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岭南的土皇帝
第三百七十七章 岭南的土皇帝
随着王宁一声令下,二万余士卒依次登上战舰。
一个时辰后,王宁带着亲卫登上了第三舰队十三号战舰,片刻之后,挂满旌旗的十三号战舰上就升起了一面王字帅旗。
一阵阵的号角声响起后,二百余艘战舰缓缓驶出海军港口。
第一舰队在前,第二舰队在后,王宁坐镇第三舰队,带着上百艘货船居中。
驶出港口后,大唐皇家海军犹如一艘巨大战舰的大唐皇家海军便缓缓加速,一头扎入了深蓝色的大海。
王宁站在甲板上,亲卫远远的站着,身边只跟着席秋儿。
见席秋儿目光灼灼的看着身边的战舰,王宁笑着说道:
“没想到师妹还对战舰感兴趣!”
“只是觉得对上海军战舰上装配的火炮,武艺再高也没用!”席秋儿轻声说道。
“这倒是,不过师妹有没有想过,你这么高的武艺,要是再给你配上和火炮一样厉害的武器,岂不是相得益彰?”王宁笑着说道。
“师兄说笑了,火炮重达千斤,我就是武艺再高,也使不动它!”席秋儿无语的说道。
“……”
听了席秋儿的话,王宁的脑海里竟然下意识的浮现出席秋儿扛起一门火炮射击的场面,也不知道席秋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想想还莫名的有些期待甩了甩头,把如此不靠谱的想法甩出脑海,笑着说道:“师妹想岔了,我说的不是火炮,而是另外一种火器,格物研究院那边已经在秘密研制了,等做出来了我送师妹一把!”
“那我就先谢过师兄了!”席秋儿笑着点点头。
“不客气!”
远航是枯燥无聊的,王宁是大帅,基本上不会有什么琐事需要他去处理,只要天气晴朗就搬把椅子和席秋儿一起在甲板上晒太阳。
嘴馋了就架上烧烤架烤鱼。
这个季节基本上不会遇到台风之类的极端天气,又是顺风顺水,航行的速度非常快。
二十多天后,船队到达泉州港,在泉州休整了两天后便再度起航。
三天后,船队穿过琉球海峡。
因为天气还算不错,船队又靠着琉球岛一侧航行,站在甲板上都能隐隐约约看到左侧的琉球岛。
王宁穿着一身宽松的长袍,身边的席秋儿也是同样的打扮,两人都拿着一副望远镜,王宁指着琉球岛对席秋儿说道:
“这可是个好地方,等我们从林邑回来,就派人到琉球岛上修建一座海军基地!”
“里面怕是有不少海盗!”席秋儿轻声说道。
“就是因为有海盗才要修建海军基地,不然好好的地方成了海盗窝,可惜了!”王宁笑着说道。
王宁话音刚落,就听到桅杆上响起了哨声,亲卫上前对王宁说道:
“公爷,前方的侦查舰传来消息,说是发现了海盗!就在咱们前方不到十里!
房将军已经派人追击了!”
王宁点点头,从苏州出发后,他就给房遗爱下了命令,一路上只要遇到海盗,就顺手给灭了。
只是过了一个多时辰,前方的战舰上再度传来消息,海盗逃上了琉球岛,房遗爱请示要不要继续追击。
王宁思考了一会儿,给房遗爱下了放弃追击的命令,这些海盗逃上了琉球岛,想歼灭要花费不少时间,就再让他们多活个一年半载的。
过了琉球后,一路上就再也没有遇到海盗,也没有遇上特别大的风浪,顺利得让王宁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又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舰队终于在十二月中旬到达广州。
广州港口停留着不少货船,看着狰狞的海军战舰进入港口,纷纷下意识的让开了航道。
不一会儿,二百余艘战舰缓缓的驶进广州港,把还算宽敞的广州港挤得满满当当。战舰刚刚靠近港口的时候,港口的士卒看到港口浩浩荡荡的战舰,下意识的吹响了号角。
当领队的校尉急匆匆的赶来,看着战舰上方旌旗上的唐字大旗时,愣了许久,阻止了手下点燃烽火的举动,然后派人去城里禀报。
广州刺史冯智彧听到下属禀报的时候,就知道应该是皇家海军到了,连忙派人到容州老宅去通知冯盎,然后带着人赶往港口。
到了港口,只见还算宽敞的港口已经被密密麻麻的战舰挤满。
最让人瞩目的便是十八艘威武舰战舰,长达三十余长的巨大战舰前方冒着寒光的撞角就让人不寒而栗,在几十根巨大船桨的帮助下缓缓的在水面上移动,一看就知道是水上战争的无双利器。
而这样的战舰足足有十八艘,港口里最大的货船也有十来丈,但在威武级战舰边上,就如同舢板一般。冯智彧看着威武级战舰,还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五牙大舰,内心一片火热,冯家世代世代居于岭南,天然对辽阔的大海有着深深渴望。
因为他们知道大海上有着不亚于陆地上的巨大财富。
但冯家有钱也有勇士,唯独没有能造五牙大舰这样大船的技术和匠人。
每年都有无数的商人从广州出发,带着一船船丝绸、瓷器,一路往南,然后带回一船船番邦货物。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香料,传说在遥远的南方海域,有很多长满了香料树的岛屿,在这些岛屿上,香料树就像杂草一样遍地都是。
来自极西之地的大食人,就是找到了这样的岛屿,才能源源不断的把香料远到大唐来。
这几年,大唐对香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不管有多少香料运到广州的港口,不管大食人卖多高的价格,都会被商人们一抢而空。
然后这些商人再把香料运到长安,以五到十倍的价格卖掉。
不管是大食的商人,还是广州这么的商人,只要带着香料往返一趟,就能赚到几十倍的利润。
只是听说盘踞在林邑、真腊一带的海盗主要就是来自大食,所以只有大食的商队才能安全的来到大唐。
就算如此,香料的巨大利润还是驱使着大唐的商人源源不断的涌入大海,试图找到香料,但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大唐商人活着回来,想来不是被海浪掀翻葬身大海,就是落于海盗之手。
冯家自然也有商队出海,还有一千人左右专门护送商队出海的护卫,但他们的船最远也就只能到达林邑国北端附近的海域,再往南就会面临海盗的威胁。如果他们家能拥有这样的战舰,什么海盗敢招惹他们?
当然,冯智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的兄长冯智戴从长安捎回的信来,说是王宁似乎有和冯家走近一些的想法!
冯智戴在长安的时间也不短了,在长安权贵的眼中,冯智戴就是岭南蛮荒之地一个土王的儿子,是打心眼里的看不起。
偏偏王宁对冯智戴礼遇有加,还把粮种的事情交给了冯家去办。
只是原以为这是王宁送给冯家的功劳,冯家却没有办好,冯智彧这会心里还有些忐忑,生怕王宁因为此事不高兴。
大唐刚刚立国的时候,冯家上下并不怎么把李唐放在眼里,想自立为王的人并不少,只是都被冯盎压住了而已。
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大唐对外的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早就让冯家人熄了自立为王的心,自然不想得罪王宁这个李世民面前的红人。
半个多时辰后,十三号战舰也缓缓停在距离港口不到十丈的地方,再往里走,海水退潮时可能就能触碰到海底的暗礁。
王宁只能坐着小船靠岸。
自从上了船,王宁就一直没下去过,在船上一呆就是一个多月,当再一次踏上坚实的土地,王宁还有些不适应。
不仅仅是王宁,连站在他身边的席秋儿同样也不怎么适应,走路的时候双脚似乎都不一样长,看起来有些怪异。
在陆地上适应了好一会,王宁才又适应了脚踏实地的感觉,转头对程十二吩咐道:
“十二,让人去通知房将军、薛将军和石林,咱们可能要在广州呆上几天,让他们安排人轮番值守,没有值守的兄弟轮番下去休整。让他们管好自己下面的人,任何人不得违反军纪,不得扰民,违令者一律重罚!”
来到广州,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补给,李世民给他的旨意里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隐晦的说了一句要沿途展现大唐海军军威。
整个南方真正值得李世民这么交代的,就只有盘踞岭南的冯家。
王宁可不希望海军将士在广州闹出什么丑事!
“公爷,有人求见,自称广州刺史!”一个亲卫大步走到王宁面前,低声说道。
“让他进来!”王宁点点头。
不一会儿,一个和王宁年纪差不多,穿着一身绯袍的青年跟着亲卫来到王宁面前,躬身说道:
“下官冯智彧见过三原县公!”
如此年轻就官居刺史,整个大唐除了王宁,也就只有在岭南冯家的人才有这个待遇。
冯盎足足三十个儿子的事情在长安可是惹得不少权贵羡慕,冯智彧的名字王宁自然也是听说过的,便也拱拱手,说道:
“见过冯刺史!”
“三原县公和一路辛苦,不如进城歇息一番,下官已经让人准备了酒菜,为三原县公接风洗尘,还望三原县公不要推辞!”冯智彧诚声说道。
“如此,就劳烦冯刺史了!”
王宁当然不会推辞,他和海军两万将士在船上呆了两个月,每天吃的除了鱼还是鱼,早就吃腻了。
到了广州一方面要向冯蛊传达李世民的意思,一方面也想向冯家多了解一点林邑的情况,肯定要在广州逗留几天,当然要让冯家尽尽地主之谊。冯盎虽然只是一个国公,但在岭南就是一个土皇帝,就算到了现在,朝堂上弹劾冯盎的人依然不少,他带着海军到了广州,要是不让冯家尽尽地主之谊,冯家可能还要担惊受怕呢。
再说他对冯家向来有好感,自从在长安见了冯智戴后,好感又多了几分,这个时候也没必要拒绝冯家的好意。
反正冯家不说富可敌国,但区区两万海军将士,冯家就是招待一年,估计也是招待得起的。
见王宁答应得爽快,冯智彧脸上便多了几分笑容,拱手说道:
“三原县公客气了,这是下官应该做的!”
过了一会儿,房遗爱、薛礼、石林还有军中的几个司马也带着人下了船,过来和王宁汇合。
和冯智彧相互见过礼后,一行人就在冯智彧的带领下进了离开了港口。
看得出来,冯智彧是个有心之人,并没有直接带着王宁等人进城,而是先来到了港口不远处明显是刚建好不久的一处大营外面。
指着大营对王宁说道:
“家父一个月前就交代下官,三原县公带着海军南下,肯定要在广州休整,下官就让人修建了这个大营,虽然简陋了一些,但也能让将士们有个休息的地方!
另外下官已经让人准备了酒肉粮食,都在大营里面。”
“我代将士们谢过冯刺史!”王宁笑着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冯智彧摆摆手。
有这么一个大营,能让王宁和房遗爱等人省去很多事,让几个司马去安排将士们到大营休整后,王宁便带着房遗爱、薛礼、石林、席秋儿还有一百多亲卫跟着冯智彧进了广州城。
广州城完全没有王宁想象中的那种荒凉,甚至比苏州城还要繁荣许多。
走在街面上,还不时能够看到蓝眼睛、白皮肤的欧洲人,甚至还能不时看见黑不溜秋的昆仑奴,也就是黑人。
王宁这才想起来,广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些人出现在广州倒也不算奇怪。
到了一处富丽堂皇的酒楼,见门楣上写着冯记酒楼几个大字,王宁笑着问冯智彧:
“冯刺史,这是贵府的产业?”
“让三原县公见笑了!”冯智彧没有否认,笑着点了点头。
王宁看着酒楼边上的冯记粮铺,再看看更远处的冯记布庄,虽然早已知道冯家在岭南的影响力,但现在看来,冯家在岭南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土皇帝。
也难怪李世民和朝堂的一众大佬多想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72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