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苏州的巨大变化
第四百三十八章 苏州的巨大变化
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李世民的时候,王宁多少有些朝圣的心思。
不过这样的心思在经过这些年的接触后,便慢慢消散,能在青史上留下偌大的名声,李世民当然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
但李世民再雄才大略,也只是个普通人,他好色、记仇,他也宠自己的儿子、女儿。
有一次盛夏时节设宴招待程咬金等人的时候,程咬金、尉迟恭等人纷纷扯下身上的袍子攀比身上的伤疤数量,李世民也不甘示弱,脱下明晃晃的长袍。
看着李世民前胸、手臂上的疤,王宁才多少有些相信李世民当初可能真的亲自三千玄甲骑兵冲阵。
当年的李世民年轻气盛,敢带着三千玄甲骑兵冲击窦建德十万大军,王宁相信李世民当初可能真的已经把生死放在了一边。
但现在呢?
毫不夸张的说,李世民绝对是这个时代地球上最有权力的人吗,没有之一。
如今李世民的身材已经有些变形,挺着大肚腩,腰杆也不再挺得直直的。
在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老去,可能会无力掌控权力的时候,李世民还是那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吗?
见王宁一直沉默着,李世民也觉得有些尴尬,毕竟自己的想法实在是有些荒唐,也就是王宁不仅是他的臣子,还是他的女婿,他才会问出这样的话。
其实问出口后,他就后悔了,毕竟自古以来,沉迷于寻找仙缘的帝王也不少,但最后不一样变成黄土一堆,没道理到他这里就能找到。
伸手拍拍王宁的肩膀,笑着说道:
“朕就是随口问问,放心吧,朕不是昏庸之人!”
“陛下还没有看过大海吧,陛下要是有闲心,等臣造出更好的战舰,臣带陛下出海看看,其实大海和就是一个巨大的湖而已,没什么稀奇。
不过大海中有很多湖里没有的物种,千奇百怪的鱼类,还有鲸鱼这样体型巨大的物种!
在大海中,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不过这些岛屿大都荒无人烟,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王宁沉声说道。
见王宁没有接自己的话,李世民也不恼,笑着说道:
“行!等朕年纪大了,就把政事交给承乾,让你带着朕一起看看!”王宁点点头,突然沉声问道:
“陛下觉得始皇帝的功绩如何?”
李世民估计是第一次被人问到这个问题,愣了片刻,便笑着说道:
“始皇帝的功绩哪里需要朕去评价,天底下的百姓自然会记住的!”
“陛下说的是,不仅是现在,哪怕千年、万年之后,只要华夏的传承没有断绝,就一定会有人记得是始皇帝的功绩!”王宁笑着说道。
“哈哈,你小子又长进了不少,连劝谏的方式都这么特别,朕记住你的话了!朕也希望你小子也一起被人铭记,咱们君臣共勉吧!”李世民哈哈大笑。
“臣只希望能沾点陛下的光!”见李世民确实听进去了,王宁便笑着凑了一句。
回到公主府,一众妻妾都在等着,看着独孤曼玉、李丽质等人脸上的笑容,王宁的心里非常满足。
他和李世民不一样,虽然没有李世民的权力,但他见识过一千年多年后的地球,虽然自己穿越时光的事没法用科学解释,但他还是愿意相信科学。
而且他从来没有长生的想法,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无病无灾的活到八十岁,照顾好自己的妻妾,把自己的孩子养育成人,再给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
老的时候,要是能有几个孙子天天围在自己跟前,就是最好的事情。
“夫君是遇到了喜事?”
独孤曼玉见王宁心情不错,轻声问道。
“只是想着只要从苏州回来,以后大概不会再到处奔波,心情就不错!”和李世民的谈话不方便告诉她们,王宁就随口说了一句。
“妾身还以为夫君是因为明天终于要离开长安,不再被妾身唠叨才会如此高兴呢!”独孤曼玉笑着打趣了一句。
才成亲不久,王宁就要带着人出征,独孤曼玉当时非常惶恐和不舍,但分别的次数多了,便也习惯了,现在虽然依然不舍,但她也没有太过难过。
况且她现在不止有王延年,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呢。
“那肯定会,我巴不得曼玉你天天在我身边唠叨呢,就是这一去至少也要后年才能回来,不能亲自陪着你生下孩子,心里总是有些愧疚,曼玉你不怪我就好!”王宁轻声叹道。
“夫君不用担心,妾身又不是第一次生孩子,倒是颜家妹妹、公输妹妹还有武顺妹妹第一次生孩子,夫君记得多写几封书信回来就好,有孙师叔在,她们也不会有事的!妾身也会照顾好她们的!”独孤曼玉轻声说道。
王宁点点头,有孙思邈在,他确实不怎么担心,只是觉得亏欠了她们。
“夫君,小兕子是不是想跟着您去苏州?”李丽质笑着问道。
“嗯,不过我可不敢带着她去苏州,还好陛下和娘娘也不同意!她和你说了?”王宁点点头。
“还不是怪高阳这几天老是在她面前念叨,说她这次去苏州,还要去海上看看会不会遇到更大的鲸鱼,还有夫君您说的那种会在船头领路的海豚!”李丽质无语的说道。
“姐姐,你不也在说了嘛……”高阳有些尴尬,低声说道。
“晋阳殿下身子骨弱,还是留在长安让人安心些,夫君这次去苏州,就只带高阳妹妹、武照妹妹和席妹妹去,武照要帮着夫君处理政事,席家妹妹又坐不惯这些,高阳你可要照顾好夫君!”独孤曼玉笑着高阳说道。“最好回长安的时候带着孩子回来!”李丽质补了一句。
客厅里坐着的就高阳还没跟王宁圆房,饶是关系已经非常亲近,高阳还是有些受不住,红着脸恨不得头埋进了胸口里。
第二天上午,长安城东十里的长亭外,王宁朝着一众妻妾还有程处默、薛志远等人挥挥手,抹抹眼角的泪水,爬进了马车里。
“启程!”
程十二大喝一声,长长的队伍缓缓启动。
马车很大,是格物研究院的匠人特地赶制出来的,不仅宽敞结实,还非常舒适。
武照、席秋儿、高阳都坐在这辆马车里,王宁爬进去后,依然非常宽敞。
王宁没有坐下,而是枕着武照的大腿躺了下来,席秋儿见他的模样,一边伸手轻轻在他腰上按了起来,一边轻声说道:“夫君,师叔让您节制……”
“秋儿,前天在你房里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王宁笑着打趣,刚说完,就感觉腰上的软肉被席秋儿一阵揉捏!
“嘶!疼!秋儿,你要谋杀亲夫不成!”
在武照和高阳揶揄的目光中,席秋儿连脖子都已经通红一片,旁边的高阳也红着脸移开了目光,倒是武照脸上没有什么变化,笑着说道:
“夫君昨天晚上辛苦了吧,刚出长安的这段路还算平坦,您歇歇?”
王宁点点头,确实是要歇歇了。
昨天晚上本来是陪着独孤曼玉的,只是独孤曼玉怀着身孕,过了一番手瘾后,独孤曼玉轻声对他说,他这几日都没有好好陪长乐和冯智韫,让他去陪陪她们!
长乐还好,毕竟都是孩子他娘了,冯智韫却是刚刚进门,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就要分别,确实应该多陪陪她。
其实王宁是准备带着她去苏州的,只是因为之前就决定把与冯家往来的事务交给她,如今正是事情最多的时候,因为传递消息的不便,很多事情又只能在长安处理,所以只能让她留在长安。
独孤曼玉不是小气的性子,她这么一说,王宁真是有些心动,便去了冯智韫房里。
冯智韫正是难过的时候,见王宁到来,自然是非常开心,在床上的时候更是难得主动,差点就把王宁的老腰给折腾断了。
一番折腾过后,冯智韫心满意足了,然后便催王宁回独孤曼玉房里去。
在家里的时候,独孤曼玉从来不拿正室的架子,可正室毕竟是正室,冯智韫离家的时候,母亲可是教了很多。冯智韫如此乖巧,可是把王宁心疼得不行,然后又用实际行动疼爱了她一番。
从冯智韫房里出来,王宁也没回独孤曼玉房里去,而是去了长乐的房里,只是这一去就有些羊入虎口的意思。
到底是已经生过孩子的,和冯智韫这样还有些青涩的小女子无法比,而且马上就要离别,李丽质可是一点没有体谅王宁的意思。
两人一直折腾到三更天,早上起床的时候,王宁不仅腰酸,腿都直打哆嗦!
旅途有些枯燥,但有三个千娇百媚的佳人相陪,倒也不算无聊。
花了足足二个月的时间,六月初,王宁才带着人赶到了苏州。
到了苏州,只休息了两天,王宁便让人去苏州、杭州、润州、扬州等地,让这几个州府的所有重要官员都到苏州府衙议事。他身上依然还挂着淮南道大都督的官职,不过以前是虚的,现在是实打实的了。
林邑稻种在安民县试种大获成功,武照回长安之前就已经安排了春季的种植计划,不仅是安民县,整个苏州大部分适合种林邑稻种的田地里都已经种上了林邑稻种,而且马上就是收获的季节。
现在除了苏州的百姓等着种今年的第二季,之前没有赶上的杭州百姓也在眼巴巴的等着。
当然还有润州、扬州等地的百姓,只是王宁如今在苏杭的威武太高,他不发话,没有官员敢让百姓种林邑稻种。
最多就是临近苏州的百姓偷偷的种了一些。
看着苏州各县田地里沉甸甸的稻穗,杭州、扬州等地的官员和百姓对王宁的到来可是望眼欲穿,百姓盼着的事是多收几石粮食,官员们盼着的是升官。所以接到王宁的命令后,所有的官员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苏州。
十天后,这几州的重要官员都到了苏州。
对这些官员的速度,王宁很满意,和刚来苏州的时候不一样,他现在压根不用搞什么下马威之类的,有苏州、杭州的功绩打底,他的话没有官员敢不听。
所以这些官员到苏州的第一件事不是议事,而是被王宁带到苏州最好的酒楼,为他们接风洗尘。
第二天才正式开始议事。
说是议事,其实就是王宁安排接下来两年工作的重点任务,总结起来就是三件事,安置流民、垦荒、种新稻种。
这事安民县的刘春来最熟悉,王宁给刘春来加了一个淮南道都督府录事参军事的职务,让他代表王宁到各地巡察。见过这些人后,王宁就没有再管具体的事务,全都丢给了李丽质,这些事情还是她最拿手。
在长安的时候,李世民毫不避讳的在王宁面前说过,要是武照是个男儿身,必是宰相之才,被王宁霍霍了真是可惜。
让武照代替自己行使刺史权力的事李世民都没有说什么,再让她行使大都督的权力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她自己也享受这种掌控权力的感觉,王宁压榨她丝毫没有内疚的感觉。
把事情丢给武照后,王宁又去了海军大营一趟,海军司马徐徒非常尽职尽责,把海军管理得很好,王宁很放心。
房遗爱、薛礼、石林还在长安,房遗爱刚刚成亲,王宁不忍心让他刚刚成亲就与妻子分别,特地让他在家多呆两个月。
薛礼和石林自然也是如此。在海军呆了两天后,王宁就放心的离开,然后带着席秋儿和几个亲卫去了海盐县。
席秋儿把自己姐姐的骨灰洒在海里,不过在洒骨灰的地方立了个衣冠冢,祭拜过后,穿着常服的两人就在海盐县逛逛。
和几年前相比,海盐县城的变化肉眼可见。
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人多了许多,县城里多了许多挑着胆子的人,有挑着东西来卖的,也有来买东西的。
商业的繁荣就意味着百姓手中有了多余的粮食和闲钱,虽然看起来不是什么大的变化,但其实已经能看出很多东西。
可以想象,这几年,整个苏州都在发生着类似的变化。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66/223946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