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新媳妇进门
还好老时家是时老太拿主意,她说一不二,家里人都听她的。男人们又开始忙着“买买买”,这次是为给时满办婚事——米面粮油全不用家里存的,时老太特地吩咐,都得花银子买。女人们则守在家里,裁的裁、缝的缝,把大红的绸缎子做成一床床喜被,针脚里都透着热闹。
转眼到了腊月十八,时满早从书院赶了回来。这天他穿着一身大红喜服,骑上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十辆装扮得花红柳绿的马车,浩浩荡荡往府城去接亲。迎亲队伍回到小河村时,村里的亲朋好友、县里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赶来道贺,院里院外摆满了席面,吹鼓手的唢呐声、宾客的喧闹声能传到二里外,热闹得掀了天。
直到时满的洞房花烛夜,天空忽然飘起了零星小雪,细碎的雪花打着旋儿落下来。
第二天一早,地上积了薄薄一层白,像撒了层糖霜。时老太推开窗瞅见这景象,紧锁了好些日子的眉头终于舒展些,心里那点不安,也跟着这层薄雪淡了几分。
府城的规矩是新媳妇第二天得给公婆敬茶。老时家堂屋里早摆好了桌椅,时老太、刘氏和时山坐在上首,两侧是家的长辈,底下同辈们都挨着自家爹娘站着,满满一屋子人,瞧着就热闹。
新媳妇叫汪思思,生得白净秀气,一见这阵仗,脸“唰”地红透了,像抹了层胭脂。贴身小丫头灵儿赶紧扶着她,先走到时老太跟前,端起茶盏,声音细生生的:“阿奶,请喝茶。”
时老太笑着接过,抿了一小口,从旁边时雯手里拿过个红布包,里头是对金镯子,递过去:“好孩子,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接着是刘氏和时山。汪思思依次敬了茶,两人喝了,也各递上见面礼——刘氏给的是对金镯子,时山给的也是个金镯子。
敬完茶,时满拉着汪思思挨个儿认长辈。大伯父,大伯娘,三叔……每到一位跟前,思思就福一福身子,长辈们也早备了小礼物,都是银镯子。
轮到弟弟妹妹们,汪思思让灵儿把带来的木匣子打开,里头是分给小辈的玩意儿:给小姑娘的是珍珠头钗,给男孩的统一是笔墨纸砚,所有人接过,甜甜地喊“嫂子”“伯娘”,汪思思的脸更红了,却也放松了些,眼角眉梢带了点怯生生的笑意。
相处了三天,汪思思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没那么多弯弯绕,人人都透着股实在劲儿。到了回门的日子,时满陪着她回了洛城娘家。
汪夫子一见女婿,拉着就不肯撒手,从书院功课问到庄稼收成,絮絮叨叨问个不停。里屋这边,思思正跟她娘说贴心话。
“娘,婆家对我挺好的。虽说在乡下,可一家子都和善,没像旁人说的那样斤斤计较,阿奶疼我,婆母也周到。”
她娘松了口气,又追问:“那敬茶的时候,没人为难你吧?”
“娘,这哪儿能啊。”思思把手腕露出来,娘你看长辈们给的见面礼,我这两只手都快戴不过来了,阿奶还给了匹上好的丝绸,说是开春给我做新衣裳。”
她娘听着闺女讲,笑得眼角起了皱纹:“真是遇着实在人家了,看来你爹这次没看走眼。不像你大姐……”
“娘,别念叨那些伤心事了。”思思赶紧打断,“婆家虽说人多,可每个小家都有个小院子,不大,但清净。家里还有十来个护院呢,住着踏实。”
“那就好,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她娘拍了拍她的手。
思思忽然想起什么,叮嘱道:“对了娘,我听婆家聊天,说今年冬天没下雪,怕是明年要干旱。家里也多备点粮食吧,有备无患。”
“哎,娘晓得了。”她娘点点头,“等会儿我就打发人去粮行,多买些存着。”
时满暂时没回书院,时老太说让他过完年再去,正好在家多陪陪新媳妇。一大家子人凑在一块儿,热热闹闹地等着过年。
女人们闲不住,聚在一块儿做针线活,给小辈们缝新鞋、做衣服,手里忙着,嘴里也不闲着,说些家长里短的趣事。偶尔也会支起案子,把时海买回来的肉切成条,拌上香料灌成香肠,挂在房檐下风干,红亮亮的一串,看着就有年味儿。
男人们则围着那堆玉米棒子打转,脱粒的脱粒,扬场的扬场,金黄的玉米粒堆成小山,筛干净了装袋入仓。隔个三五天,汉子们进趟山,能扛回只野物,回来收拾干净,或炖或烤,给一家子改善伙食。
腊月二十八这天,家里就更忙了。和面的和面,发面的发面,大盆小盆摆了一地。女人们围着案板揉馒头,白胖的馒头捏得圆圆的,上头还点个红印子;又做黏豆包,黄澄澄的面里裹着甜豆沙,蒸出来软糯,赶集买回来的豆腐,切成方块下油锅炸,“滋啦滋啦”响,炸得金黄起泡,捞出来就是豆泡,炖菜、做汤都好吃。还有蒸肉,五花肉切得厚厚的,拌上酱和干菜,装在碗里上锅蒸,香得能勾人肚子里的馋虫。
天还是没下雪,风刮得脸蛋子生疼,可年该过还得过。三十那天,时满带着弟弟们贴春联,红彤彤的纸一贴,院子里立马就有了年味儿。晚上吃年夜饭前,时小六拿着鞭炮出去,“噼里啪啦”一炸,火星子窜得老高。大人们围着炕桌坐齐了,举杯的时候,时老太领头念叨:“求老天爷明年风调雨顺,让地里多打粮食,一家子平平安安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5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