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红薯全都大丰收
一老一小正坐在院门口的摇椅上晒太阳,小妞妞揪着时老太的衣襟咯咯笑,见院外招弟领着一家人进来,男人肩上背着两筐红薯,沉甸甸的,压得扁担弯了腰。
“婶子,正晒太阳呢?”那男人放下筐子,抹了把汗,笑着打招呼。
“嗯,这日头暖和,晒晒舒坦。”时老太眯着眼应着,瞅见那两筐红薯,心里便有了数。
“婶子,这是年初从您家拿的一百棵红薯苗,如今有了收成,先送两筐红薯来还您家。”男人脸上带着憨厚的笑。
“好,有心了。”时老太冲屋里喊,“雯丫头!去把你六哥叫来,就说乡亲们来还红薯了!”
“哎,这就去!”时雯在屋里应着,一阵风似的跑去找时小六。
没一会儿,时小六揣着个蓝布封皮的账本来了,见了来人就笑:“叔,我来就行,阿奶歇着。”他翻开账本,指着上面的字迹说,“您年初领了一百棵苗,记着呢。”核对清楚了,便在账本上打了个红勾。
这往后几天,来还红薯的乡亲就没断过。时小六干脆在院里摆了张小方桌,笔墨账本都搁在桌上,谁来了就上前登记、核对、打勾,手脚麻利得很。红薯堆在院角,红薯堆得越来越高,看着就喜庆。时老太坐在旁边晒太阳,瞅着这光景——这红薯苗送对了,乡亲们有了收成,日子也就更有奔头了。
送来的红薯参差不齐,讲究些的人家,筐里装的都是溜圆饱满的大块头;大半人家呢,大的小的混在一块儿,看着也实在;只有那么三两家,筐底铺着的全是小个头的。时小六瞧着,也啥都没说,照样在账本上打勾,只是心里头明镜似的。
时老太看在眼里,没当回事,转头就让家里人把这些后来的红薯都做成红薯干。做好的红薯干没往院里堆,全搬到了深山的崖洞里——
等周年几个从山里回来,背篓里还塞着十几个南瓜、丝瓜、蛇瓜。
时老大瞅着新鲜,挠头道:“今年没种这些啊,咋又长出来了?”
周年擦着汗笑:“估摸着是去年高处那些没摘净的,掉在地里自己发了芽。好家伙,长了一大片,结得比家里种的还稠呢!”
时老大眼睛一亮:“那可得记着,隔三差五去摘一趟,别等老了浪费了。”
“晓得了,时大哥!”周年应着,把瓜往厨房一放,去忙着看媳妇去了。
这阵子招弟有了身孕,孕吐得厉害。时老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特意把张氏支到外院的灶房去忙活,让招弟在屋里歇着,平日里就照看个院门,缝缝补补做些轻巧的针线活,啥重活都不让沾手。
内院的饭食就交给了牛氏和刘氏,俩人轮着和李氏给一大家子做饭。
时老太时不时去招弟屋里坐坐,问问想吃点啥,酸的辣的都让厨房备着,生怕她受了委屈。招弟摸着肚子,心里暖乎乎的,觉得这家里头,真是比亲娘还疼人。
时义这些日子又跟脚底下抹了油似的,三天两头不见人影。这天时山蹲在时老太院里抽旱烟,瞅见儿媳任静从院里过,忍不住开口问:“小静,小三这天天野外头,到底忙些啥?”
小静抬头回了句:“爹,他最近常往我娘家那边去,说是帮我爹搭把手。”
“哦。”时山应了一声,没再追问,吧嗒吧嗒抽着烟,眉头却皱成了疙瘩。
等小静进了屋,他才往地上啐了口烟袋锅子,心里头早把时义骂了千百遍:这白眼狼小子!有了岳父就忘了亲爹,家里的活计不管不顾,眼里还有没有他这个老子?
时义跟大舅哥正站在地里,瞅着长工们猫腰挖红薯。时义开口:"我说大哥,你瞅着没?你家这红薯,先前剪的是我家的秧子,这收成就比我家晚了小一个月。"
他大舅哥直了直腰:"晚收怕啥?离上冻还早着呢。"
"那倒是,红薯这东西怪得很,早种早收,晚种晚收,结出来的疙瘩大小差不离,产量上没多大讲究。"
眼瞅着地里的红薯堆成了小山,大舅哥犯了愁,问:"时义,你说这老些红薯,种是种出来了,可往哪儿卖去?总不能天天都吃它。"
时义嘿嘿笑了声:"这我可没谱。我家那点,小的、磕了皮的,都切了晒红薯干了,留着冬天当嚼头。大的、周正的,就挑出来存着,明年好育种。反正啊,没打算往外卖。"
大舅哥听了:"晒红薯干是个道道,能搁得住,到了冬闲,大人孩子都能拿两块垫垫饥。可咱这好红薯多了去了,总不能光自己吃、留种吧?那不成傻子了?"
“回头你问问爹,他老人家经的事多,脑子里的法子指定比咱多。”时义蹲在红薯堆旁,边拣着破皮的红薯边说。
大舅哥一听,猛拍了下大腿:“可不是嘛!我咋把这茬忘了。”
正说着,任财主背着手从地头过来,听了半截话,脸上堆起笑:“这有啥好愁的?那玉米早就说好了,要卖到隔壁县粮种铺子去。这红薯啊,咱拉去京城——新鲜吃食,头一年准好卖,保准能挣着钱。”
他转头看向时义,眼里带着期许:“小义,正好你也跟着去跑跑,到京城见识见识世面,长长本事。”
时义眼睛一亮,直起身子:“哎,好嘞爹!正好我在京城还有俩认识的人,顺道也能去瞧瞧他们。”
“那感情好。”任财主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就赶紧拾掇拾掇,后天一早出发。”
时义踏着暮色回了家,一进门就跟时老太说了要跟着任财主去京城卖红薯的事。
时老太听了这话:“去吧。你岳父这是有心拉巴你一把,这么好的机会,该去。到了京城机灵着点,多看看多学学,别给人添麻烦。”
时义应着“晓得了”,刚要转身,就见时山从外面进来。他许是早听见了动静,脸上带着点不自在,嘴角抿着,瞅了瞅儿子,终是啥也没和他说。
时义刚掀帘出去,时山就凑到炕边,眉头还拧着:“娘,就让他这么去京里?能成吗?”
时老太瞅着二儿子:“有啥不成的?他岳父家一路照看着,能出啥岔子?再说了,年轻人出去闯闯,总比窝在家里强。”
时山没再辩驳,嘴唇动了动,最后只低低应了声:“好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5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