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初唐小国公 > 第三百八十九章 最有效的办法

第三百八十九章 最有效的办法


第三百八十九章  最有效的办法

联姻之事自古有之,而且也是拉近关系最有效的办法。

而且这个时代权贵子女的婚娶多多少少也都带着点联姻的意味,大多数人都把联姻之事视为平常,李世民更是把这招使得炉火纯青。

用自己的妹妹和女儿拉拢了大批臣子。

就连被用来联姻的女子自己也很少会反对或者说反对不了,因为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公输三娘便是因此而嫁进了王家。

但即使是心甘情愿,到王家也没受什么委屈,公输三娘心里对自己的娘家未必就没有怨言。

王宁原本都已经准备答应冯盎和冯家一起出海,却没想到冯盎会突然提起冯十七娘子,这样一来,他反而不好答应了!

这里面的事情可不是娶一个女子那么简单。

按照他原本的打算,他和冯家合作不会太过深入,双方的关系也定位于盟友这类牵扯不太深的关系。

相比他和独孤家那样的一损俱损的关系,这种合作的方式在王宁看来是最合适的,要是合作以后冯家的态度一如既往,那就继续合作。

要是冯家有其他心思,他对付起冯家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而一旦把冯家的十七娘子娶进门,这关系肯定就变得不一样了。

别的不说,要是王宁真娶了冯十七娘子,不管他愿不愿意接受,在李世民和满朝文武的心里,他和冯家就绑一起了。

冯家可是岭南的土皇帝,他却是为朝廷开发南方打头阵的,他要是娶了冯家的女儿,李世民会如何看他?

而且冯盎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些,却还是这么做了,那冯盎安的是什么心思?

他好色如命不假,但这关系到的可不仅仅是他自己的小命,还有身后的一大家子!

见王宁不说话,冯盎也有点迷糊,传言王宁好色如命,他才决定投其所好。

他儿女众多,不止儿子生了一堆,女儿也生了一堆,要选一个人嫁给王宁,适龄的除了十七,还有十八、十九、二十……好几个呢。

但小十七不止容貌上乘,琴棋书画也是一众姐妹中最出色的,他做出这个决定可是心疼了大半宿!

冯智彧见气氛有些僵硬,连忙出声圆场,笑着对王宁说道:

“王兄,父亲甚是欣赏王兄的为人,而且听说王兄对嫂夫人她们甚好,这才起了把十七许给王兄的心思,王宁要是有什么顾虑不妨直言,不必为难!”

冯智彧都这么说了,王宁也就顺着他的话说道:

“多谢冯公看得起小侄,十七娘子秀外慧中,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冯公也知道,长乐公主如今还无名无分的跟着小侄呢,陛下早就想找借口揍小侄一顿了,小侄要是真把十七娘子娶进门,可不就是给陛下找了个再合适不过的理由,小侄这顿打可就跑不掉了!”

冯盎点点头,表示明白王宁的顾虑,在皇帝和冯家之间,王宁无条件的站在皇帝那边。

对此,冯家父子两人倒是没有觉得意外,毕竟冯盎再自大,也不觉得自己可以和李世民比。

王宁的态度如此坦诚,也让冯家父子颇为受用。沉默了片刻之后,冯盎轻声说道:

“如此说来,贤侄是不想参与出海之事了?”

王宁摇摇头,笑着说道:

“其实小侄在来之前就已经做了决定,如今的南海还是一片莽荒,冯伯伯愿意派人出去,对我汉家而言也是好事,小侄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

王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合作可以,绑在一起就免了。

毕竟王宁和冯家合作是一回事,和冯家完全绑在一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冯盎对这样的态度显然是不满意的,轻声说道:

“贤侄应该知道,老夫想要的不是这些!”

能一步步走到现在,王宁所做的就是紧紧的抱住李世民的大腿不放松,冯家想要的东西他自然知道,无非就是看中王宁手中的造船技术和对海军的控制权。

但以李世民和朝廷那些大佬现在对冯家的态度,王宁觉得这两样东西还是让冯家沾染的好。

所以笑着说出了自己的底线:

“小侄明白冯伯伯的意思,只是冯伯伯可能不知道,小侄在江南建的造船厂,天和商号才是大股东,天和商号冯伯伯应该不陌生吧,这不是小侄可以做主的事。

火炮就更别提了,海军战舰上的火炮都是格物研究院造出来,然后由百骑司送到苏州的。

至于海盗,冯伯伯倒是可以放心,小侄回到苏州后,会向陛下请旨,继续派海军在大唐周边剿灭海盗,只要大唐海军战舰能到的地方,海盗不说完全杜绝,但绝对成不了气候!

冯伯伯觉得如何?”

冯盎点点头,突然说道:“如果老夫奏请朝廷于广州设折冲府,同时奏请陛下让海军派一支舰队在于广州驻守,贤侄觉得陛下会同意吗?”

王宁端着茶杯的手顿在了空中,然后又轻轻的把茶杯放回案桌上,在脑子里把冯盎话里的信息过了一遍,片刻之后才轻声说道:

“冯伯伯说笑了!”

“老夫没有说笑!”

冯盎摇摇头,接着说道:

“贤侄也知道,朝堂诸公其实一直对岭南不怎么放心!

但岭南情况复杂,十万大山里,不知道住着多少俚人部落,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今日乃是大唐治下。

他们在山里以捕猎为生,不事农桑,不习文字,几乎与世隔绝!

生病了就放血或者使用土法医治,往往一场病就要了他们的命,他们中最年长的人也只能活到五十岁,生下的孩子能长大的不到五成。

他们中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吃过青盐,也没有吃过白面馒头和粟米饭。

他们也是我汉家苗裔,不该过这样的日子!

冯家在岭南这么多年,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终究有限,反而是贤侄在苏州用来安置流民的做法给了老夫启发!

只是此事只能由朝廷来做才能名正言顺,而且只能缓缓图之,一旦行差将错,就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会让岭南陷入内乱!

所以除了折冲府之事,老夫还欲向陛下一同奏请此事,贤侄觉得如何?”

王宁点点头,冯盎显然是猜到了朝廷的打算,冯家既然不准备反抗,不如在朝廷还未动手之时自己先奏请朝廷进入岭南。

如此倒也算是个好办法,只是冯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要知道这样做固然能向李世民卖个好,但显然要舍去的东西会更多!

既然都坦诚布公了,王宁也就直接问道:

“朝堂诸公确实对岭南有其他看法,但以大唐如今的人口,经略淮南已是极限,冯家在岭南只要安分守己,朝堂诸公也不会揪着不放!

冯伯伯为何如此急切?”

冯盎哈哈大笑:

“哈哈,你小子难得说了句实话,老夫也问你一句,如果岭南十万大山的俚人于百年之内能够完全得到教化,也能和关中百姓一样安居乐业!

贤侄觉得冯家在岭南会如何?”

王宁恍然,要是真能如冯盎所说,岭南将真正和中原融为一体,而促成此事的冯家身上将会多出一层金身,冯盎的功德甚至不会逊色于其祖!

王宁承认,他心动了!

所以笑着说道:

“冯伯伯既然有此宏图之志,小侄定当尽力在陛下面前为冯伯伯分说!”

“如此老夫就在此先谢过了,不过就算陛下同意,此事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夫虽然这么说,其实心里也没底!”冯盎感叹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冯伯伯正值壮年,慢慢做便是!”王宁笑着说道。

“哈哈,老夫倒是老了,不过哪怕老夫去了,二郎、三郎、四郎他们会接着做下去的!”冯盎笑着说道。

“冯伯伯准备从哪方面入手?”王宁点点头,笑着问道。

“贤侄从林邑带回来的粮种不如留一部分在岭南试种,老夫让人在广州、端州、梧州、循州等地准备几万亩良田用来试种林邑稻种,贤侄觉得如何?”冯盎笑着说道。

“这当然没问题,小侄从林邑带回来两船粮种,留一船给冯伯伯便是!”王宁笑着说道。

“如此就行了,至于老夫邀请贤侄一起出海之事,贤侄也再考虑考虑!”冯盎笑着说道。

“冯伯伯如此有诚意,小侄当然是愿意的,只要陛下当真同意在广州设立折冲府,派一支舰队驻守广州自然也没问题!

小侄再去找陛下求道旨意,在广州建个造船厂,冯伯伯意下如何?”

“自然是极好的,不过小十七贤侄当真不再考虑考虑?”冯盎笑着说道。

“……”

王宁顿时傻眼,之前拒绝是因为怕和冯家牵扯过深,但如今冯盎已经决定彻底向李世民投诚,就没有这种顾虑。要是拒绝了反而有些不合适,毕竟冯盎已经拿出了自己的诚意,该自己了!

见王宁脸上的表情变幻,冯盎哈哈大笑:

“哈哈,贤侄慢慢考虑,时间也不早了,咱们明日再聊!”

从冯宅出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午夜时分,今天席秋儿没来,程十二多带了些护卫,前后左右把王宁护得严严实实。

王宁骑在马上,心不在焉的随着亲卫回到港口的大营。

到了自己的帅帐,席秋儿连忙迎了出来:

“师兄可算是回来了!”

王宁这才回过神来,笑着解释道:

“和冯伯伯谈了些事情,所以晚了些!”

“师兄您和耿国公谈的都是大事,我可没有埋怨您的意思啊!您先坐一会儿,我去给您端水过来!”席秋儿笑着解释道。

片刻之后,席秋儿端着水进来,服侍着王宁洗了脸,又准备屈身帮王宁脱鞋。

“我自己来!”王宁拉着席秋儿坐在自己边上,笑着说道。

席秋儿乖乖的坐在王宁身边,轻声说道:

“昨天在冯宅,我和十七娘子还挺聊得来的,马上就要离开广州了,明日师兄还要去冯宅向耿国公辞行的吧,我也想去和十七娘子道个别!”

王宁嘴巴张了张,还是没好意思把冯盎准备把冯智韫许给自己的事告诉席秋儿,有些不自然的说道:

“确实还有些事要和冯伯伯谈谈,师妹和我一起去就是!”

次日,海军舰队已经在紧锣密鼓的为出发做准备,冯智彧也带着人到港口运走了一半的粮种。

王宁虽然没种过占城稻,但既然是稻子,种法应该都差不多,诸如先育苗肯定是没错的,于是王宁把这些和冯智彧交代了一遍,就说是从林邑得来的。

冯智彧也没怀疑,郑重的向王宁表示感谢。

带走的还有半船香料,这倒不是给冯家的,而是王宁准备在广州开一家王记商号,这些香料就是货物,准备专门卖给胡商。

把这些事情安排好以后,时间也差不多到了晌午,然后便带着席秋儿、房遗爱、薛礼和石林到冯宅赴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7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