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建造家园
丰收节的喜庆气氛逐渐融入空间日常的宁静节奏。无限能源带来的富足,让生活呈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踏实感。林薇和她父亲庄国栋的关系,也在这种安宁中愈发显得亲密无间。很多时候,不需要过多言语,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这日午后,父女二人坐在空间小屋的门廊下,看着远处开阔的平原和波光粼粼的湖泊。桌上铺着庄国栋手绘的草图。
“薇薇,你看这里,”庄国栋指着草图上一处标注,眼神里闪烁着工程师特有的专注光芒,“微光谷那片区域,我分析了李锐传回的地质数据,底下有一条稳定的地下热脉,虽然不算很强,但如果能引导出来,足够他们冬季的基础供暖,还能弄个小温室。”
林薇凑过去仔细看着父亲精心绘制的结构图,包括如何安全钻探、如何铺设简单的热交换管道、如何利用天然石材构建保温室。图纸详细甚至考虑了微光谷幸存者可能拥有的有限工具和人力。
“爸,您这图画得真细致。”林薇由衷赞叹,父亲的专业知识和这份为他人的细心考量让她心里暖暖的。
“嗨,闲着也是闲着。”庄国栋笑了笑,随即又正色道,“光是送吃的用的,只能救急。想让他们真正站稳脚跟,得帮他们把‘家’的根基打牢。能源、保暖、可持续的食物来源,这才是关键。”
林薇完全同意父亲的观点。空间的强大,不应该只用于独善其身,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帮助那些挣扎求存的人,获得真正立足未来的资本。
“还有这个,”庄国栋又翻过一页,是水利示意图,“峡谷上游有个小瀑布,落差不错。可以帮他们设计一个简易的水车,不需要发电,至少能带动磨盘,省下人力研磨粮食,或者搞点简单的机械加工。”
父女俩就着草图讨论了许久,将蓝图进一步完善,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简单、耐用、易于维护和复制。
计划已定,便立刻行动。
这一次,林薇没有直接投放成品。她带着父亲精心绘制的、图文并茂的《地热井开凿与利用指南》、《简易水车设计与建造手册》,以及一小袋最适合当地环境的耐寒作物种子和对应种植要点,再次来到了微光谷附近。
她选择了一个清晨,将这份沉甸甸的“知识厚礼”放在了一块平坦的巨石上,旁边,还留下了一柄空间里用高硬度合金打造的、极其耐磨的地质锤和几根特制的钻头——这是父亲坚持要放下的“钥匙”,没有合适的工具,再好的图纸也是空谈。
做完这一切,她悄然隐去,通过高处的隐蔽探头和父亲、李锐一起观察。
微光谷的幸存者们很快发现了这份新的“天赐”。可以想象他们的惊讶和激动。他们围拢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翻看着那些详尽无比的图纸,传递着那柄沉甸甸的、一看就非凡品的锤子。
接下来的几天,微光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和兴奋之中。在一位看似领头的老者的指挥下,李锐通过观察推测他可能曾是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人们根据图纸的指引,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轮流挥动那把神奇的地质锤,按照图纸标注的点和深度,艰难却坚定地开凿。庄国栋甚至在空间里都有些坐不住,通过实时画面远程“指导”,虽然对方听不见,但他还是会忍不住嘀咕:“歪了点…好好好,回调了…对对,就是这个角度!”
林薇看着父亲全神贯注的样子,不禁莞尔。
当地下第一缕带着硫磺味的温热蒸汽终于被成功引导出来时,微光谷里的人们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欢呼声!他们围着那口不断冒出白气的“井”,脸上洋溢着希望和难以置信的喜悦。
紧接着,水车项目也提上了日程。砍伐树木,打磨构件,安装传动…整个过程虽然磕磕绊绊,但每一步都走得无比扎实。
空间内的五人,几乎像追剧一样,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看微光谷的进展。庄国栋是技术顾问,李锐负责数据记录和分析,陈芊芊关心着他们的健康状况,李建国则点评着他们的“工程进度”,林薇则感受着一种奇特的成就感。
他们不再仅仅是遥远的观察者或物资投放者,而是真正成为了微光谷发展的“无形奠基人”。他们提供的不是鱼,而是渔;不是短暂的温暖,而是长久生存的火种。
看着微光谷那簇篝火旁,因为有了地热和新的希望而更加明亮温暖的光芒,看着那些忙碌而充满干劲的身影,空间内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自身富足的、别样的满足感。
帮助他人,建设家园,这份力量感,让空间的永恒时光,增添了更加深厚而温暖的意义。
父亲庄国栋更是拿出了新的草图,开始构思如何帮助微光谷构建更完善的防御预警系统,以及更高效的种植模式。
空间的庇护,正在以一种无声却强有力的方式,向外延伸,将微光谷真正地纳入其守护的羽翼之下,帮助他们扎下生存的根基,迎接或许依旧艰难,却已然充满希望的未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009/2230508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