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潜龙在渊
城南小院,竹影婆娑,秋虫低鸣。
送别了热情过度的程处默,陈曦终于回到了自己这方清净之地。
院门轻掩,隔绝了长安城的喧嚣。
不过,陈曦并未急于歇息。
盘膝坐下,心神沉静,开始梳理此番苍茫山之行以及归来后的种种。
收获,不可谓不丰。
袖中,那卷温润如玉的《春秋》原典静静蛰伏。
虽处封印,然其内蕴的至圣先师微言大义与磅礴浩然正气,如同深不见底的汪洋,时刻浸润着他的神魂,滋养着胸中那口浩然气。
此乃儒道文脉气运所系之圣器,意义之重,远超想象。
亚圣颜回那震惊与倾力护持的神情犹在眼前,这份来自儒道源头的厚赐,既是护身符,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期许。
武道一途,九转金身第一转中期已稳固。
气血奔涌如江河暗流,筋骨坚韧似百炼精钢,举手投足间沛然莫御的力量感,让他拥有了在仙道、儒道之外的第三张底牌。
虽消耗堪称恐怖,吞噬灵脉,但根基既成,未来可期。
袖中另一物,则是那根漆黑狰狞的黑风舟。
平天大圣牛魔王所赠,虽妖气凛然,凶戾霸道,却实打实是一件极佳的代步法宝。
速度远胜蜀山流云舟,坚固异常,更自带一股震慑宵小的凶威。
此物,算是此行意料之外的战利品。
识海深处,淡金色的系统面板无声流转:
【稳健经验值:13650!】
这个数字,亦是让陈曦心中泛起一丝踏实感。
苍茫山观战、周旋群魔、归途无惊、婉拒程咬金军职、阐明儒道志向……每一步的稳,都化作了实实在在的经验积累。
距离那遥不可及的一步成圣所需的经验值,虽仍是九牛一毛,但聚沙成塔,每一步都算数。
然而,收获带来的欣慰,很快便被窗外长安城无形的暗流所冲淡。
西游之局,已然拉开大幕!
陈光蕊之子,金蝉子第十世转生身,已提前降生!
时间被大能悄然加速,此刻,那位新科状元怕是正沉浸于双喜临门的喜悦,准备携娇妻幼子远赴江州上任。
“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
陈曦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划动。
“如今已是九月初五。水陆法会、观音显圣、玄奘受命西行……近在眼前了!”
自己这点修为,这点底牌,在这席卷南瞻部洲牵动佛道天庭的滔天巨浪面前,渺小得可怜。
“必须更快!更强!”陈曦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程咬金许诺的国子监博士之职,或许是条明路。
翰林院修书,终究是闭门造车。
若能入国子监,执掌教鞭,传道授业解惑,与天下英才砥砺学问,于教化万民中践行儒道真义,印证胸中浩然正气。
这,或许正是自己儒道境界突破桎梏,迈向更高层次的契机!
程咬金虽混不吝,但以他的地位和在李二心中的分量,加上孔颖达那关……
此事,或真有几分把握。
“但愿老公爷的面子够大……”
陈曦微微苦笑,旋即收敛心神。
无论如何,提升自身实力,才是应对一切变局的根本。
..........
长安城下,千里泾河,水脉交汇之处,龙宫巍峨。
水晶为壁,明珠作灯,鲛绡为幔,珊瑚成林。
此处虽不及东海龙宫浩瀚堂皇,却也自有一番水府仙家的精致与雍容。
今夜,泾河龙宫正殿灯火通明,丝竹悦耳。
老龙王敖青高踞主位,满面红光,正设宴款待几位非同寻常的老友。
席间宾客不多,却个个气度非凡,周身隐有清气流转,显然都已超脱凡俗,踏入修行之途,成就了散仙之体。
更难得的是,几人身上皆萦绕着或浓或淡却精纯凝练的浩然正气。
显然皆是由儒入道,以文载道的高人。
左手边一位,身着玄色深衣,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洞悉人心鬼蜮。
其指尖轻叩玉杯,发出清脆的微响,正是以奇谋算尽天下闻名的贾诩,贾文和。
如今一身修为内敛,气机沉凝,隐有星罗棋布之象。
右手边一位,宽袍大袖,气质洒脱不羁,须发飘然,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道韵与书卷气。
正提着一支玉笔,于虚空中随意勾勒,便有灵光闪烁,化作游鱼飞鸟之形,旋即消散,正是书圣王羲之,王逸少。
下首一位,面色略带几分病态的苍白,眼神却亮得惊人,带着几分疏狂与洞明世事后的倦怠。
斜倚玉案,手中把玩着一个紫玉酒葫芦,正是算无遗策、英年早逝却另得仙缘的鬼才郭嘉,郭奉孝。
其周身清气流转,与浩然气交融,更显特异。
另有几位形貌各异,但皆气度不凡的儒道散仙作陪。
酒过三巡,水府佳酿的灵气在殿内氤氲,气氛愈加热络。
敖青抚着龙须,老怀畅慰,看着这些昔日人间翘楚,如今同道好友,兴致极高。
“诸位道友,今日良辰美景,老龙心中甚喜。”
敖青声音洪亮,带着水族特有的浑厚。
“前些时日,偶得一文,每每观之,只觉字字珠玑,气韵天成,浩然之气沛然充盈,直指大道!今日趁此雅集,特与诸位分享品鉴!”
此言一出,顿时吸引了席间所有人的目光。
能让老龙王如此推崇的文章,绝非等闲。
敖青面带得色,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卷看似寻常的宣纸。
纸张已有些陈旧,但展开的刹那,一股堂皇正大的磅礴文气轰然弥漫开来,瞬间充盈了整个龙宫大殿!
纸上墨迹酣畅淋漓,正是那篇《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随着敖青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席间诸人无不屏息凝神。
贾诩深邃的眼眸中精光暴涨,手指停止了叩击,喃喃道:
“好一个惟吾德馨!此等心性超然之气度,非大智慧、大定力者不能为!字里行间,浩然气自生,直通天地至理!”
王羲之更是拍案而起,目光灼灼地盯着那字迹,仿佛看到了绝世珍宝:
“妙!妙极!辞章清丽脱俗,意境高远!更难得这字!筋骨内蕴,风神俊朗,看似随意挥洒,实则法度森严,暗合大道!此等书法,已臻化境矣!吾道不孤!”
他激动地来回踱步,恨不得立刻临摹一番。
郭嘉原本慵懒斜倚的姿态也端正起来,猛地灌了一口酒,长叹一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好!好一个何陋之有!此等胸怀,此等风骨!寥寥数语,道尽君子之乐,超然物外,心比天高!此子……非凡人也!”
看向敖青,眼中充满了探询。
“老龙王,此等锦绣文章,惊世墨宝,究竟出自哪位当世大贤之手?莫非是孔祭酒新作?亦或是颜师亲笔?”
殿内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敖青身上,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敖青见众人反应如此热烈,心中更是得意,抚须长笑,故意卖了个关子,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神秘:
“非也非也!孔师、颜师之文,老龙岂敢私藏?此乃老夫不久前,在渭水河畔偶遇的一位忘年小友所作,亲手所书,赠予老夫的!”
“忘年小友?”众人皆是一愣。
“不错!”
敖青龙目炯炯,一字一顿道:
“此人姓陈,名曦,字子川!如今正在那长安城中,翰林院内!”
“陈曦?陈子川?”
郭嘉眉头微蹙,旋即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与惊异。
“颍川陈氏?”
“正是!”敖青含笑点头,“正是颍川陈氏子弟!”
“颍川陈氏……”
郭嘉低声重复,眼神变得复杂而深邃,似陷入了遥远的回忆。
片刻,他摇头轻叹,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与莫名的欣慰:
“长文兄……好福气啊!后代之中,竟能出此等惊才绝艳之人物!”
“此子之文才风骨,观此一文,已可见一斑,假以时日,成就恐不在长文兄之下,甚至……犹有过之!”
他口中的长文兄,正是颍川陈氏的代表人物,曹魏重臣,制定九品中正制的陈群!
此言一出,席间诸人更是动容。
能让心高气傲、眼高于顶的郭奉孝给予如此高的评价,这陈曦的分量,在他们心中瞬间又重了数倍。
王羲之击节赞叹:“既有此等人物,老龙王,何不邀来一见?我等虽已跳出红尘,但见如此才俊,亦是平生快事!正好论道品文,岂不快哉?”
“不错!文和附议!”
贾诩也颔首,眼中充满兴趣。
“正该如此!”其余众人也纷纷附和。
敖青看着众人热切的目光,哈哈大笑,豪气顿生:
“好!诸位道友既有此雅兴,老夫岂能扫兴?此子确与老夫投缘!诸位且在此稍候,品酒听乐,待老夫亲自去一趟长安城南,去去便回!”
话音未落,老龙王敖青的身影已化作一道淡淡的青色流光,快如闪电,瞬间穿过龙宫重重禁制与水波,朝着长安城南的方向疾驰而去。
龙宫大殿内,只留下袅袅余音和一群翘首以盼兴致盎然的儒道散仙。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54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