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庆余年:从范闲老师做起 > 第32章 官员考学

第32章 官员考学


承平的庆国如今颇有一派盛世样,对比于十二年后,宫中三位皇子年纪尚小,年纪最大的大皇子也不过十岁有余,实在是很难看到勾心斗角的宫廷政治戏码。

    但在树大根深的官场上,这种戏码却是无时无刻不缺的。

    京都书院汇聚天下才子,历来春闱举者多从中出,或许是因为强闻学识渊博者多,也或许是因为这里面有一些其他的门道也说不定。

    穿过京都发白的天空,大清早去往书院的路上,林若忍不住打盹,当承受不住路上的颠簸醒来时,发现近在眼前,却始终慢了些的方向,林若皱了一丝眉头,掀开帘布,寻找车外驾马的滕子京。

    “还没到吗?”

    “堵了,前面不少车驾。”

    林若纳闷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滕子京连连摇头,他也不知今儿个是什么读书人的大日子。

    林若坐回马车,暗暗想来,秋季入学过了好些天,春闱科举也还没到,学子们大多数住于书院,也不用来回奔波。

    那还能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日子?

    掀开一边帷幕,将头伸出去,看着前方车马骈阗,门庭若市的场面,再看看这些马车上特有的标志,皆是达官贵人彰显,林若终于想明白了一点。

    “怎么连这都不知道。”隔邻的马车上,一道淡淡的讥屑声传来,“春闱将至,礼部官员聚于书院考察,嘉奖学子,以示鼓励。”

    “新来的吧,你运气不错,刚来就赶上这等大事,不过进去得识体点,要是言语有失得罪某位权贵,可就得不偿失了。”

    滕子京听着这话微微愠怒,就连他一介武夫都能想到其中的猫腻,堂堂京都学府,光天化日勾结权贵还有理了不是。

    作为被嘲笑的当事人,林若倒是显得很平静,他只是想到了一件实在无法平静的事,所以刻意保持住面容。

    范闲进京第二年主持春闱时,科举大改,惩治贪官污吏,包括礼部尚书郭攸之在内,多名官员落网。

    而在庆国历史上,还有一件关于科举弊端的大案,是在那届春闱的十二年前,天下初定,皇帝陛下大手一挥,科举场上十四名礼部官员落斩。

    算了算时间,不正是明年二月初的春闱吗?巧得太是时候。

    林若望了望蒙层天色,特意打开帷幕,大声提醒滕子京道:“别光顾着听人废话,天将下雨,注意一点,沾染莫名的湿气就不好了。”

    滕子京一听,忙把身子往后挪了挪,目光又禁不住往右边瞥,这话骂得太直白,谁会听不出来。

    隔邻马车上,那人怒地掀开丝织帘布,狠狠视道:“大放厥词,有胆报上名来,我倒要看看是何方子弟。”

    话刚说完,天色大变,忽闪雷鸣,黄豆般大的水滴在大风的裹挟下,发了疯似地从天而降,很快整个世界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那世家公子反应不急,被淋了一头,忙将头伸回车中,羞耻心作祟下,再也没发出一点声响。

    滕子京笑了又笑:“先生高明,这也能算到。”

    林若略微苦笑,他也没想到,瞳眼还能发挥勘察天气的用处。

    湿透的书院门口,早有官员候着司南伯府尊驾,见到马车,上前指路,“林公子,请随我来。”

    搭着车厢走下,钻入官员的伞中,林若与滕子京告别,随人进入书院。

    滕子京放下心来,便也驱赶马车寻避雨地,打算待天晴来,再回范府。

    “雨大,林公子小心。”那官员边走边道,将不大的伞往一边倾斜,致使湿了半边身子。

    “林某不过范府一门客,大人不用如此关心。”

    “林公子说笑,司南伯大人亲信交代,如何只是一门客,还是快些走吧。”

    雨来得急也止得急,没走几段距离渐小下来,慢下步伐,官员抱怨道:“这雨也真不挑日子。”

    “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吗?”林若试探问道。

    官员微微一笑,答道:“林公子有所不知,今日礼部包括太学院来了不少人物,想要考察这些明年的考生。”

    “京都书院名头这般大吗?”林若再问道。

    官员一听,细致解释道:“倒也不大,我庆国尚武,昔日立国文弱,便在朝廷旨意下建立始而。书院不过一个崇学之所,每春闱开始半年前会有许多外地学子入京,早作备考,而书院便是他们的居住地,不过住宿价贵,大都是江南一带的富家子弟,今日由于官员到访,以至又来了许多京中的王家子弟,平日里人是断然不会如此之多的。”

    “原来如此,看样子很多人皆是单独为今日而来。”林若下定论道。

    官员面色一黯,有些微微畏惧,劝告道:“林公子这可说不得,礼部太学官员皆为考学而来,学子也为请教而来,此乃读书人盛事。”

    “真是如此吗?”林若不免觉得自欺欺人的方式很好笑。

    “倒也不尽相同,一些有才名的学子能入得了上面眼是好事。”

    那官员说道,面上礼数有全,实则心里也在腹谤这口无遮拦的年轻人,想着今日前来,不也是得了司南伯的授意,来此结交各部官员,怎会说得出这等无关紧要的话。

    何况官场内十几年来一直默认此法,简而言之,这是官场里亘古不变的规矩,实在无所好议论的。

    林若貌似猜到了官员的想法,直挺腰道:“潜心求学之所,但现在看来,此地不是很适合。”

    官员心里咕哝着,突然好奇道:“不知林公子年齿多少?”

    林若听得透彻,官员此话言外之意是在说自己年纪尚轻,小屁孩一个,难懂道理。

    林若温和一笑:“十七有余,初试春闱。”

    官员一听,心头在不经意间打了个颤,十七岁的举人世所罕见,历来考生参加春闱年岁多在二十五岁以上,三四十岁同样不乏少数。

    看来这年轻人学识水平着实不一般,难怪目中无人,口出狂言,便是不倚靠关系,想必也能在春闱中闯出一条大道来。

    再想到司南伯的重视,官员眉开眼笑,也只能任着他来了。

    关于十二年前的科举舞弊案可不是我捏造的,小说里得确有,大概就在范闲主持春闱那几章提过,应该是第四卷里面,不过没有详细写,这倒给了我一个原创的大剧情点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668/111111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