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捡来一个儿媳妇
天刚蒙蒙亮,赵寡妇就挎着围裙往灶房去,刚推开门,脚就踢着个软乎乎的东西。低头一瞧,竟是狗蛋裹着那床旧棉被,缩在灶台边睡得正沉。
“狗蛋!你咋不回屋睡,在这儿不冷吗?”赵寡妇没好气地用脚尖又碰了碰他。
狗蛋揉着眼睛坐起来,嗓子还哑着:“娘……屋里有人。”
“啥?”赵寡妇嗓门一下高了八度,“哪来的人敢睡我儿屋里?”话没说完,人已经风风火火往狗蛋屋冲。推开门一瞅,炕头上果然拱着个人,头发乱得跟鸡窝似的,正迷迷糊糊坐起来。
“你是谁?为啥睡我家狗蛋炕上!”赵寡妇叉着腰问道。
小草猛一睁眼,声音细生生的:“是……是大哥让我睡这儿的。”
“谁是你大哥?”赵寡妇正要再问,狗蛋也跟了进来,急忙拉了拉她的衣角:“娘,是我让她睡的,你听我说……”
赵寡妇这才仔细打量,那孩子身形瘦瘦小小,分明是个姑娘家的模样,心里头顿时转了个弯,脸上的火气一下消了,语气也软下来:“行,娘知道了。你先看着她,我去灶房烧水,这头发乱的和鸡窝一样,得先好好洗一洗。”
小草听了,脸一下子红到耳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
赵寡妇指着自己屋里的大木桶,对狗蛋说:“先把桶里注满温水。”等狗蛋挽着袖子动手,她又补了句,“你弄完了去把水缸挑满,灶上再煮几块红薯,顺带煮三个鸡蛋。”
“娘,鸡蛋要留着换铜钱的!”狗蛋手里的瓢顿了顿,眉头皱得老高。
“让你去你就去,哪那么多话?”赵寡妇眼一瞪,语气没半分商量的余地。
“好……好嘞。”狗蛋嘟囔着应了,心里头却堵得慌。想起当初跟时小五几个学养鸡,头一回逃进山里那次,因为东西多拿不过来,就把那二十只母鸡都杀了。第二回好不容易把二十只鸡养大,也才十只母鸡下蛋。偏这两年又遇上旱天,母鸡三天才肯下一个蛋,他自己平时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如今娘竟要拿给外人吃——吃红薯不就够了?他越想越委屈,脚步都沉了几分。
等狗蛋挑着水桶出了院门,赵寡妇才拉着小草往自己屋走,翻出一套洗得发白的旧衣裳递过去,又塞给她一块皂角:“你拿着,去水里好好洗洗。”
小草双手接过来,小声道了句“谢谢婶子”。等她洗干净身子,又把乱蓬蓬的头发擦干梳顺,挽了个简单的发髻,赵寡妇这才凑上前细细打量——这姑娘虽瘦得脱了形,可眉眼周正,是个清秀的模样。
“小草,你今年多大了?”赵寡妇拉着她坐在炕沿上问。
“十七了。”小草声音还是怯生生的。
“家是哪儿的呀?”
“平城的。”
赵寡妇心里咯噔一下,又追问:“那你家里人呢?”
这话一问,小草眼圈就红了:“家里旱了两年,地里颗粒无收,饿死了好多人。村里人一起出来逃荒,半路上遇到坏人,把我们都抓走了……”
“抓你们干啥?”赵寡妇急着问。
“我听他们说,是要卖到别的国家当奴才……”小草说着,声音都发颤,“我趁他们不注意,从马车上跳下来跑了,一路躲躲藏藏,就到了这儿。”
“哎哟,真是个苦命孩子!”赵寡妇叹了口气,又想起什么,“那你随身带户籍了没?”
“带了带了。”小草连忙点头,从换下来的旧衣裳夹层里摸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片,“出逃时爹娘让我们自己揣着,我一直藏得好好的。”
赵寡妇接过来展开一看,上面果然写着平城的籍贯和江草的名字。她皱着眉叹道:“这么说,外头是真不太平,逃荒的人竟还要遭这种罪。”
“娘,饭好嘞!”院外传来狗蛋的喊声,还带着点没消的气性。
赵寡妇应了声“来啦”,拉着小草往堂屋走。桌上摆着冒着热气的蒸红薯,旁边碗里有三个鸡蛋。赵寡妇拿起一个鸡蛋,剥了壳递到小草手里:“快吃,看你瘦的,得补补。”
小草连忙摆手,眼睛都直了:“婶子,这太金贵了,我不能吃……”
“让你吃你就吃,别客气。”赵寡妇把鸡蛋往她手里塞,“吃饱了才有力气。”
小草攥着温热的鸡蛋,眼眶有点发热,小声道了句“谢谢婶子”,才小口小口吃起来。
等吃完饭,赵寡妇把碗筷收拾到一边,拉着小草坐下,语气放缓了些:“小草啊,婶子知道你没处去。不如就留在婶子家,给狗蛋当媳妇,你看咋样?”
小草脸“唰”地红了,手指绞着衣角,半天说不出话:“婶子,我……”
赵寡妇也不催,只笑着说:“你慢慢考虑。说实话,咱这儿也遭了旱,但好在红薯耐活,给点水就能长,饿不死人。你留在这儿,至少能有口饱饭吃。”
小草垂着头想了好一会儿,想起逃荒路上的苦,又想起狗蛋肯让自己睡屋里,终于抬起头,轻轻点了点:“婶子,我……我乐意。谢谢婶子收留,狗蛋哥是好人。”
“哎,这就对了!”赵寡妇笑得眼睛都眯了,拍了拍她的手,“我家狗蛋虽说憨了点,但能干着呢,以后准亏不了你!”一旁的狗蛋听了,耳朵尖悄悄红了,嘴硬地别过脸。
没出半天,两件事就顺着村道传遍了整个村子——头一件是狗蛋要娶媳妇,对象还是赵寡妇捡来的逃荒姑娘;第二件更吓人,说平城那边旱了两年,逃荒的人成群结队,还有坏人专抓这些苦命人,要卖到别的国家当奴才。
这些话全是从赵寡妇嘴里传出去的。她端着洗衣盆在井边说,坐在家门口纳鞋底时跟邻居说,说的时候手舞足蹈,唾沫星子直飞,把狗蛋咋收留的姑娘、小草咋从坏人手里逃出来的事儿,说得有鼻子有眼。
村里人本就爱凑个热闹,再加上“卖人当奴才”这事新鲜又吓人,没到天黑,村里老槐树底下,一群老头老太太都在念叨:“怪不得狗蛋娘肯收留人家闺女,原来是要当他儿子当媳妇!”
“平城那边竟这么乱?可得看好自家娃,别让坏人拐了去!”
“还是咱这疙瘩好啊!”蹲在墙树底下的王大爷磕了磕烟袋锅“虽说也旱,可玉米红薯皮实,给点水就能长出来,咋着也饿不着肚子。”
旁边的李婶叹了口气,手里的针线活慢了下来:“可不是嘛!
“……这到底是啥世道啊,好好的人咋就这么难活?”村长感叹道。
这话一出,大槐树下顿时静了几分,几个唠嗑的人都耷拉着脑袋,手里的活计也停了,带着几分说不出的沉重。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5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