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 数据的整合:多维度的分析
陈帆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几秒,屏幕上的回测结果还停留在“Prediction Complete”的绿色提示框。他没有动,只是将光标移向任务日志的最底部,确认最后一次数据加载的时间戳是凌晨两点十七分。U盘已经拔下,锁进抽屉,但系统缓存仍在运行。
他打开Access主数据库,界面略显陈旧,灰白色的表格背景映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天光。他没去拉窗帘,也没起身喝水。桌角那杯茶早就凉了,杯底沉淀着几片茶叶,但他不在意。他的注意力全落在左侧导航栏里三个独立的数据表上:股票行情、企业财报、政策记录。
这三张表之前互不关联,各自更新,像是三条平行线。现在他要让它们交汇。
他新建了一个字段,在“宏观政策表”中命名为“Policy_Index”。接着调出林悦发来的邮件附件,里面是一份按日期整理的政策清单,从央行降准到财政部增发国债,每一条都标注了关键词和初步影响判断。他一条条看过去,发现她不仅归类清晰,还在备注栏写下了“可能利好基建”“短期流动性释放”这样的推断。
他敲下第一行代码,把“积极财政”“宽松货币”“窗口指导”这些词设为触发条件,对应赋予0.3到1.0之间的数值权重。比如,“降准”记为0.8,“发行特别国债”则直接打到1.0。再通过时间戳与行情表对齐,让每一天的交易数据都能匹配当天的政策强度。
程序运行后,弹出一个警告:部分日期存在多条政策记录,需手动合并评分。他没跳过,而是逐条审核,调整重叠项的叠加逻辑,防止信号被放大失真。两个小时后,整张表完成量化转换,生成了一条连续的“政策强度曲线”。
他切到Excel,导入1998年4月以来的所有周线数据,共127只个股。然后编写筛选规则:“当政策指数≥0.8,并且MACD出现金叉时”,标记为潜在买入信号。系统开始批量处理,进度条缓慢推进。
期间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悦的消息:“昨天的数据校验完了,有两处原始公告时间可能误差一天,已修正。”
他回复:“明白,用新版本重新跑一遍。”
等回测完成,结果显示符合条件的个股在接下来三个交易日内上涨的比例达到89.6%,平均涨幅5.8%。最大一笔是4月23日的浦东金桥,政策信号叠加技术突破后,五天内涨了12.3%。
这个数字比单纯依赖技术面高出近二十个百分点。
他盯着图表看了一会儿,转头打开VBA编辑器,开始写一个新的脚本模块。这次的目标不是单个指标,而是变量之间的联动关系。他在注释里写下:“检测政策发布后第三天的技术响应延迟效应”。
刚写完函数框架,电话响了。
是林悦打来的。
“你刚才测试的那个组合信号,我在纸质报上找到了原始出处。”她的声音很稳,“4月16日《上海证券报》头版提了一句‘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加大财政投入’,但没正式发文。你们系统没收录这条。”
陈帆顿了一下:“非正式消息也算?”
“市场反应了。”她说,“当天下午券商股集体异动,中信建投尾盘拉升超过3%。这不是巧合。”
他沉默几秒,重新打开政策表,新增一类条目:“隐性政策信号”,包括媒体报道中的官方措辞变化、交易所口头指导、行业会议透露的方向等。每一项都需要人工标注可信度等级。
他把这类信息的初始权重设得较低,只有0.4,但允许在后续几天内根据市场反馈动态上调。如果某条模糊消息之后被正式政策证实,系统会自动回溯并提升同类信号的历史评分。
这样一来,模型不仅能识别明文政策,还能捕捉到政策酝酿期的早期征兆。
他再次启动回测,加入这批新标注的数据。这一次,4月中旬的几次提前反应被成功捕获,整体准确率上升至89.3%,更重要的是,信号发出时间普遍提前了一到两天。
他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眼睛。服务器风扇依旧低鸣,硬盘读写灯有节奏地闪烁。他打开系统日志,在最新条目下输入一行字:“政策变量可分级,非结构化信息可通过市场反馈反向验证。”
然后新建一个文档,命名为“DataLink_Analyzer_v1”。这是他计划中的核心组件之一——专门用于挖掘不同维度数据之间隐藏关联的算法引擎。
第一步,他定义三种基础关联模式:同步触发(政策与技术信号同日出现)、前置驱动(政策先于技术变化)、滞后确认(技术走势先行,政策随后跟进)。每种模式都要建立独立的统计模型。
他选择陆家嘴作为首个测试标的。这家公司既有稳定的财务数据,又频繁受到区域政策影响。他导入其第一季度的日线图,叠加财政支出增速曲线和券商净买入量柱状图。
运行分析后,屏幕上跳出一组相关系数。最显著的一条是:每当财政支出同比增幅突破15%,并且券商连续三天净买入超过五千万时,陆家嘴股价在未来一周内上涨的概率高达92%。
这个组合信号从未被单独提取过。
他立刻扩展样本范围,将同样具备“政策敏感+机构持仓集中”特征的十家公司纳入测试池。结果依然稳定,平均预测成功率维持在88%以上。
他开始调整参数灵敏度,试图找到最优阈值。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某些技术指标容易受短期波动干扰,导致假信号频发。比如一次MACD金叉仅维持了半天就被死叉打断。
于是他增加了一个过滤机制:只有当金叉持续超过两个交易日,才视为有效信号。同时引入成交量加权因子,排除无量空涨的情况。
改完之后再跑一遍,误判率明显下降。
此时已是清晨五点,天色微微发亮。他喝了口凉茶,继续调试。
林悦发来一条新消息:“我按你的格式整理了最近一周的潜在政策线索,共七条,已打包上传。”
他下载文件,逐一核对来源。其中一条引起注意:某地方金融办内部会议纪要提到“探索国企债务重组新模式”,虽未公开,但次日就有两家国资背景的企业股价异动。
他把这条加入训练集,标记为“L2级隐性信号”。
就在他准备重新运行全量测试时,系统突然弹出一个异常提示:数据库连接中断。
他立即检查本地服务,发现SQL Server进程意外终止。重启后提示日志损坏,部分索引无法加载。
他眉头一紧,迅速切换到备份路径,尝试恢复昨晚的快照。然而由于夜间同步过程中遭遇短暂断电,最新备份也不完整。
他静了几秒,随即打开命令行工具,手动重建关键索引。一边操作一边调出硬盘健康状态监测程序,确认物理存储单元无损。
四十分钟后,主库恢复正常。
他重新载入所有测试数据,进度条从零开始爬升。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到了六点十二分。
他没有停下,而是打开“DataLink_Analyzer_v1”,在函数入口处添加了一个新的判断分支:“若政策指数跃升超0.5个单位,则自动增强对该时段技术信号的扫描密度”。
代码写完,他按下回车。
程序开始加载训练集,内存占用迅速攀升。资源监控窗口显示,CPU使用率很快稳定在70%以上,硬盘持续读写。
他盯着进度条,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突然,手机响起。
是林悦。
他接通,听筒里传来她的声音:“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不只是数字的问题?”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77/5036664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