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展拳脚
李怀德雷厉风行。
在与李砚泽谈话结束后不到一小时,厂办就下发了一份红头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红星轧钢厂汽车研发部”,任命李砚泽同志为部主任,并明确该部门直接对厂长李怀德负责。文件要求全厂各部门予以全力支持与配合。
这份文件在整个轧钢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汽车研发?还是一个正式的部?让年仅二十出头的李砚泽当主任?每一个信息点都足以让人们议论上好几天。羡慕、嫉妒、怀疑、期待……各种情绪在厂区弥漫开来。
李砚泽拿到任命文件后,立刻投入了工作。
杨林效率极高,凭借李怀德的尚方宝剑,很快在厂区内部,靠近技术科和实验车间的一片区域,协调出了一块相对独立且宽敞的场地。
这里原本是存放一些备用设备和旧料件的仓库区的一部分,空间足够大,房顶也高,基础条件比边缘的破旧平房要好上不少。
李砚泽站在空旷但略显杂乱的场地里,空气中虽然也有些许灰尘味,但更多的是厂区特有的金属和机油气息。
高大的窗户投下充足的光线,水泥地面还算平整,水电接口都是现成的。
“这里不错,位置方便,空间也够用。”李砚泽对杨林表示满意,“杨主任,麻烦你尽快安排人把里面的东西清走,彻底打扫干净,划分出办公区、绘图区、资料区和未来的小型样件摆放区。需要添置一些基本的办公桌椅、绘图板、文件柜。”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杨林立刻应承下来,“厂里仓库还有一批半新的桌椅柜子,我挑好的先给你拉过来!绘图工具和计算尺之类的,我也马上安排去领新的!”
与此同时,李砚泽找了一张临时搬来的桌子坐下,拿出纸笔,开始勾勒汽车研发部的初步框架和规划。
当前的技术水平、工业基础和物资条件,直接搞轿车或高级卡车是不现实的。必须从最实际、最迫切的需求入手。
他的笔在纸上写下:“初期目标:轻型载货汽车,参考原型:苏联嘎斯51、国产跃进NJ130等。优先解决有无问题,强调可靠性、耐用性和便于生产制造。”
他初步构思了研发部需要的核心架构:总体设计组负责整车布局、总成协)、发动机组、底盘组、车身组、电气仪表组。每个组都需要一个能挑大梁的技术骨干。
人才是关键。他心里迅速过了一遍可能的人选:王工和小陈肯定要带过来,他们技术扎实,值得信任;钳工二车间还有几个年轻好学的苗子可以考察;锻焊、铸造车间也需要物色好手……他甚至想到了红旗厂的韩春明,那小子有灵性肯钻研,是个好苗子,但挖过来难度太大,暂时不作考虑。
很快,后勤处的工人就开始忙碌起来,清理场地,搬运桌椅柜子。崭新的绘图板、计算尺、绘图仪器等也被陆续送来。
空旷的场地开始初具办公的模样。
厂区公告栏贴出了汽车研发部的“招贤榜”。
公告明确列出了所需的人才类型,涵盖了设计、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熟练技工等,并欢迎全厂有志于汽车事业、有相关技术基础或浓厚兴趣的职工踊跃报名,将由李砚泽亲自面试考核。
这张公告再次引发了轰动。有人跃跃欲试,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瞎折腾;更多人则在观望。
下午,面试就在刚刚初步布置好的办公区进行。前来报名的人比预想的要多,水平也参差不齐。
李砚泽面试得非常仔细,不仅考察技术功底,更注重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如果你来设计这个车架,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你会优先考虑保证强度还是减轻重量?”
“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会带来哪些利弊?我们需要重点考虑哪些适应性问题?”
“你看过什么关于汽车构造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原理?”
一天下来,李砚泽初步筛选出了七八个看起来颇有潜力的人选,其中包括王工和小陈,还有一两个从其他车间挖来的优秀青年技工,以及一个平时默默无闻、但对机械原理颇有独到见解的年轻技术员。
几天后,场地已经布置得像模像样。虽然谈不上豪华,但干净整洁,办公桌、绘图板、文件柜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简易的茶水角。
李砚泽召集了首批选拔出来的十名核心成员,召开了汽车研发部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工人们坐在新椅子上,看着这个崭新的环境,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兴奋和期待。李砚泽站在前面,身后是一块新挂上的小黑板。
他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而是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冷静而务实:“同志们,欢迎大家加入汽车研发部。我知道,很多人都在看着我们。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虽然比很多车间条件好,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依然如山一样大。我们可能没有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料,没有经验丰富的专家,甚至可能连合适的试验设备都找不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但是,我们有的是什么?我们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一个为国家造汽车的责任!有我们轧钢厂强大的制造能力作为后盾!更有在座各位的聪明才智和一双勤劳的手!”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设计并试制出属于我们红星轧钢厂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轻型载货汽车!它可能不那么先进,不那么漂亮,但它必须可靠、耐用、能拉货、能跑路!”
接着,他宣布了部门的初步架构和分组,任命王工暂时负责发动机组,小陈协助总体设计,其他人员根据特长分配到各小组。他给每个小组布置了第一个任务:资料消化与可行性分析。
“从现在起,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像海绵一样吸收一切能找到的知识!分析参考车型的优点缺点,吃透每一个总成、每一个部件的设计原理和工艺要求!画出我们自己的草图,列出我们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清单!”
会议结束时,虽然前路依然迷茫,但大家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李砚泽的冷静、务实和清晰的思路,给了这个新生的团队最初的方向感和信心。
散会后,李砚泽正和大家一起整理杨林想办法弄来的第一批零星技术资料,门口传来了李怀德爽朗的笑声。
“哈哈!好!有点样子了嘛!这地方选得不错!”李怀德在杨林的陪同下,视察了这个刚刚诞生的部门。
看着窗明几净、初具规模、人人忙碌的景象,他非常满意。
“砚泽,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李怀德拍着李砚泽的肩膀。
“困难很多,但都在一步步解决。谢谢厂长支持。”李砚泽答道。
“好!要的就是这个劲头!大胆干!不要有顾虑!”李怀德的视察和鼓励,无疑给这支年轻的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379/444435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