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883章

第883章


他是新勋贵,朱冕是……

    陈怀眉眼一跳,一口气憋在胸口,半天吐不出来。

    朱冕可是老勋贵之后。

    朱冕的爹武进伯朱荣,跟过黔宁王沐英征讨云南,也跟过英国公张辅征讨交趾,随侍洪武、建文、永乐和洪熙四位皇帝。

    因他老爹跟过沐英和张辅,他和云南沐府和京城英国公府的关系一直不差,加上他是老勋贵中难得有能力的人,且一直镇守边关,在老勋贵的圈子里很有威望。

    英国公这是想要让老勋贵和新勋贵们都支持邝埜整顿军制啊。

    可为什么要点他留在大同做邝埜的副手?

    朱冕曾任大同总兵官,郭登是接任他的位置,按说郭登死了,让朱冕留在大同不是更好吗?

    陈怀心脏怦怦跳,他们不会想杀鸡儆猴,把他留下来做那只鸡吧?

    虽然他的确犯过事,但他已经受罚,不能旧事重提了吧?

    犯人服完刑就算罪孽赎清,岂有想起来就又抓回牢里服刑的道理?

    陈怀顿时觉得留在大同不是好事了,他对着一群愤愤不平的武将皱眉道:“别闹,邝大人很适合做大同总兵,我做这副手都是高抬,我还想和你们一样回京呢。”

    众武将:……

    大家羡慕嫉妒又嫌弃的看他。

    他们这群人都是随行御驾的官员,不论文武皆是戴罪之身。

    没看郕王重用于谦、石亨等人,他们这一批老臣已经从第一梯队退到第二梯队了吗?

    然而,这不是最难的。

    更难的是,回京之后,势必要划清责任。

    王振自然是最大责任人,但他死了;

    陛下……

    不说太后,就是郕王,他会让先帝背上那么大的罪名吗?

    而且,陛下是真死了,且死在敌营中,死前被俘、被辱……

    他们只是想一想史书会如何记载此事便觉得头皮发麻。

    战死的,尚有忠义之名,他们这些活着的,只怕还会牵联家族。

    邝埜和陈怀的任命下来,就说明他们俩人前途已明,虽然都降职了,好歹保住了自己和家人。

    他们才是前途未卜呢。

    不过,最险的还是杨洪。

    “郕王有意续用杨洪,杨俊战死,杨洪又立了大功,杨俊之罪便不牵连杨家了,算功过相抵,”梁成低声道:“郕王宽仁,对杨洪尚且能宽容,对我们,应该也不会很为难吧?”

    “此事关键不在郕王,而在于太后。”

    大家都沉默了。

    孙太后素来温柔,除了在胡皇后被废一事上有些诟病外,后来不论是宣宗在时,还是皇帝在时,她都不会明着插手朝政。

    看上去很通情达理,温柔贤惠。

    但从她下懿旨立郕王为帝,却要求立皇帝的长子为太子一事上便可知,她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度宽厚。

    别说此时皇帝无子,便是有子,子嗣必幼,

    幼子登基,有君弱臣强之嫌;

    而皇帝退位为太上皇,新皇登基,却立太上皇长子为太子,这不是埋下乱国的祸根吗?

    说到底,孙太后还是舍不得她那一脉的权势。

    于她而言,朱祁镇是她亲子,而朱祁钰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

    但于朝臣和天下而言,不管是朱祁镇,还是朱祁钰,皆是宣宗之子,是皇室正统。

    大臣们私下嘀咕:“事急从权,当时为了尽快安定朝堂,以皇帝的名义晓喻天下,调兵镇边,于大人便答应了孙太后,当时谁也来不及想以后,没想到……”

    没想到皇帝就这么遇害了。

    给孙太后的承诺因先帝无子而废,待郕王回京,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登基。

    他是临危受命,加上亲率大军前来大同支援,真的把瓦剌大军挡在了大同城外,如今瓦剌大军后撤,此战算告一段落。

    未登基而立功,他这皇位会坐得很稳,不会比拿着先皇圣旨登基的朱祁镇差什么。

    太后失去了儿子,又失去了权势,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

    皇帝是在郕王来边关前死的,此事自然与他无关,而他们这些随驾的人就不会很好过了。

    有人忍不住嘀咕:“杨俊怎么就死了?”

    他若不死,杨洪父子必首当其冲,有人挡在前面接受太后的怒火,总比他们一起跪在前面要强。

    人心浮动,大军不安,潘筠是最先察觉的,她给朱祁钰讲完道经,出来时正好碰见于谦干完公务下班。

    她从他身边经过,道:“人家都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但在我看来,还可以再加一句,太平多私心。”

    于谦若有所思,脚步一转就去找朱祁钰,建议他下一道旨意安抚随驾人员。

    “此次亲征大败,各种原因皆有,他们自然有罪,我们也绝不能糊涂带过,该找的原因要找,知错便要改,但要宽和些,过于严格,恐怕人心思变。”

    朱祁钰连连点头:“本王亦有此意。”

    他笑起来:“他们都说于爱卿严格,不讲情面,本王看,于爱卿也宽和得很嘛,是他们误会你了。”

    于谦沉默片刻,还是劝道:“殿下,臣知道此次潘筠于国有大功,但她毕竟是个道士,治国可倚仗文臣武将,但不可过于依赖佛道,您近来和潘筠走得太近了。”

    朱祁钰微讶,蹙眉道:“于大人怎么突然说起潘道长的坏话来了?潘道长在我面前提起你,可一直是举荐夸奖,曹鼐犯下大错,肯定要出阁,她还建议我把你放进内阁,说你是国之柱梁呢。”

    于谦并不觉得高兴,他道:“臣入不入内阁是殿下和朝廷的决定,怎么能听她一个道士的建议呢?”

    朱祁钰抿了抿嘴,沉默片刻才道:“于爱卿,本王信重你,所以可以提前告诉你,我已决定封潘筠为国师,只待我登基便广告天下。”

    于谦:……你封就封啊,不要提前告诉我啊?

    这不是找我要反对意见吗?

    于谦总算知道,为什么这段时间,凡议论朝政和军事,潘筠都会在了。

    之前提议陈怀做大同总兵,郕王分明没反对,却在和潘筠私聊后就启用邝埜。

    虽然邝埜的确比陈怀更合适,但……郕王如此听潘筠的话,总让于谦有些不安。(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87/111102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