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修理苏联机器
第二天,李砚泽来到轧钢厂。
刚走进车间,就发现工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神色凝重地议论着什么。
“听说那台苏联轧钢机彻底报废了!”
“可不是嘛,杨主任带着机修部忙活了一整夜,还是没修好!”
“这下麻烦了,厂里还指望这台机器生产精密零件呢!”
李砚泽眉头一挑,快步走向人群:“出什么事了?”
刘大壮转过头,压低声音道:“小李,你还不知道吧?昨晚上级部门送来一台苏联专家留下的轧钢机,说是让咱们厂想办法修好。”
“那台机器被破坏得很严重,”刘枫插嘴道,“特别是轧辊断裂了,杨主任他们折腾了一宿都没搞定!”
李砚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机器在哪儿?带我去看看。”
刘大壮领着李砚泽来到车间中央的空地上。
一台巨大的轧钢机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周围围着十几个人,包括生产部主任杨林和机修部的几位老师傅。
杨林眉头紧锁,正和机修部张师傅低声交谈。
“杨主任,真的没办法了。”张师傅擦了擦额头的汗,“轧辊断裂得太彻底,咱们厂没这个技术修复。”
杨林叹了口气:“这可是苏联进口的精密设备啊!要是能修好,对厂里的生产精密零件帮助太大了!修理不好就只能报废处理了!”
李砚泽走上前:“杨主任,我能看看吗?”
杨林抬头看到李砚泽,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小李!你来得正好!快来看看这台机器!”
众人让开一条路,李砚泽走到轧钢机前,仔细检查起来。
这台轧钢机确实被破坏得很严重:电路被剪断,液压系统漏油,传动齿轮缺损……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最致命的问题是主轧辊从中部断裂,断口整齐,像是被什么利器切割过。
“苏联专家撤走时故意破坏的。”杨林咬牙切齿地说,“这些常规问题我们都修好了,唯独这个轧辊……”
李砚泽蹲下身,用手指轻轻触摸轧辊的断口。
“苏联专家撤走前故意破坏的?”李砚泽问道。
杨林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这帮老毛子,走就走吧,还把机器搞成这样!这台轧钢机精度很高,能生产特殊规格的钢材,现在国内根本买不到。”
一位机修部的老师傅插话道:“我们忙活了一早上,只修好了电路和液压系统这些常规问题,轧辊实在没办法。”
“是啊。”另一位老师傅愁眉苦脸地说,“轧辊是整台机器的核心部件,断裂成这样,基本报废了。”
杨林不甘心地拍了拍机器:“上级部门希望我们能修好它,可这轧辊……唉!”
“杨主任,我觉得这轧辊或许可以修复。”李砚泽突然说道。
“什么?!”杨林和几位老师傅同时惊呼。
“小李,你不是开玩笑吧?”杨林难以置信地看着李砚泽,“这轧辊都断成两截了,怎么修?焊接的话强度根本达不到要求!”
李砚泽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如果用应力释放法配合特殊焊接工艺,或许可以修复。”
“应力释放法?”杨林和几位老师傅面面相觑,显然没听说过这个方法。
李砚泽继续解释:“这是一种通过局部加热和缓慢冷却来消除材料内部应力的方法。先在断裂面加工出坡口,然后采用特殊焊条进行多层多道焊,每焊完一层就用火焰加热焊缝周围区域,缓慢释放焊接应力。”
杨林听得目瞪口呆:“这……这种方法真的可行?”
“理论上是可以的。”李砚泽点点头,“我在一本技术期刊上看到过类似案例。”
实际上,这种技术在后世很常见,但在60年代初的中国,还属于相当前沿的工艺。
杨林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好!小李,你来试试!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尽管说,我让人准备!”
李砚泽要来了焊机、特种焊条、加热枪、测温仪等工具,又让人准备了防护面罩和隔热手套。
准备工作就绪后,李砚泽开始操作。
他先让人将断裂的两截轧辊固定在对口夹具上,然后用角磨机在断裂面加工出精确的V型坡口。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极为关键,坡口的角度和光洁度直接影响焊接质量。
“这手法!”一位老师傅瞪大了眼睛,“比我们这些干了十几年的还熟练!”
他先用乙炔焰对断裂处进行局部加热,动作精准得令人惊叹。火焰的温度、距离、移动速度都控制得恰到好处。
“温度控制在600-650度之间。”李砚泽一边操作一边解释,“太高会导致材料性能改变,太低又达不到应力释放效果。”
坡口加工完成后,李砚泽开始预热轧辊端部。他手持加热枪,火焰在金属表面均匀移动,温度控制在300℃左右。
“温度控制很精准。”杨林看着测温仪的读数,小声赞叹道。
预热完成后,李砚泽戴上防护面罩,开始第一道焊接。
他的手法极其稳健,焊枪移动速度均匀,熔池控制得恰到好处。特种焊条在高温下熔化,金属液滴精准地填满坡口底部。
“这焊接技术!”机修部的焊工师傅看得目瞪口呆,“我干了二十年焊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焊缝!”
第一道焊完后,李砚泽没有立即继续,而是用加热枪对焊缝周围区域进行局部加热。
“这就是应力释放?”杨林好奇地问道。
李砚泽点点头:“焊接会产生内应力,通过局部加热可以使其缓慢释放,避免裂纹产生。”
就这样,李砚泽一层一层地焊接,每焊完一层就进行应力释放处理。整个过程中,他的动作精准得像个机器人,没有丝毫误差。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许多工人听说李砚泽在修复断裂的轧辊,都跑来看热闹。
“听说那轧辊断成两截了,真能修好?”
“李砚泽可是天才,说不定真行!”
“要是修好了,那可是立了大功啊!”
三个小时后,焊接工作终于完成。此时的轧辊已经重新连为一体,表面布满了一圈圈整齐的焊缝。
但李砚泽的工作还没结束。
他让人准备了保温棉,将焊接部位包裹起来,进行缓慢冷却。
“这是为了防止冷却过快产生新的应力。”他向杨林解释道。
又过了两个小时,李砚泽拆开保温棉,开始最后的处理工作。
他用砂轮将焊缝打磨平整,然后进行超声波探伤。
“没有裂纹!没有气孔!”探伤师傅惊讶地喊道,“焊缝质量完美!”
杨林激动地拍着李砚泽的肩膀:“小李!你太厉害了!这简直是奇迹!”
李砚泽谦虚地笑了笑:“杨主任,还需要最后一步,整体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
在杨林的指挥下,工人们将轧辊吊装进热处理炉,按照李砚泽提供的参数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完成后,轧辊被重新安装到机器上。
“快!装机测试!”杨林激动地喊道。
工人们七手八脚地把轧辊安装回机器,接通电源。
“嗡!”
随着一阵轰鸣,轧钢机缓缓启动。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轧辊开始旋转,速度逐渐提升。
100转/分……200转/分……300转/分……
当转速达到额定工作转速500转/分时,轧辊依然运转平稳,没有丝毫异常振动!
“成功了!”在场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杨林激动地握住李砚泽的手:“小李,你立了大功!这台机器能生产特殊规格的钢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我一定要向厂里给你请功!”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轧钢厂。
“听说了吗?李砚泽修好了苏联专家破坏的轧钢机!”
“那轧辊都断成两截了,居然能修好?”
“太神了!这技术简直逆天!”
工人们议论纷纷,对李砚泽的敬佩,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379/2246155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