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 > 第27章 静静的等待

第27章 静静的等待


院墙高,里头的动静外人瞧不见,不然瞧见这阵仗,怕是要慌神——老时家这是要干啥?

时老太拿出大半银子,让时海跑趟腿:“卖白菜时顺带买粮食,越多越好。”时海听话,今天去县城拉小米,明天往府城买麦子,后天又去隔壁县收豆子,整整一个月,驴车不是装着白菜出去,就是载着粮食回来。外边人只当是萝卜白菜卖不动,又拉了回来,谁也没多想。

时海抽空去杂货铺买缸和盐,店家笑着问:“买这么多?你家萝卜是要吃到明年开春?”

“我娘说都腌起来,省得坏了。”时海老实回答。

店家拍板:“下次要多少直接说,我给你送家去,算便宜点,省得你来回搬。”

“行,我回去问问我娘。”时海应着,心里却纳闷——娘这阵子,咋跟囤粮似的?

时老太捏着最后那五十两银子,眉头拧成个疙瘩,拉着时雯的手叹气:“丫头,就剩这点了,可咋整?”

“还能怎整听天由命吧”时雯也无奈的摇摇头。

地里的活计歇了,时田和时海接着挖地窖,那迷宫似的地窖越拓越宽,越挖越深。

时雯带着几个哥哥往后山去,手里捏着根树枝在地上画:“烧炭得先挖坑,把木头码进去烧……”她也是看视频记的大概,剩下的就让哥哥们琢磨。

时仁带着小五小六挖坑,时义领着小四进山砍杂木,试了七八回,要么烧得只剩灰,要么带着火星就焖灭了。直到第九回,掀开盖在上面的土,里头躺着些黑亮亮的炭块,敲着邦邦响,总算成了。

这几天老时家后山坡总飘着股烟,丝丝缕缕的,晌午头太阳足时看得最清。

王麻子头一个发现的,眯着眼瞅了半晌:"这老时家又整啥幺蛾子?"他嗓门大,正赶上二柱子在旁边拾柴,俩人一对眼,干脆往往后山走去。

走到跟前才看清楚,是老时家那几个小子在那儿点火。

“时小三,你们又在瞎折腾啥?”

“没看见啊?烧火呢。”时义没说真话。

两人觉得不对劲,就走开了,可偷偷来看了好几回。终于有一天,撞见有人从里面捡木炭出来——原来他们是在烧炭。

王麻子琢磨着,这玩意儿也不难,又费事儿又费力气,挣不了几个钱,没当回事儿。可有心人,却偷偷学了起来。

刚烧出成型的炭,天上就飘起了雪花。时雯瞅着落雪的窗棂,问时老太:“阿奶,今年的雪比往年早了多久?”

“得早一个月,往年这时候,顶多下点霜。”

“阿奶,您觉得正常吗”

“好像是有点不正常”

“那要不要在做些其他准备。”

时老太沉默半晌,一拍大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她转头喊时田,“把屋里的白菜都挪进地窖!再往深挖两丈!”

时田应着去了,院底下又开始挖挖挖。雪花落在地窖口的草帘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

时海这天最后一次买粮,回来跟时老太说:“娘,粮食价涨了点,不多。”

时老太心里咯噔一下!!!

转头让刘氏和牛氏回娘家透个信:“就说我瞅着天不对劲,让他们多备点吃的,信不信在他们,咱尽到心就成。”

两家还真没含糊。刘氏回了老刘家,把手里的银子全塞给刘老头:“爹,听我婆婆的准没错,多囤粮,柴火也多捡点。”

刘老头咂咂嘴:“你婆婆办事牢靠,我这就去办。”牛氏娘家那边也一样,连夜就去镇上买了粮食。

就连还没成亲的郑家,时老太也让时海捎了话。郑掌柜是个精明人,当下开始采购粮食,以防万一。

时家院里瞧着跟往常没两样,院门虚掩着,墙角堆着麦秸秆。

没人知道,时田兄弟两个除了吃饭睡觉,整日都在院里底下刨土——时老太叮嘱过,地道要往深了挖,离新盖的屋子越远越好。

小子们烧的碳早堆成了小山,黑亮亮的炭块码在没人住的屋里,地窖里腾出点地方就往里挪。

进了腊月粮价涨得更多了。

时老太又托人从邻村买了两头肥猪,再加上自己家的两头一共四头大肥猪。

年关将近,村里谁家不宰头猪、杀只羊备着年货?更何况老时家眼看就要添新媳妇,杀猪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

杀猪匠扛着家伙什进院时,瞅着那四头肥猪直乐:“时大娘,您家这猪养得油光水滑,看来今年收成错不了。”

时老太笑着递过茶水:“托您吉言,孩子们嘴馋,杀了好过年。”

屠夫挥着刀忙碌,时老大两兄弟在旁打下手,院里的血盆、开水锅摆得齐整,跟往年杀年猪的光景没两样。他一边褪猪毛一边唠家常:“听说时海娶的是县城包子铺的闺女?那姑娘我见过,手脚勤快着呢。”

“是个好丫头。”时老太应着,眼里的笑意真切——

直到屠夫扛着工钱走了,时老太才松了口气,转头催着儿子们赶紧处理肉。

她又指挥着两个儿媳妇灌香肠——肥瘦相间的肉馅拌上盐、花椒面,塞进洗干净的猪小肠里,用线扎成一节节的,挂在灶房的房梁上。

剩下的五花肉切成大块,抹上厚厚的盐和香料,码在大缸里腌了三天,再吊出来晾在通风处,没多久就泛出诱人的酱红色。

雪落在刚收拾干净的院地上,很快盖了层白,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在静静等着未知的日子。

雪下了一场又一场,挖地道清出来的土,早就被小子们运到后山,还在那儿堆了个没顶的土屋,说是开春能当鸡窝。

腊月初十是时海娶亲的日子。

两家人早商量好一切从简,自家人围在一起吃了顿饭。因着没办仪式,村里好多人家都不知道老时家娶新媳妇。

郑禾苗穿着红棉袄,坐在铺着新褥子的炕沿上,脸上红扑扑的。

夜里,烛火在窗纸上晃出两个人影。时海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禾苗,委屈你了,连个正经仪式都没有。”

禾苗摇摇头,声音轻轻的:“不委屈。要是没灾害,以后你再补我一个;要是真有啥事儿,省下来的银钱和力气,不正好能派上用场?”

时海听着,心里暖烘烘的,伸手攥住她的手。烛火跳了跳,映得满室红光,屋外的风雪声好像都远了,只有炕头的温度一点点升起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71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