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0章 老李的市场调查
许胜利喜欢的是记忆中的何媛。
而现在的何媛,已经跟原来那个领着狗出去打架的傻大妞完全不同了。
这个也别怪何雨柱势利。
事实上,就是许家跟何家,已经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了。
何雨柱在乎他跟许大茂的友谊,可以继续跟许大茂交往。
要是何媛回来,也是坚定的认准了许胜利,那何雨柱也不会反对。
但前提是许胜利品质上得足够优秀,能配上自家闺女。
其实何雨柱在这个上面,还是有点小心眼的。
对那个小胖子,当子侄,他是很喜欢。
但要是许胜利当他女婿,何雨柱真看不上。
想着让许胜利学会维修一些东西,自然也是为了改开做准备了。
要是许胜利愿意学,何雨柱都愿意安排他去电视机厂再学几个月。
只要学会了这两样,在八十年代,給许家整一个小富既安,肯定是没问题。
当然,要是许大茂还是想着做大生意,那何雨柱也管不上。
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何雨柱就算想着老朋友好,也是管不住他的脑子。
今年的国内市场,电视机录音机销售,迎来了爆发性增长。
也没别的原因,就是小年轻大批量回城。
家里的父母不管是为了子女的相亲撑场面,还是单纯的就是为了补偿子女。
基本上有能力的人家,都会买上一两样。
像是去年的电视机产量,大概是二十万台。
而今年,才过了七个月,已经快要破三十了。
当然,目前国内的产量,还是黑白为主。
彩电不是生产不出来,也不是老百姓买不起。
而是上面相关部门的限制。
还是那个原因,如果放开彩电的生产销售。
那么还没完成更新迭代的那些黑白电视的厂家,必然会倒一大批。
这也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这些自然是大领导那样人考虑的问题。
何雨柱只会怒其不争,他早几年前,就已经跟上面提过,让各个厂子,在生产上进行技术改革,淘汰黑白,转而生产彩色了。
量变引发质变。
不管什么行业都是逃不开那个规律。
结果那些厂子,拿着上面拨付的技改资金,直接給厂里工人们修建筒子楼去了。
到现在,整个行业,还是如此落后的状态。
这让何雨柱心寒。
也幸好,他当初鼓动老牛,选择了跳出内地这个圈子,去港岛另开一摊。
不然四九城电视机厂的发展,必然也会被连累的陷入停滞。
很搞笑的是,上面对四九城电视机厂的彩电生产能限制。
但对外面走货进来的那些彩电却是限制不了。
市面上,来自小日子以及其他地方的彩电,反而成了主流。
这特么的都找不到人说理。
限制了四九城跟沪上的彩电产量。
没有足够的产量和销售,就没有足够的利润进行科技研发。
四九城电视机厂,还可以通过贴牌那种玩法,替港岛‘友谊’彩电代工。
而沪上电视机厂,也挣钱,但挣的钱,大多也就够厂里建几栋宿舍楼,以及給工人发点福利。
其他的技术研发之类的投入,比往年并没有多少增加。
估计还是指望着四九城这边研发出来,他们跟着吃现成的。
不过这次估计某些人都要失望了。
四九城电视机厂的核心技术,都是在港岛那边。
某润公司,四九城电视机厂,娄晓娥那边,三方成立的那家新公司,可是完全遵守各种商业规则的。
四九城手里的股权,还全部由某润公司代管。
就算四九城这边想着拉兄弟单位一把,也是无能为力。
与之相比,反而录音机的发展更顺利一些。
四九城跟沪上生产的都是‘板砖’录音机。
也就是后世的便携式单卡或者双卡收录机。
这个上面,一开始几家老厂子生产的是台式磁带录音机,以及更老式的盘式录音机。
那两种的消费主体是集体单位,用作广播上面。
但‘板砖’录音机,消费主体,却是年轻人为主。
也就是八十年代前后,拎着个录音机,在大街上跳迪斯科的那帮人。
所以录音机市场,跟上辈子不同,完全就把外面走进来的水货給拦住了。
这就是目前电器市场的现状。
这个不是何雨柱了解的。
而是在南方做水货的老李了解到的情况。
老李既然跳出了职场,选择了跟尤凤霞做水货生意。
那么对市场进行一个摸排,是肯定需要的。
原来做的确良挣得那点小钱,老李还真看不上眼。
完全没法比,整一百匹的确良的布,能挣到的钱,也就是一万多。
关键这一百匹布,老李联系的那些单位,一家肯定是吃不下的。
闹出来的动静,也是大的不得了。
也别说他,就是关口管罚没的那些人,都是不敢一次性搞那么大的量。
而一台十七寸彩电,现在外面的进价是二千不到,市场上批发出去,国外牌子能到两千五至三千。
如果自己零卖的话,能到三千五~四千的样子。
关键是人家电视买回家,就是放在家里,除了左右邻居,知道的人并不多。
更关键的是,这个年头,能花三五千,买台电视的人家,基本上放在哪个城市,都是相当有排面的。
一般人,根本不敢惹。
而那些的确良总归是要做成衣服穿出去的。
想想看,一个小城,本来一个月就放了一百匹的确良布出去。
结果市面上却是多出了百匹的确良新衣服。
那会不会有人找到市场管理反应这个事情?
所以这个生意,老李只是做了几笔,就发现了里面的问题。
他能放心安排成下家的单位,也不多。
就那么几家,关键是那些单位,不可能是大单位。
都是以前老李在四九城职场认识的酒肉朋友。
所以人家从他这边拿货,到当地去销售,完全靠内部消化,那是不可能的。
必然的需要投向当地鸽子市市场。
只要有利润,那么矛盾就来了。
老李拿着手上的电报,面色严肃的对着給他按肩膀的尤凤霞说道:“咱们那个生意停一停。
最近一段时间,咱们得换个地方住。
这个地方,不能待了。”(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380/1110937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