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初唐小国公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安市城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安市城


第三百九十八章  安市城

出身微末的张亮少年时的日子并不好过,最艰难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睡柴房,能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栖身都是一种奢望。

再一次住进了柴房,那些深藏在脑海中早已模糊的苦难记忆又变得无比的清晰。

尤其是他的后背往下整个下半身,在经过最初的麻木后,一阵阵刺骨的疼痛让他身上不自觉的渗出汗水。

这些汗水又浸入伤口,疼痛又增加了一分。

还好打板子的禁卫没有骗张亮,他们得了何林的交代,没有下死手,张亮身上的伤虽然重,但其实并没有伤到筋骨。

所以张亮在柴房里还能勉强撑着爬起来,抓了一些点火用的茅草垫在身下。

守在柴房外面的是李世民身边的禁卫,他们对李世民的命令向来执行得很彻底,既然张亮是被关押起来的,自然就把张亮当做犯人对待。

食物和水是有的,每天两次,这样炎热的天气,水还好,食物却是馊的,而且也没有给张亮上药的意思。

张亮知道自己身上的伤还是不赶快处置的话,可能会感染殇病,到时候自己的小命怕是难保!

想到这里,张亮便朝着外面喊了一声:

“来人!”

只是朝着外面喊了几次,都没有任何反应。

身上的疼痛和被扔在柴房里还是其次,连几个禁卫都如此无视自己,张亮顿时对李世民生出无边的恨意。

渤海水师确实损失惨重,粮食也被烧了,自己是有罪,但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至于如此折辱自己?

况且自己又不是空着手回来的,自己把偷袭渤海水师的高句丽人和倭国人杀得一干二净!

张亮想起了侯君集在他家里喝多了说的话:

“造反便造反!大丈夫死则死耳,何苦屈居人下受这鸟气!”

“彼其娘之!”

张亮恨恨的在心里骂了一句,然后便认命的趴在稻草上。

城主府里,杜如晦正趴在案桌上处理着从后方传到这里的各种公文。

李世民虽然命李承乾监国,但朝中每日送到李世民手上的公文仍然如雪花一般,杜如晦会先筛选过一遍,然后再报给李世民。

如今李世民亲自带着大军去了白严城,把这些事情交给杜如晦处置,如此一来,杜如晦身上的事情便又多了一倍。

正在杜如晦专心看着公文的时候,他的佐官褚遂良快步走进来,把一份公文递到他面前,一脸的沉重的说道:

“杜中书,您先看看这个!”

褚遂良一向沉稳,如此失态必有大事,杜如晦也不敢怠慢,连忙放下笔接过公文,才看了一眼,脸上就陡然变得难看起来。

从案桌后站起身来,沉声说道:

“登善,随我去见张亮!”

李世民离开之前,许了杜如晦便宜行事之权,所以守在柴房外面的禁卫见到杜如晦带着褚遂良之后也没有阻拦。

而是带着两人到了柴房外面。

把张亮关押在柴房是杜如晦的意思,李世民又没有杀张亮的意思,总不能把张亮扔到关满了高句丽人的辽州城大牢里去!只是现在杜如晦恨不得马上把张亮丢进辽州城大牢,见到张亮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当然以他的地位也不需要给张亮什么好脸色,张亮再受李世民信任,也不过是一员战将,他可是李世民真正的心腹!

张亮自然也知道得罪不起杜如晦,甚至他现在连杜如晦身边的褚遂良都得罪不起!

在看到杜如晦和褚遂良进来后,尽管杜如晦和褚遂良都板着脸,他还是挣扎着从茅草上爬起来,拱手行礼:

“见过杜中书,褚大夫!”

杜如晦却是没有回礼,只是把手中的公文递给张亮,沉声问道:

“郧国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亮接过公文,却发现是自己给李世民的公文,稍微疑惑后就知道自己被百骑司的人直接带到了辽东城,文书却是现在才送来。“要是这份文书早点送到李世民手上,也许能免了这顿打!”

张亮在心里想着,脸上也不自觉的露出一丝自傲,拱手对杜如晦说道:

“杜中书,高句丽和倭国人偷袭了渤海水师后,便逃回了卑沙城,下官自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逃走,就带着人追了过去!

只是下官只带了一万多人,而卑沙城足足有五万余人,不得已,下官只能让人用火攻,只是没想到火油的威力大了些,竟把卑沙城都点着了!

五万余人只剩下几千人还活着,不过高建麒和藤原池这两个罪魁祸首还活着,下官特地让人押到陛下面前让陛下处置!”

“……”

杜如晦见张亮的样子,嘴巴张了张,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和杜如晦披着儒家的皮,实乃兵家不同,褚遂良就是真正的儒家,见杜如晦没说话,便沉声问道:

“用火将四万余人活活烧死,其中还有一万多百姓,郧国公的心中就没有丝毫不安之意吗?”

听到褚遂良的话,张亮的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一个小小的谏议大夫而已,给你脸面叫你一声褚大夫还当真自己是个人物了?

嘲讽的说道:

“高句丽和倭国人杀了我渤海水师几千弟兄,老夫不把他们烧死,难不成还请过去供着?

褚大夫当真是菩萨心肠,不过是不是用错了地方?”

褚遂良的脸一阵青一阵白,半响才沉声说道:

“我大唐本是煌煌之师,郧国公却在卑沙城行此酷烈手段,一旦此事传扬出去,天下诸国会如何看待我大唐?会如何看待陛下这位天可汗?

郧国公觉得陛下会如何看待此事?”

张亮鄙视的看了褚遂良一眼,没有再接话。

杜如晦见此,也知道再和张亮说也是对牛弹琴,无奈的对张亮说道:

“此事既然是真的,就让陛下处置吧!”

说完拱拱手就转身离去。

两天后,这封公文就送到了李世民手上。

李世民当时正在吃饭,从何林手中接过公文才看了一眼,脸上顿时就阴沉下来。

“陛下,杜中书派人问如何处置郧国公!”何林轻声问道。

“回长安再处置吧,先关起来!”

李世民无语的说道,说完顿了顿,又对何林道:“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给张亮伤药!”

何林心领神会,躬身应道:

“是!”

处理完这件闹心事后,李世民也没心思吃饭了,让人把郭雄叫进来,沉声问道:

“有王宁的消息传来吗?”

“陛下,还没有!”

郭雄应道,见李世民脸色不好,还以为李世民担心王宁,便恭声说道:

“陛下,以三原县公的本事,既然能从林邑全身而退,还带回来二十万石粮食,定会平安无事的!”

李世民摇摇头,沉声吩咐道:

“朕不是担心这小子有事,这小子惜命得很,断不会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你直接让百骑司的人去苏州!一旦王宁到了苏州,让他马上带着海军北上!把粮食也带上!”

“是!”郭雄躬身应道。

张亮做的蠢事让李世民心情非常不好,所以在让人对白严城劝降未果后,李世民亲率的二万大军,再加上李道宗率领的以二万多大军,四万大军从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对白严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几百架投石机一刻都不停歇,一天的时间就把白严城的墙头砸得摇摇欲坠。

白严城的守军不到二万,在见识到唐军的攻势后,白严城的守将坚守的心思便动摇了,第二天便带着人投降!

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白严城,李世民的心情这才好了一些。

战事的顺利出乎李世民的预料,如今高句丽在辽东就只剩下一座安市城,只要拔掉这颗钉子,大军就能兵临平壤城下!

要是安市城也能很快攻下,渤海水师损失的几万石粮食造成的影响就会小很多。

和辽东城一样改白严城为严州,让杜如晦带人来处理善后事宜后,就带着人回到了马首山大营。

等程咬金、段志玄、李道宗等人带着大军前来汇合后,十多万大军就浩浩荡荡的杀向了安市城。

经过十多日的长途跋涉,十多万大军终于赶到了安市城。

安市城是高句丽花了无数心血建立起来的一座坚城,城墙比辽东城更高更宽,同样全部以青石砌成,说一句固若金汤一点都不为过。

这座城池的信息百骑司早就送到了李世民手上,他知道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自然不会掉以轻心。十多万大军到达安市城以北五里后就停了下来,然后便开始安营扎寨。

安市城守将梁万春站在城墙上,看着安市城外如入无人之境一样的大唐斥候,脸色凝重,在身后站着的几个将领同样神情凝重。

在十多天前,辽东各城之间的联络就已经断绝,唐人的十多万大军既然已经到了安市城,其他城池定然已经全部陷落。

如此一来,高句丽在辽东就只剩下安市城,一旦安市城被攻破,二十万唐军就能长驱直入,直奔平壤。

只是安市城只有五万守军,虽然不缺粮食,但要守住唐军十多万人的进攻,梁万春心里也没底,只希望援军早点到来!

还好安市城墙高城深,就算唐军人多势众,想攻破安市城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无视城外唐军斥候的挑衅,梁万春大声吩咐道:

“传令下去,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来!”

“是!”

“是!”

见安市城龟缩在安市城里,李世民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二万大军来到安市城北不到二里的地方,然后让人前去劝降。

劝降无功而返后,李世民就下令发动了攻击。

上午的时候,匠人们组装好几十架投石车,然后这几十架投石车在城外扔了半天的石头,傍晚时分就缓缓撤回。

这只算是开胃小菜,第三天,攻击正式开始,十多万大军轮番在安市城西、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数百家投石车不停地往安市城扔石头和炸弹。

无数的弩箭如雨一样落在安市城头,掩护士卒在城墙下凿开一个个安放炸药的孔洞。

然后便是一道道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只是爆炸声不小,作用却不明显,安市城墙角虽然被炸开一个个深坑,但影响并不大。

而且从第二天开始,只要看到大唐的士卒顶着盾牌去城墙下凿洞,安市城的守将就冒着箭羽把一桶桶滚烫的热油、金汁往下倒。

除此之外,巨石,圆木也不断的往下砸。

巨石、圆木尚且能防,热油、金汁却防不胜防,一天下来,安市城的城墙只是多出几个深坑,大唐的士卒却伤亡了四百余人。

对此,李世民和李道宗早有心理准备,火药也不是万能的,在辽东城的时候,大唐的火药就炸不开辽东城的城墙,安市城的城墙比辽东城的更高、更坚固,自然更不能炸开。

又试了三天,大唐的士卒伤亡了近千人,炸弹也扔了几千颗,安市城除了城墙被炸开一些坑,损失却不大。

李世民只能把一众大将军都叫到自己的大帐里,商议破城之策。

只是李世民不想用人命去填,强攻这个选项被排除后,能想到的办法并不多。

最后还是只能用攻打辽东城的办法,以在城墙外垒土墙的法子攻之。

不过安市城城墙高足有七丈高,得垒土山才是!

如此一来,必定耗时日久,李世民只得又再次派人去后方督促粮草运送,同时让杜如晦减少俘虏的粮食供应。

俘虏的口粮本就不多,再减少,不少人就会被生生饿死,不过在拿到李世民的命令后,不管是杜如晦还是褚遂良都没有反对,很快就去落实。

俘虏饿死就饿死了,保证大唐士卒有吃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他们又不是圣人,高句丽人的死多少他们不在乎,也只有张亮这样的蠢货才会在烧死几万高句丽人后还堂而皇之的写成公文送到李世民面前。

这样的事偷偷做了就行了,非得弄得人尽皆知,还在史书上留一笔?

安市城的攻城之战仍在继续,大唐的投石车仍然不断的往城里扔石头,掩护士卒在安市城的东北角堆砌土山。

只待土山堆砌完成,就是安市城破城之时!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7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