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古代西瓜卖出了天价发家全靠它 > 第202章 对神明的敬畏

第202章 对神明的敬畏


连翘三天回门这天,时老太早早就让人事先备好回门礼:一篮子鸡蛋,十斤自家做的挂面,还有一布袋红薯干。这礼在往年不算起眼,可如今旱了两年,粮食金贵得很,这份礼已经算得上厚重。

到了韩家,韩夫人一看见篮子里的鸡蛋和挂面,心里就有了数——时家没亏着自家闺女,悬着的那颗心总算放了下来。留两人吃过回门饭,韩夫人又细细嘱咐了连翘几句家常话,让她在婆家好好过日子,别耍小性子,最后才送二人出了门。

往小河村走的路上,天上忽然飘起了雪花。细碎的雪沫子打着旋儿往下落,路上的人都停下脚步,仰着头看天,伸手去接那冰凉的雪——旱了这么久,谁不盼着雪下大些、下久些,好救救地里的庄稼。

可老天爷像是捂了耳朵,半点不听人的祈求。雪就飘了那么一阵,地上刚铺了层薄薄的白,就停了。

有人跪在雪地里,笑着笑着就哭了,双手合十还在求;也有人红着眼骂,骂老天爷不长眼,不给活路。可骂也好,求也罢,天上再也没落下一片雪,那层薄雪没多久就化了,只在地上留下几滩湿痕,啥用也没有。

时家人也都站在院里瞅着天,见那雪只薄薄盖了层地皮,刚提起的劲儿又沉了下去。老一辈的脸色都沉着,心里隐约都猜着——明年的天气,怕是好不了。

时老太没多言语,只叫过大儿子:“去库房和地窖盘盘,看看剩下的粮食还够撑多久,能不能再熬过一年。”

半天后,老大才回来回话:“娘,要是明年地里啥也不种,咱家的粮也能吃到明年冬天。就是不少是陈粮,口感差些。”

“长虫了没?”时老太追问。

老大摇了摇头:“没呢,当初从韩大度那儿买的防虫药,都按您说的放足了量。”

时老太这才松了口气,心里有了主意:“那明年就专种红薯,小米、玉米都别种了。连着两年冬天没下大雪,地里的蝗虫指定少不了,得提前防着。咱家那六十亩地,全种上红薯——种的时候是费点劲,得多浇些水,你们尽力就好,别累垮了身子。”

“知道了娘!”老大应下。

过了二月,时小五就带着连翘往深山去。刚到落脚的地方,时小六就凑上来,一脸抱怨:“五哥,你咋不在家多待几年再出来?这阵子就我跟张三叔三人守在这儿,张三叔好歹还有张婶子作伴,就我一人个人,闷都闷死了!”

时小五拍了他一把,笑着说:“行啦,别唠叨了,我这不回来了嘛。”

“对了,”时小五话锋一转,“你这弓箭练得咋样了?”

时小六立马来了精神,胸脯一挺:“那还用说?比你强!我现在早就百发百中了!”

“哦?”时小五挑眉,转身就去树屋里的弓箭,“那我得赶紧练练,可不能让你这小子给超过了。”

连翘还是头一回见树屋,踩着绳梯上去时,眼睛都亮了——屋里除了空间不大,却是摆着简单的木桌木椅,透着股野趣。张氏拉着她的手就热络地聊起来,问她路上累不累,山里冷不冷,话里全是暖意。

连翘越待越喜欢这地方,悄悄跟张氏说:“婶子,这儿真好,人少事少,不用总记着谁是谁,也不用怕叫错名字闹笑话。”

张氏听了忍不住笑,拍着她的手说:“往后就住着,咱这儿清净,自在得很。”

三月刚到,大地就比往年又提前暖了起来,村里各家各户都忙着育红薯苗,时家也不例外。可家里的情况有些棘手——之前养的猪断断续续杀得差不多了,如今只剩两头半大的,农家肥根本不够用。

时雯没多犹豫,从种子店拿出复合肥,按比例拌成了营养土。

接下来的挖坑,填坑这些力气活,全是时老大带着家里的汉子们干的,每一步都做得规整。

时雯只在最后一步露面,把地膜拿出来,等地膜盖完,她就彻底交了手——时仁、时海本就最会管这里的活儿,浇水、查看地膜有没有破损,不用人多叮嘱,两人就能把后续的事打理得妥妥帖帖。

时老太又搬着小板凳,坐到了村里的大槐树下。树下早聚了些老伙伴,你一言我一语,都在琢磨今年这天气,语气里满是愁绪。

村长见她来了,主动搭话:“时家老嫂子,你家今年地里都打算种些啥?”

时老太慢悠悠摇着蒲扇,回道:“就种红薯,别的不打算种了。”

村长愣了愣:“连玉米都不种了?往年你家玉米种得也不少啊。”

“不种了。”时老太轻轻叹口气,“那玩意儿耐旱性比不过红薯,今年这光景,保收成最要紧。”

村长点了点头,附和道:“你说得在理。红薯吃多了是胀气不舒服,可再不舒服,也比到时候饿肚子强啊!”周围的村民听了,也都跟着点头,脸上满是认同。

听了时老太的话,不少人家回去后都动了心思,连夜加育了红薯苗,原本打算种玉米的地,也改了主意全留出来种红薯——都想着跟着时家的法子走,好歹能多份收成的指望。

谁也没料到,就这么在大槐树下一聊一听、一学一仿,到了秋收时还真派上了大用场。就这么着,无形中又救了不少人的命,没让他们在灾年里饿死人。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今年的老天爷又又偏生格外吝啬。雨水哪是下,倒像是从指缝里挤——今天挤几滴,刚把地皮润个湿,就没了影;等上十天半月,才又勉勉强强挤出零星几点,半点没有春雨酣畅淋漓的痛快劲儿,磨磨蹭蹭的,看得人心里急得慌。

民间骂老天爷不长眼的声音越来越多,连带着叹气抱怨的人也多了,可时老太从没跟着说过一句。自打时雯能变种子出来,让家里好过后,她对神明、对老天就多了份虔诚的信服,总觉得凡事自有定数。

她心里一直记着时雯说过的“事事不过三”,也始终信着这话——大旱再凶,也熬不过三年,只要家里守着粮食、好好种着红薯,总能等来转机。所以不管旁人怎么骂,她都安安稳稳的,该打理家里就打理家里,该叮嘱下地就叮嘱下地,半点不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246/2248454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