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发兵救援?
铁壁关陷落的消息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大越国都圣京。
相比于西齐朝堂的震骇与混乱,大越宫廷的反应则更像是一潭死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不是浪花,而是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金銮殿上,皇帝赵铎看着边关急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尽管他内心深处对西齐这个曾经的竞争对手并无好感,甚至乐见其与北疆互相消耗,但铁壁关如此迅速地被攻破,还是让他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众卿……都看看吧。”赵铎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军报递给身旁的太监,让其传阅下去。
大殿内鸦雀无声,只有纸张翻动的窸窣声。
每一位看到军报内容的大臣,脸色都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北疆的武力,竟然恐怖到了如此地步?!那天雷般的武器,究竟是什么鬼东西?连铁壁关都挡不住一天,那混河天险,又能挡得住多久?
沉寂良久,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乃是礼部尚书王焕,他痛哭流涕道:“陛下,西齐危矣,唇亡齿寒啊。
北疆张墨,狼子野心,吞并西齐后,下一个目标必是我大越。老臣恳请陛下,立即发兵救援西齐,两国联手,或可抵挡北疆兵锋。”
“发兵救援?”一个阴恻恻的声音响起,正是如今权倾朝野的皇城司指挥使冯坤。
他瞥了王焕一眼,冷笑道:“王大人真是老糊涂了,且不说我大军新败于北疆不久,元气未复,如何能远征?
就算能出兵,粮草何来?饷银何来?更何况,西齐与我大越素有嫌隙,救了他,岂非养虎为患?说不定他们转头就和北疆勾结在一起!”
冯坤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官员,尤其是那些只顾自身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想法。
出兵救援,意味着要加税、要征粮、要动用他们不愿动用的力量,而且胜算渺茫,风险极大。
新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李纲出列,他的态度较为务实:“陛下,冯指挥使所言,虽不中听,却也是实情。
我军新败,亟需休整,混河防线尚需重兵布防,实在无力西顾。且北疆攻克铁壁关后,兵锋正盛,我军若贸然出击,恐遭败绩。
为今之计,唯有加紧整饬武备,加固混河防线,或许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北疆,假意修好,探其虚实,缓其兵锋。”
这其实就是变相的绥靖政策,企图用外交手段拖延时间。
“缓其兵锋?呵呵……”一位御史忍不住讥讽道:“李尚书以为张墨是三岁孩童吗?他会给我等喘息之机?只怕是与虎谋皮。”
朝堂之上,顿时又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主战派声音微弱,主和派占据上风,更多的是明哲保身、束手无策的沉默大多数。
龙椅上的赵铎,看着底下这群争吵不休、却拿不出任何有效办法的臣子,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暴戾之气。
他想起了北疆的强盛,想起了张墨的威胁,更想起了皇宫深处那三位神秘莫测的玄坤宗老太监……连他们都对张墨颇为忌惮。
“够了。”赵铎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嘶声吼道:“吵吵吵,就知道吵,拿出个办法来。
救援?没钱没粮。固守?你们谁敢保证混河守得住?和谈?谁去?谁能保证张墨不会趁机勒索?”
皇帝的咆哮让大殿瞬间安静下来,群臣噤若寒蝉。
赵铎喘着粗气,目光扫过众人,最后颓然道:“传朕旨意,命混河沿线各镇,加紧防备,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擅自与北疆冲突。
另外,暗中派人接触西齐使者,告诉他们,朕可以象征性地提供一些粮草军械,但出兵爱莫能助。”
这实际上已经是默认了西齐的灭亡,只求能暂时稳住北疆,苟延残喘。
退朝后,赵铎回到寝宫,屏退左右,独自一人对着空荡的大殿,脸上充满了狰狞和恐惧。
“张墨,张墨,你为什么不死,为什么。”他低声诅咒着,状若疯魔。
他知道,西齐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大越的末日钟声,似乎也已经敲响。
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和绝望,将他紧紧包裹。他甚至开始怀疑,那三位承诺守护皇帝不被刺杀的玄坤宗高人,是否真的能挡住北疆的百万大军和那恐怖的“天雷”?
夜色深沉,养心殿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皇帝赵铎心头的浓重阴霾。他如同困兽般在殿内来回踱步,龙袍的袖口被他无意识地攥得满是褶皱。
铁壁关失陷的消息,像一根毒刺,深深扎在他的心里。最初的恐惧和逃避过后,一种更深的焦虑开始折磨他。他反复权衡着利弊,脑海中两个声音在激烈交锋。
一个声音在呐喊:“唇亡齿寒,西齐若亡,北疆尽得西陲之地,实力暴增,下一个必然全力南下图你。
届时你还能还能守多久?赵铎,你现在不发兵,就是在坐以待毙。
必须救西齐,哪怕只是象征性的支援,也能鼓舞西齐士气,拖延北疆脚步,为你自己争取时间。”
另一个声音则在低语:“出兵?谈何容易?国库空虚,兵马疲惫,混河防线尚且捉襟见肘,哪有余力西顾?
西齐慕容家也不是好东西,救了他,万一他反过来咬你一口怎么办?
北疆那些‘天雷’‘快枪’,是你能抵挡的吗?别救了西齐,反而把自己的老本赔进去。不如固守,或许还能多享几年富贵……”
几天来,他寝食难安,召见了几波心腹重臣,得到的依旧是分裂的建议。
主战派如礼部尚书王焕,已是老泪纵横,以头抢地,恳求出兵;而以冯坤为首的实权派,则极力反对,不断渲染出兵的困难和风险,暗示坚守混河才是上策。
“陛下,非是臣等不愿救,实是力有不逮啊。”
冯坤跪在地上,言辞恳切,眼神却闪烁不定:“国库的情况您最清楚,去年混河水患,今年各地又有旱情,赋税收缴艰难。
大军一动,钱粮如流水,从何而来?再者,北疆势大,我军新败之余,士气低落,若远征失利,恐动摇国本。
不如谨守门户,北疆若要渡河,必付出惨重代价,届时或可寻机议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055/4431023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