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慧眼识珠的好官
老时家这一觉睡得格外沉,等日头都爬到三竿子高了,屋里人才陆续醒转。
头一个坐起来的时老太,揉着发沉的太阳穴,只觉得浑身不得劲。再看时雯还歪在炕上哼哼,她昨儿个疙瘩汤喝得最多,此刻头重脚轻的,说啥也起不来,翻个身又倒头睡了。
时老太心里犯嘀咕,可又说不出哪儿不对劲。她摸了摸枕头底下,那银子还安安稳稳躺在那儿,心里稍稍松快些。又去查看了地窖所有的东西都还在,她就没往别处想,更没去看那甜秆种子。
围着整个院子转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一个农家老太太怎么会知道江湖上那些阴暗事,更没想到有人用到了自家身的。
时雯这一觉醒来,只觉得浑身不得劲儿,脑袋昏沉得像灌了铅。她心里“咯噔”一下,暗自嘀咕:“这咋跟短视频里说的,被人下了蒙汗药似的?”
她忙喊来她娘的刘氏,让她把屋里屋外翻个底朝天。米缸、面袋、油壶都查了个遍,啥异常没有,直到翻到那缸甜杆种子,全家都傻了眼——缸里头的种子少了大半,明显是被人偷走了。
一家子围着合计,晚饭和往常一样,没吃啥特别的。
时雯开口:“莫不是水的事儿?”
时老大赶紧去井边打了两桶水,端到院子里给家里的小驴喝。没多大工夫,那小驴就晃悠着脑袋,“扑通”一声躺在地上睡死过去,任谁喊都没反应。
“准是有人在水里动手脚了!”时老太气得直跺脚,猛然想起昨天二柱子来过家里,他家小子围着井台玩来。
是老大赶紧往二柱子家跑,到了门口“砰砰”拍门,喊了半天也没人应。
隔壁王婶听见动静,推开柴门出来说:“别敲了,二柱子一家子昨儿傍晚就收拾东西走了,说是今年税粮交不上,要去外地投奔亲戚呢!”
时老大听了,只能耷拉着脑袋往回走。到家后,时老大把家里人叫到一块儿,沉声道:“往后咱家里再来外人,可得多留个心眼,尤其是井台和厨房这些要紧的地方,绝不能再让人随便碰了!”
时海领着媳妇从县里回来,时老大把这事事和他说了,也是气得很,可是人都找不到了也没有办法。
他先把对于他家来说算是好消息的事情说了出来:“娘,粮食价又涨了,咱家那点余粮,您看要不要拉去卖了?”
时老太心里一算计,大孙子考试在即,正是要用银子的时候,当即拍了板:“留两石谷子自家用,剩下的都拉去粮铺换钱。”
一家人正忙着往驴车上装谷子,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堵了门,领头的正是许久不见的税官。
“时老大,这是要去卖啥?”税官叉着腰问。
时海赶紧回话:“回大人,卖点余粮,大侄子考试要用银子。”
税官脸“唰”地就拉了下来:“不是说好先不卖粮的吗?”
时海一下懵了,瞅瞅老娘。时老太赶忙上前陪笑:“大人您记混了,上次您说不让卖的是麦子,咱听话,那麦子还在屋里囤着呢。这车上拉的,是谷子。”
税官“哦”了一声,脸色缓了缓:“这还差不多。打开我瞧瞧,你家谷子成色咋样。”
掀开麻袋一角,税官探头一瞅,眼睛顿时亮了——这谷子颗粒饱满,油光锃亮,比粮店里的粮种强出一大截,竟是个意外之喜。
“别去粮铺了,拉去县衙。”税官当即改了口,又冲时海道,“把你家剩下的麦子也装到后面马车上。”
时海愣了:“大人,这都要送到衙门去?”
“怎么,叫你送是瞧得起你们,赶紧装!”税官脸一沉,身后几个带刀的衙役“唰”地抽出半截刀,寒光闪闪的。
院里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心里都打鼓:这要是把粮食都拉去衙门,回头不给银子可咋办?可看着衙役们腰间的刀,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只能闷头往车上搬仓房里的麦子。
装完车,时老太拉上时雯,跟着驴车往县里去。一路颠簸,她的心揪得紧紧的,嘴里不住地念叨:“这要是县老爷不给银子,咱家可就空了底了……”
时雯攥着阿奶的手劝:“阿奶放宽心,说不定县令是个好官呢。”话虽这么说,她心里也没底——这古代的官,谁知道是啥脾性?
哪曾想卸粮食的时候,县令大人竟亲自来了。那人看着是个面容清秀的中年人,穿着一身官服,身姿挺拔,瞧着倒有几分斯文气。众人见了,忙不迭地都低下头行礼,嘴里还念着“大人好”。
萧知县摆了摆手,声音平和:“都忙你们的,不用多礼。”
时雯心里打着小算盘,自己这会儿扮的是个小丫头片子,便干脆就那么直挺挺地站着,连腰都没弯一下。
萧知县目光扫过来时,瞧见这小丫头没行礼,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暗自纳罕——乡下人家带小子出门见官不稀奇,带个小丫头片子跟来的,倒是头一回见。
萧大人仔细看过麦子,见成色果然和上交的税粮一般出众,不由得满意地朝时海点了点头,赞道:“你这种田的手艺当真不错,这般旱天里能长出这样的粮食,不容易。”
时海忙躬身回话:“全凭大人夸奖,也是托了村里小河的福,不然这地里怕是啥也长不出来。”
一旁的税官赶紧捧过谷子呈给萧大人,大人看了也是一脸惊喜,又细细问了些种植的法子,末了吩咐手下好生保存粮食,转身便要走。
时海张了张嘴,想说句问银子的话,终究还是没敢出声,只在那儿搓着手,满脸急色。
这时时雯突然往前凑了凑,故意装出孩童的憨态,仰着脸脆生生地问:“大人,粮食都卸在这儿了,那银子啥时候给呀?我大哥还等着银钱去科举呢。”
萧大人被这小丫头直白的话逗笑了,挑着眉看她:“哦?这小丫头胆子倒挺大,是怕县衙白要了你家粮食?”
他转头冲身后喊:“王主簿,去按最新的粮价,再加一成给这户人家结了银子。”又对时田道,“明年若还能种出这般好粮,先到县衙来找王主簿,还卖给县衙便是。”
时海忙不迭地应着:“哎!哎!谢大人!小的一定听您的!”
跟着王主簿去账房领了银子,沉甸甸的一包揣在怀里,时海和老娘一个劲儿地给主簿作揖,嘴里的“多谢”说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走出县衙大门,三人这才敢把紧绷的肩膀松下来,长长吁了口气。
时雯瞅着阿奶和小叔脸上那失而复得的笑,心里也落了定。
她原本不过是想让家里多打些粮食,日子好过点,哪曾想种出来的粮食竟入了萧大人的眼,还得了这般优待。看来这古代的官,倒也不全是蛮横不讲理的,遇上萧大人这样有眼光的,也算是他们家的运气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70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