非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否则眼下的经济产业结构下,无论进行什么手段改革,最终都会因为土地兼并亦或是天灾不断而改朝换代。

要是没记错的话整个大明的时期被誉为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最终导致全国的粮食短缺,再加上数百年下来制度和人员的腐朽,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大明的灭亡是必然的。

朱煐可不觉得自己能够在这明初做出某些事情,对后世产生影响,给大明延寿多少年,咱是普通人,咱做不到。

咱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把盘子高大些,然后多从商贾手里弄些银子,引起老朱的怀疑,让老朱盛怒之下咔嚓了自己。

完成任务,走向功德圆满的巅峰人生!~

至于其他.....

咱能够凑钱给湖广百姓吃上口热乎饭,这就已经是力所能及,功德无量了。

“陛下高见,这粮食确实是重要。”

朱煐由衷地给老朱竖了个大拇指。

“不过臣以为,商贾也同样重要,商贾的作用就在于将各地的资源平衡调配。”

“商贾也同样重要。”

“资源平衡调配?”老朱一愣:“此言何意?”

朱煐笑道:“其实很好理解,臣打一个比方,就拿京城和湖广两地来打比方。”

“眼下京城并不缺粮,因此粮食价格必然是远低于湖广,湖广遭灾,是以眼下湖广的粮价远高于京城。”

“不错。”老朱点头。

朱煐继续道:“既然如此,那这其中是不是就有利可图?商贾要是从京城弄一批粮食运到湖广,他们是不是就能从中赚取一笔?”

“这便是商贾可恨之处,湖广遭灾,百姓流离失所,他们还要赚上一笔!”老朱有些愤懑。

“那陛下不妨换个角度看看。”

“换个角度?”

老朱有些讶异地看向朱煐....

朱煐点了点头:“倘若运粮的商贾多了,那这湖广的粮价是不是也就下去了?”

“即便是粮食少,若是在此时,陛下下令,规定一个价格区间,让商贾有的赚,却又让他们无法随意提价,如此一来,这些商贾岂不是为我所用?”

朱煐笑道:“臣儿时领居家有个老爷爷说过,这不管你是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那就是好猫,陛下以为如何?”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

老朱喃喃自语,而后眼前不由得一亮,一拍脑门:“是咱想岔了!”

“商贾自有用处,只是咱一心就想着压制商贾了,倒是未曾想到过用他们。”

“陛下小觑商贾,是以忽略了商贾之力。臣以为,这天下百工,皆有其用,凡是过犹不及,中庸为上。”

朱煐言语间充满了教导的意味。

倘若这御书房里有外人在这里,就看着朱煐这幅架势,定然被吓得不轻。

这特么的谁敢用这语气同当今陛下,堂堂的洪武大帝这般说话?

这不是找死吗?

教导陛下?

你脸可真大!

可此刻的老朱,脸上却看不到半点羞恼,反而是一脸欣慰地看着朱煐。

“不愧是咱孙啊,咱都想不到的,咱孙这般年轻就能想通了。”

“日后这要是稍加培养,那还了得?”

“不成,得给咱大孙加加担子,眼下这担子还是太轻了。”

老朱心里寻思着,计较着.....

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

“朱爱卿。”

“啊?”

侃侃而谈的朱煐被老朱忽然点名不由得有些猝不及防,抬头愕然地看着老朱.....

“今日一叙,咱方才知晓朱爱卿你这对商贾一道的看法还当真与旁人不同,也唯有这般与众不同的看法才能有如此信心在朝中接下那般重担。”

“你很好!”

“咱仔细寻思了一阵,这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咱就不适合同商贾打交道,这和商贾打交道的事儿还是交给朱爱卿你比较合适。”

“咱已经将咱的想法告诉你了,你说的有句话很好,凡是过犹不及,当取中庸之数....不过这中庸之数如何取,这是一门学问,咱准备让你来把控,你可有信心?”

老朱笑眯眯地看着朱煐.....

朱煐闻言先是一愣,旋即就是眼前一亮,放起了精光!

这是给自己放权了?

这感情好啊!

这不给自己放权,怎么闹出大动静?

想到这,朱煐激动道:“臣必不辜负陛下所托!陛下放心,臣心中已有定计!”

.......

御书房里,爷孙各怀心思。

而与此同时。

燕王府中,朱棣得到了朱煐带着一大票人入宫的第一手消息。

“一日之内,入宫见父皇三次?”

“这朱煐他娘的是父皇私生子不成?”

“以父皇的脾气,他便不恼吗?”

朱棣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057/2229779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