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 > 第118章 按规矩摘瓜

第118章 按规矩摘瓜


地里的甜瓜、哈密瓜又被拉走两回。这边西瓜地里新一茬的瓜总算熟透了,一个个圆滚滚地躺在瓜蔓间。

没等时雯去送信,沈管家就亲自来了趟瓜田。他蹲在田埂上,捏着个刚摘的甜瓜看了看,才开口跟时雯说:“雯丫头,跟你说个事儿——最近京城里有人大批种出了甜瓜和哈密瓜。虽说论个头没咱家的大,论甜度也差着些意思,但人家胜在便宜,价钱压得低,明年咱们这两样瓜怕是不好卖了。依我看,明年咱还是少种些甜瓜、哈密瓜,多多种西瓜才稳妥。”

时雯听着,没出声。

沈管家又补了句:“好在这西瓜,至今还没人能种出咱这品相和味道的,销路错不了。”

时雯听沈管家这么说,当即应道:“好嘞,管家伯伯!那今儿个这甜瓜、哈密瓜,咱还摘不摘?”

沈管家摸了摸下巴,沉吟片刻道:“摘!就是这个价格明年不能给这个价格了。”

“好的,明年价格在定”

园子里的时家人们就动了起来——

没半晌工夫,十辆马车就被装得满满当当。

随着“驾”的一声吆喝,十辆马车排成队地驶离了瓜田,朝着京城的方向去了。

送走沈管家,时雯站在西瓜地边琢磨:京城里突然冒出能大批种甜瓜、哈密瓜的人,难不成是出了懂培育好瓜种的高人?她心里犯着嘀咕,可转念一想,既然行情变了,也不必死磕老品种。这么一来,时雯反倒拿定了主意——明年就改种些别的瓜品种,总之有的是种子。

之后沈管家又拉了两趟瓜,这季的供货就停了。

夜里,时雯让老时家人往瓜地里多追了回复合肥,想着能再催出些熟瓜。

最后的这些瓜还是拉着去县城跟人家换麦子。

六辆装满瓜的车同时往周边城镇去,连着换了六七天,田里头剩下的瓜挑来挑去,再也找不出品相好的,时雯便索性停了这营生。

这一停,倒盼来了村里人最欢喜的日子——时雯让人在村口喊了一嗓子,说余下的瓜大伙儿尽管去地里摘,想吃多少摘多少,不要钱。

消息一传开,村民们扛着竹篮、提着布兜就往瓜田跑。有人一边挑着熟瓜,一边跟身边人念叨:“今年可真好,都吃上两回免费瓜了,这甜劲儿,外头买都买不着!”

二麻子听说时家瓜田能免费摘瓜,当即拉着自家驴车就往地里赶。到了田埂上,他也不会挑生熟,专拣看着还算周正的瓜往车上搬,挑挑拣拣没一会儿,驴车就堆得冒了尖。

旁边有个挎着小篮的老太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开口劝:“小伙子,人家时家是好心让咱摘几个回家尝尝,你倒好,直接拉着驴车来装,也太贪心了!”

二麻子一听就炸了毛,回头啐了一口:“我呸!时家本家都没说啥,你个外村老太婆多管什么闲事?”老太被他怼得脸通红,气得手都抖了,也不再跟他争执,匆匆背了一筐小甜瓜,闷头往家走。

这一幕被路过的田二看在眼里,心里也动了歪心思——他也回家拉了辆驴车,学着二麻子的样子,在瓜田里装了满满一车瓜。

此时老时家的人正在旁边地里拔草,二麻子俩人往驴车上装瓜的举动,看得清清楚楚。时山本就瞧二麻子不顺眼,见这阵仗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即放下手里的活计走过去,沉着脸训斥:“要自己吃,摘几个回家够了就行;你这么一车一车地拉,把瓜都拉走了,别人还吃什么?”

田二在一旁小声嘀咕:“都说了是免费让大家摘,哪有因为人家摘得多就拦着的道理,真是小气。”

这话没逃过石山的耳朵,他眉头皱得更紧,语气也硬了几分:“我还是那句话,要吃就按我家的规矩来——适量采摘,别贪心;要是不想守规矩,那不吃也无妨。”

二麻子被训得脸上挂不住,没再多说,和田二一起把手里的瓜草草装好,闷声说了句“知道了”,就赶着驴车匆匆走了。

自那以后,被训斥过的二麻子和田二再也没来过瓜田。这事也像长了腿似的,在村里传了开来,你传我、我传你,大伙儿都知道了时家瓜田虽免费,却容不得贪心。原本有些想学着多摘些回去的人,听了这话也都歇了心思,再去摘瓜时,都乖乖按规矩来,再也没人敢多拿了。

老时家的人没再纠结瓜田的事,转头就专心照料起地里的萝卜和白菜,小菠菜。

秋阳底下,菜地里的白菜都舒展开叶子,一圈圈往中间裹,渐渐开始包芯,看着就叫人欢喜。

这边地里长势正好,那边郑氏的屋里又传出好消息——稳婆掀开帘子,笑着朝院里喊:“恭喜时家嫂子,又添了个大胖孙子!”

时老太刚凑到门口,听见这话,脸上的期待瞬间淡了下去,嘴角的笑也僵了,眼底藏着掩不住的失望。

时雯站在阿奶身边,把这神情看得明明白白,忙上前扶着时老太的胳膊劝:“阿奶您别急,这不是还有二嫂嘛,她不已经怀上了?再说,您要是能盼来个粉雕玉琢的重孙女,岂不是更稀罕?往后穿花衣裳、梳小辫儿,多热闹。”

时老太听着这话,心里的郁结散了些,抬手拍了拍时雯的手,缓缓点了点头:“嗯,你说得倒也是。借你吉言,盼着下回能得个孙女。”

虽说添的不是盼着的小孙女,可老时家待郑氏的月子,半点没含糊,安排得妥妥帖帖。

小雨有林丹帮着照看,喂饭、哄睡都不用她操心,郑氏只管安心躺在床上养身体。时家还特意让张三媳妇张氏来专管月子里的事——

张氏每天变着花样给郑氏做吃食:清晨是熬得稠糯的小米粥,晌午有炖得软烂的鸡汤、排骨汤,傍晚还会银耳莲子羹,连喝的水都是温温的红糖姜茶,细致得很。

郑氏自己都感叹:“这待遇,比城里那些富家太太坐月子还周全!只觉得这月子坐得踏实又舒心。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62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