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带街坊们一起进步
刘玉兰站在昏黄的灯光下,白皙的皮肤像是泛着光,眉眼轻挑,嘴角含笑,头发高高盘起,深紫色缎面蝙蝠衫,下面是一条藏蓝色宽腿西装裤,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港台电视机中的女老板。
和以前扎着低马尾,穿着工装的工人形象完全像是两个人。
说她四十不到都有人信。
当即就有老大妈上前,“玉兰啊,我嫂子家兄弟是部队当干部的,只比你大三岁,他媳妇死了五年还没再婚,家里就一个姑娘,你看什么时候有空,让我侄儿来见见你。”
“玉兰,我大哥厂里厂长也是死了老婆,虽然比你大六岁,不过他两儿子都出息又孝顺,以后也不需要你操心,你要不也相看相看。”
许莉挽着刘玉兰的手,仰头看她,刘玉兰板着脸看她,“怎么,我和你爸离婚了就不许我再找人?”
许莉摇头,咬着唇不说话。
许国勇眨了眨眼,挠着头,凑近了小声问,“妈,您真想找也行,可要看准了找。”
老二站在大门里面眼神闪烁,他越来越看不透自己的妈了。
居委会两同志看事情也了了,她们更关心的是刘玉兰怎么带着街坊一起致富。这可关乎着街道荣誉。
“大家都别急,关于刘玉兰同志的婚姻大事也要听听她的想法,大家先静静,现在国家鼓励个人创业,更鼓励街道办集体事业,刘玉兰同志既然有好的想法,大家也都听听,我们多福路街道居委会会全力配合。”
巷子里顿时安静下来,连呼吸声几乎都听不到。
刘玉兰低头想了想,然后伸出三个手指开口,“目前我能想到投资最少,而且很容易就办好的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开婚姻介绍所,这个工作对年龄没要求,而且年龄越大越好。”刘玉兰看向张大妈,“您平时就喜欢给人做媒,口碑也不错。”
张大妈笑得合不拢嘴,“哎呀,哪有。”
许国勇摸着头,“妈,您说的婚姻介绍所不就是以前的媒婆嘛,说的那么高大上。”
周嫂子也皱眉,“媒婆的名声也不好,以前都叫拉纤保媒,怎么还能当工作?
刘玉兰拍了下她的背,“瞎说什么呢,那是以前封建社会的说法,现在我说的是正规的地方。”
她看着大伙好奇的目光笑道,“我们厂大多都是女工,想找结婚对象要么是家里人介绍,要么就要靠街坊邻居,能找到合适的不容易。”
“而像是我哥的机械厂还有锅炉厂大多都是男人,光棍一堆找不着对象的。大家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的都可以做这一行。”
“我们要做就做最专业的,要去办营业执照,还要选几个年轻人,初中毕业能认字就行,要保证能调查清楚双方的底细,包括有没有疾病,之前有没有结过婚,谈没谈过朋友,包括家庭情况。”
刘玉兰把手举起来,仰头说道:“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大家有没有想做的?”
“我要做!”
“玉兰,我也要做。”
“刘姐,男的行吗?”
“这件事就让张大妈做主考核,陈灵嫂子,你不是初中毕业吗?你嘴巴也挺能说的,帮着张大妈做记录,王刚,你就做后勤,谈业务只要招两名就成。”
“欢迎大家把自己知道想要嫁娶的亲朋好友,交给我们婚介所登记,我们一定尽力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对象。”
“那我们怎么赚钱啊,总不能找别人要吧。”
张大妈:“唉,哪用开口啊,以前我帮着介绍对象,不成的懂礼的就送点水果,成了的会塞红包。”
柳大婶笑,“张大妈给我儿子介绍了好媳妇,我可是给了十块钱呢,钱不算多,就是感谢张大妈。”
张大妈:“哎呦,你儿子也不错,和芳芳就是天生一对,我也就是牵个线。”她看着刘玉兰,“有时候也有不大方的,给个五块六块的也有。”
刘玉兰点头,“所以我们要正规点,介绍成一对收十块钱,如果像孙大妈说的干部,他的要求高的话,就要多收钱,事先都要签协议。当然,顾客觉得特别满意的愿意多给我们也接着,我们付出的比别人多,当然也该得到更多。”
“还有,找铺子也不需要太大,现在刚起步,选个街面上,不,地址就选热闹的商业街,到那找位置。”
张大妈捂着嘴,这能成吗?哪有直接提钱的。
陈灵比刘玉兰还小五岁,思想也活络些,她忙点头,“好,就听刘姐的,不过,这铺子钱我们谁出?”
刘玉兰:“当然是婚介所的员工自己自愿,愿意出多少就出多少,剩下的我出。”
“啊,没赚钱就出钱啊,如果赔了呢?”
“刘姐,你出剩下的钱啊,那你拿工资不?”
刘玉兰:“如果怕赔钱的可以不去婚介所,还有大家出钱,包括我,出的钱等以后赚了就还回去,按银行利息算。”
听到要自己出钱,有些人心里开始打退堂鼓,刘玉兰也不会逼着人出钱。
俗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没那狠劲就赚不了那钱。
反正她已经把话放那了,街坊想做的就去做,介绍对象也不能保生儿子呢,何况做生意。
张大妈挺着胸,她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跟年轻人一样随潮流搞个体,还能当老板。
她拉着刘玉兰的胳膊,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玉兰啊,我知道你是有本事的,大妈相信你,明天我和陈灵去找店铺。”
其他没着落的围着刘玉兰,“玉兰啊,我三姑娘和女婿都在打零工,你不说还有两生意介绍,说说呗。”
其他有些退缩不想出钱,又想赚钱的街坊也竖起耳朵。
刘玉兰看了看时间,她今天跑了一天其实挺累了,赚钱的事也不用着急这一天两天的,“好饭不怕晚,婚姻介绍所先开起来,大家也都看看这事能不能成,我再说另外两件。时间也不早了,大家先散了回家休息吧。”
街坊们心里也在掂量,正好可以试试水,以后真能成,再找刘玉兰也成。
街坊们渐渐散了,居委会两同志拉着刘玉兰,“刘同志,如果婚介所真办好了,我们街道一定会向上面报告,发表彰给你。”
刘玉兰笑着摇头,“我哪有什么功劳,这不是你们居委会的领导的功劳嘛,没你们给我们老百姓撑腰,我们能干啥。”
两同志对视一眼,以往的刘玉兰可不是这样的,脾气暴不好说话,眼睛里只有男人和孩子。难道离婚了真就解放了思想?是男人耽搁了她前进的脚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706/111110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