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 第675章 柳暗花明

第675章 柳暗花明


市府的杨副领导满腹心事的离开了,坐在汽车后排,他紧皱着眉头望向车窗外。

    这一趟不能说没有收获,收获还是非常大的,最起码他先一步得到了程氏还打算继续投资建厂的计划。

    可也仅仅如此了。

    想要将这笔投资留在京市,他需要面临的困难可不是一星半点。

    唉……

    想到这里,他又叹了口气。

    坐在副驾驶位的秘书听到后边的领导叹气,琢磨了一下后转过身子轻声问道。

    “领导,和李局长谈的不顺利吗?”

    身为秘书,他当然知道领导第二次过来找市局那位李局长是要谈什么,可看领导的情绪,这次的谈话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顺利倒是顺利着呢,那位李局长也给我透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程氏还有打算在国内建厂,并且投资额度不会小,目前这个消息再没有其他人知道了。

    但是,咱们那位李局长不会就这件事情给程家提出任何建议,他是坚决不插手程家生意上的事情。”

    “这……领导,我觉得李局长就算是让程家将投资留在咱们这里,也不能说是插手生意吧?”

    “怎么不算?这可太算了。”

    老杨同志还是比较明事理的,他很清楚李言诚心中的顾忌,在这种事情上,还真不好指责这位李局长不为家乡考虑。

    “说到底,南方目前属于实验区,他们能给出的各项优惠政策我们给不出,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程家宁愿损失自身本应得到的利益,而选择将投资留在咱们这里,你能说这其中因为那位李局长的影响吗?”

    “呃……”秘书被领导反问的有些词穷。

    “唉”杨副领导摆了摆手说道:“人家李局长能给透露那个消息让咱们第一个知道,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得知足,还是想想办法怎么跟那位程总谈吧,用我们的条件打动人家愿意在咱们这里投资。

    等会儿回到办公室你就联系一下老刘他们几个,让他们过来,先商量一下看看该怎么谈,看看咱们能给到最优惠的政策是什么,再看看相比较南方,咱们这里的优势有哪些。”

    “是”听到领导的吩咐,坐在副驾驶位的秘书赶忙应了一声。

    老杨说的没错,与其去绞尽脑汁的想那些盘外招,还不如苦练内功,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不可能每次都剑走偏锋,更不可能每次都恰好能找到人帮忙。

    就像老话说得,打铁还需自身硬,身为华夏的政治文化中心,京市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怎样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吸引外商愿意来这里投资,才是他们这届领导班子更应该考虑的问题。

    ……

    下午五点钟,市府那位杨副领导刚离开,城西体校案的第一次案情分析会也就结束了,李言诚没再继续在这里留,跟城西分局的局长、副局长们又叮嘱了一下后,便邀请蔡副局长坐他的车,一同前往市局。

    “伯明同志,谈谈你对这个案子的看法。”

    车子驶出体校拐上大路后,李言诚开口说道。

    蔡副局长今年五十出头,八年前是从阳朝分局刑侦科科长位置上调到总部刑侦五局,参与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是正儿八经的刑侦专家。

    李言诚还在社会局工作时就和他认识,帮助其他省份的公安部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还和他一起制订过审讯方案。

    对于组织上安排此人过来担任分管刑侦的副局长,他自然是无可无不可,他从未想过要将市局搞成什么“一言堂”,关键位置都要扶持自己人上来。

    在他看来,只要能干,又愿意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

    面对李言诚的问题,蔡副局长沉吟片刻后说道:“首先,作案人对体校比较熟悉,这一点毋庸置疑。”

    见局长点头表示认可,他又接着说道:“但我对作案人熟悉的是三年前库房改造前这个判断表示怀疑。”

    “哦?为什么这么说?”听他这样说,李言诚一下就来了兴趣。

    “您看啊局长,作案人是在库房和更衣室共用的那堵墙上砸了一个洞,通过洞口进入库房实施盗窃行为的,而他砸洞口的那个地方,刚好是库房改造前窗户所在的位置。”

    “没错”

    “作案人砸墙使用的工具是一把榔头,这把榔头我们在现场并未发现,经询问得知,更衣室内也不会有这种工具,这就说明,榔头应该是作案人自己带来的。”

    “对”

    “也就是说,作案人在过来之前,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可如果他熟悉的是改造前的库房,那么需要带那把榔头吗?

    被砸开的洞口以前是一扇窗户,安装的是玻璃,窗户可以推开,就算窗户锁着,想要砸破玻璃随便在外边捡一块砖头就可以,完全不用在过来的时候特意带一把榔头。”

    对啊!听完蔡副局长的分析,李言诚眼前“唰”一下就亮了,这点他之前确实没仔细想过,现在看来,作案人还真未必就是三年前离开体校的人,也有可能就是现在学校里的某个人。

    “还有就是我比较怀疑这人的作案动机。”蔡副局长的分析并未结束。

    “此人在作案时戴了手套,现场没有留下指纹,可以看作具有一定的反侦查经验,但他却留下了十分清晰且完整的脚印。

    这就说明,他所具备的反侦查经验,很可能就只是听别人说过公安破案靠指纹,所以才戴了双手套。”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这个人并不是一个老手。”

    “对,此人如果此前曾多次犯案,或者说被咱们打击处理过,那么就应该知道公安凭借脚印也是可以破案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犯罪动机了,我知道,领导们担心此人盗枪是有什么特殊的目的,肯定有目的,这是一定的,但他的目的未必就是冲着政治方面。

    我之所以这样判断,就是因为此人要是真冲着国庆去的,那么他搞枪也搞的太早了,还有将近五个月,这么早就动手,难道他就真的觉得在这段时间里公安抓不到他吗?

    再一个,即便他能拿到‘小口径’,其实也于事无补,虽然它确实比气手枪的威力要大,但也就那回事儿,除非近距离,但我认为,要是真的是那种蓄意搞破坏的,他应该不会选择这种武器,搞点爆炸物的话是不是效果会更好,所以我感觉此人盗枪应该是有别的意图。”

    说到这里,蔡副局长一顿,他似乎是反应过来自己这样说有点不妥,又连忙补充解释道。

    “当然,局长,我说这些并不是说这个犯罪分子的动机不是为了国庆搞破坏就可以不重视,只是分析犯罪分子的行为动机。”

    “我理解。”李言诚笑着摆摆手:“放心,我只是想听你对这个案子的看法,你可以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担心说错话会被上纲上线。

    而且你刚才的分析很有道理,这家伙盗枪可能真是有其他目的。”

    听了蔡副局长这番分析,他也觉得蛮有道理。

    “你讲的这些,在案情分析会上给他们说了吧?”

    “已经说了,因为要扩大调查范围,所以我必须将我的观点也说出来。”

    “是啊,要扩大调查范围,唉……我看啊,这个案子短时间内是解决不了喽。”李言诚叹了口气后说道。

    一语成谶!

    在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想查出这名罪犯,无异于大海捞针。

    城西体校自成立以来,共有(包括已经调走和退休)工作人员四十多人,先后有八百多名学员在这里参加训练,经反复三遍调查均被排除。

    不得已,只能是继续扩大调查范围。

    为了不排除外省市人员流窜作案的可能性,市局还通过总部向全国公安系统发出了协查通报,要求各地公安不分内外协同作战,注意发现线索,提供可疑情况。

    京市公安局还发动全市干警展开了一场围剿“5.6盗枪案”犯罪分子的大会战。

    市局各处室,县(分)局也都相继成立专案小组,由一名领导亲自担任组长。

    一个严密的抓捕大网在京市的各个角落向犯罪分子张开了。

    专案组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分别在各处召开各种宣传会,这也使得“5.6盗枪案”一时间家喻户晓。

    这起案件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成千上万双锐利的目光都在帮着公安搜寻犯罪分子的踪迹。

    发动群众展开人海战术,一条条符合身体条件的线索也接踵而至。

    其中,针对有违法行为、有家不归、有学不上、有工作不做以及曾经进过体校喜好玩枪的一百多人做为了调查重点。

    随着一线侦查员们夜以继日的工作,汇集上来的线索以及那些重点对象都被一一排除。

    而此时,距离案发之日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进入夏天后,因为天气炎热,再加上长时间没能抓到那名犯罪分子,一线侦查员不可避免的都产生了一些焦躁的情绪。

    看到这种情况,李言诚主持召开了专案组会议,意在为大家减压,告诉大家不要气馁,必须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犯罪分子必将会被绳之以法,也许胜利就在眼前。

    转机总在不经意之间就冒了出来。

    七月二十五日,星期三,农历六月廿七。

    “叮铃铃……”

    下午四点,李言诚刚从市里开完会回到办公室,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喂,我是李言诚。”

    “局长,是我,金智海,阳朝分局的海涛局长刚才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局下边一个派出所昨晚接到报警有人打架,派出所出警后当场抓住了四个人,这四个人都分别受了不同的伤,但都不重,还有两个跑了。

    经过询问被抓的那四个人,跑的那两个的家庭住址也问到了,辖区派出所的值班领导马上就安排人过去找那两个人。

    可那两个跑了以后昨天晚上并没有回家,一直到今天中午一点多才抓到。

    这两个人被抓后,负责抓他们的同志在对其搜身时,从其中一个叫郑天的家伙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颗气手枪的专用子弹,还未被击发过,从弹底标识看,和城西体校丢失的那批弹药为同一批。”

    !!!

    电话这头的李言诚此时眼中已经闪过了一道亮光,急忙追问道。

    “这个叫郑天的是干什么的?他该不会是哪个体校的工作人员或者学员吧?”

    “不是,这个郑天去年高中刚毕业,暂时无业,他父亲在阳朝螺丝厂上班,正在办理退休手续,打算让他小儿子,也就是郑天接班。

    根据阳朝分局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郑家没有人和体校能扯上关系。”

    “郑天那边是怎么说的?”

    “他承认打架,承认将人打伤了,但对从他口袋里搜出来的那颗子弹却是一问三不知,他不承认那是他的,说什么都不知道。

    阳朝分局的海涛局长去审讯现场看了下,他判断,这个叫郑天的在说谎,这小子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如实交代。

    如果海涛局长判断没错的话,那么我估计,从那小子口袋里发现的那颗子弹背后肯定有故事,所以他不敢说。”

    这是必然的,否则那小子不会不说那颗子弹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从你口袋发现的,你说你不知道,这不是开玩笑么。

    “你跟伯明局长汇报了没?”

    “给你打电话前我先给蔡局说的,蔡局说他跟阳朝的海涛局长沟通一下,将这个郑天提到总队来审。

    之前海涛局长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也说了将人提走的事儿,但海涛局长好像有点不太愿意。”

    “很正常,我看伯明局长的沟通也不会有效果的,那小子口袋里发现的那颗子弹如果真是城西体校丢的,那阳朝分局这次可就立大功了,一个到手的功劳,谁会轻易让出去?

    我判断,阳朝分局那边最起码也要等郑天撂了之后,才会同意让你们给人提走。”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669/1111045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