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知识的薪火
崭新的房屋如同雨后的春笋,点缀在微光谷的怀抱中。屋顶上覆盖着就地取材的厚实草垫和空间提供的防水涂层,墙壁由坚固的原木和石材砌成,缝隙用混合了草茎的粘土仔细封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温暖。一扇扇小小的窗户,虽然简陋,却将珍贵的日光引入室内,驱散了石窟时代积攒的阴霾与压抑。
搬入新家带来的喜悦和安定感是巨大的。人们开始花费心思装饰自己的小窝:墙上挂起鞣制好的兽皮作为装饰和额外的保温,门口悬挂着用彩色石子或兽骨串成的门帘,窗台上摆着用废弃容器种植的耐寒小花草。公共广场中央,甚至用石头垒起了一个小小的篝火坛,成为了夜晚大家聚集聊天、分享故事的新中心。
生活的重心,也逐渐从纯粹的生存挣扎,转向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社区文化的重建。
饮食的进化: 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和独立的厨房空间,每户房屋都设计了简单的灶台,与地热管道相连,实现了集中供暖和分散烹饪,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有限的食物做得更美味。陈芊芊通过巴顿,传递了一些简单的食谱——如何用野生香料去除肉腥味,如何发酵谷物制作简单的醋和酱料,如何利用干果和兽奶制作营养糊。微光谷的餐桌上,开始出现更多用心的料理,而不仅仅是果腹的糊糊。
手工业的萌芽: 安定下来后,人们有了更多时间从事采集和狩猎以外的活动。一位老者重拾了编织手艺,用处理好的植物纤维和兽毛编织更舒适的毯子和衣物;有人开始尝试用陶土烧制更规整的碗盆;还有人跟着巴顿学习简单的金属冶炼和修补技巧。以物易物的范围扩大了,除了食物,手工制品、修理服务也成为了交换的标的。
“谷长老”和几位略有文化的长者意识到,知识不能断代。他们在广场边清理出一间较大的石屋,作为临时的“学堂”。每天抽出时间,教孩子们认字、算数,讲述末世前的历史、地理和科学常识,尽管很多已经失真。虽然教材匮乏,主要是长者的记忆和少量残破的书籍,但朗朗的读书声第一次回响在峡谷中,象征着文明薪火的延续。
空间内的五人,欣慰地看着这些变化。他们意识到,是时候提供更深层次的帮助了。
“光是提供物资不够,我们需要传递知识。”林薇提议,“系统性的知识。”
庄国栋立刻行动起来。他利用空间内强大的计算和打印设备,开始筛选和编纂一套适用于微光谷当前阶段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技术、医疗卫生、机械原理、甚至包括一些管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所有内容都力求深入浅出,配以大量图示,并用最耐磨的复合材料制成书页,装订成册。
李锐则负责将大量末世前下载的公共知识库(文学、历史、艺术、音乐等)进行筛选,去除了不适宜和过于超前的部分,保留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存储在几个加固的平板电脑中,并配备了手摇发电装置。
陈芊芊整理了她所有的医疗笔记和草药图谱,绘制成更加直观易懂的挂图。
这些沉甸甸的、代表着人类文明结晶的“知识宝库”,通过巴顿,郑重地交给了“谷长老”。
“谷长老”捧着这些书籍和设备,双手微微颤抖,老泪纵横。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些才是真正无价的财富,是微光谷未来能够真正复兴的根基。
很快,学堂里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系统。孩子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大人们也常常在劳作之余,聚在学堂外,听长者讲解书中的内容。那几个存储着文学音乐的平板电脑,更是成了最珍贵的物品,手摇发电听一首古老的歌曲,或者看一段关于星辰的纪录片,成了人们最好的精神享受。
巴顿的角色也更加重要。他不仅是物资中转站,更成了“知识大使”。他需要解答居民们学习中的疑问,组织讨论,甚至将微光谷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反馈回空间,请求更具体的指导。
微光谷,正在从一个挣扎求存的幸存者据点,向着一个拥有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的微型文明共同体稳步迈进。屋檐之下,点燃的不仅是温暖的灯火,更是智慧与希望的光芒。
空间之内,看着微光谷因为他们的帮助而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五人再次感受到了行动的价值。
“或许,将来这里能成为一个样板。”庄国栋憧憬道,“一个如何在废土上重建文明的小型样板。”
林薇点点头。她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群人的生命,更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也能再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可能性。
这份事业,远比单纯的生存,更有意义。而他们的空间,就是这一切背后最坚实的后盾和永不枯竭的源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009/4444352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