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格物狂人红孩儿!
城南小院,晨光初透。
陈曦推门而出,便见侧院书房灯火竟彻夜未熄。
窗纸上映着一个伏案的身影,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抓耳挠腮,正是陈子凡。
他身前摊开数本昨夜从国子监借回的《五行精要》、《火部正法残篇》、《百工图录》,甚至还有一本《丹道初解》。
桌上更有一盏特制的琉璃灯罩,内里跳跃着一簇被刻意压制,颜色却异常深邃的橘红色火焰。
正是他本源被封印后,仅能调动的三昧真火种子。
小家伙神情专注,小脸紧绷,全无三日前的浮躁不耐。
小心翼翼地操控着那缕火焰,时而使其凝聚如针,尝试穿透不同材质的薄片。
时而令其散开成网,观察其热力分布。
又时而又掐诀念咒,试图引动外界火行灵气注入,增幅其威能。
一缕青烟从他额前焦黄的发梢飘起,显然实验并非一帆风顺。
但其却只是皱了皱小鼻子,毫不在意,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火性炎上,遇风则烈……书上说的没错!但怎么才能让这烈更集中?更可控?就像师父说的……知其所以然!”
陈子凡咬着笔杆,喃喃自语,随即又在纸上刷刷记录着什么。
陈曦立于廊下,神念无声扫过,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嘴角不由泛起一丝欣慰的笑意。
红孩儿天性中的那份执着与对火焰的本能亲近,如今被格物致知的理念引导,正转化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探索动力。
他并未打扰,只是悄然转身,前往国子监。
……
国子监内,气氛与前几日截然不同。
往日的沉寂,被一种蓬勃的生机取代。
白玉广场上,讲坛之下。
学子们三五成群,不再是捧着经书死记硬背。
而是围拢在一起,对着各自选定的格物对象热烈讨论。
一个学子正对着面前一块形态奇特的矿石,用小锤敲击,记录其声音、硬度,试图分析其成分。
另一个则蹲在地上,仔细研究着蚂蚁搬家的路线,记录其协作方式。
更有甚者,竟搬来了几盆不同种类的花草,置于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进行对比观察。
“张兄,你看我这引水竹筒,在接口处缠上浸油的麻线,果然滴水不漏,比单纯用泥封强多了!”
一个学子兴奋地向同伴展示着自己的成果,一改良的简易引水装置。
“李兄此法甚妙!我观那农人汲水,木桶沉重,费时费力。我正思量能否以杠杆滑轮之法,设计一省力提水之器……”
另一学子拿着炭笔在纸上勾画,眼中充满光彩。
即便是最古板的老学究,此刻路过,虽仍会习惯性地皱皱眉。
但看到学子们眼中那久违的求知光芒和动手实践的劲头,斥责的话到了嘴边,也往往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或是一丝不易察觉的颔首。
“老夫研读《周礼》数十载,从未想过格物竟能如此鲜活!陈博士此道,真乃为这千年学宫注入了生气!”
一位白发博士捋着胡须,对身旁的同僚感慨。
“是啊!”
另一位博士接口道:“昔日我等只知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纵然满腹经纶,却难通实务。”
“如今观之,圣贤所言致知在格物,其行之一字,分量何其重也!知行合一,方为大道!”
孔颖达负手立于明伦堂高阶之上,俯瞰着广场上这生机勃勃的一幕,紫袍玉带在晨风中轻扬,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欣慰与激赏。
“好!好一个知行合一!”
目光投向缓步走来的陈曦,声音洪亮,带着由衷的赞叹:
“子川!看这满监气象,老夫心中甚慰!”
“我辈儒生,所缺者,正是此等脚踏实地、格物穷理、由知导行的生气!”
他重重拍了拍陈曦的肩膀,眼中期许更浓:
“持身以正,行之以稳!你这条路,走对了!老夫期待你格物之道,他日能成一家之言,泽被后世!”
陈曦恭敬行礼:“祭酒过誉,此乃诸生向学之心使然,曦不过略尽引导之责。”
胸中浩然气因这学宫气象与祭酒的期许,愈发沉凝浑厚,隐隐与整个国子监的磅礴文脉共鸣更深。
【叮!稳健传道授业,格物之学引国子监学风蜕变,生机盎然,知行合一理念深入人心,获祭酒高度赞誉,稳健经验值+300!】
【当前稳健经验值:28383!】
……
与此同时,长安城以西,数百里外。
秋风渐紧,卷起官道上的尘土,打着旋儿扑向那个孤独前行的身影。
玄奘一身锦襕袈裟已沾满尘土,早已不复离京时的光鲜。
手持的九环锡杖,此刻更多是作为探路与支撑身体的拐杖。
胯下的白马喷着粗重的鼻息,步伐也显沉重。
抬头望了望天色,日头西斜,荒原莽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昨日,最后两名由李二派遣随行护送的御林军士,在经历了数日风餐露宿担惊受怕后,终于承受不住这苦行僧般的旅程和茫茫前路的恐惧。
寻了个借口,向他叩头辞别,头也不回地策马奔向了长安的方向。
至此,这西行路上,真正只剩下了他一人一马。
“阿弥陀佛……”
玄奘低诵一声佛号,声音在空旷的荒野中显得格外寂寥。
紧了紧身上单薄的僧衣,试图抵御傍晚的寒意。
腹中饥渴难耐,水囊早已空空如也。
昨日路过的村落尚能化些斋饭清水,今日却连人烟也难见了。
更令他心惊的是,昨夜露宿一处破败山神庙时,分明听到了远处山林中传来的野狼嚎叫。
绿油油的兽瞳在黑暗中闪烁,若非他燃起篝火诵经一夜,恐难安然。
这西行之路,远比他想象中更为艰苦。
皇兄所赐的黄金百两,在这荒郊野外,竟不如一个硬邦邦的干饼,一口清水来得实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
玄奘望着前方仿佛没有尽头的蜿蜒土路,眼中闪过一丝疲惫,但旋即被更深的坚毅取代。
紧了紧手中的锡杖,轻抚白马鬃毛,低声勉励道:
“莫怕,且行。真经所在,心之所向,纵是刀山火海,贫僧……亦往矣!”
马蹄声嘚嘚,在寂寥的旷野中,渐渐融入苍茫暮色。
……
城南小院,书房内。
“成了!”
一声压抑着兴奋的低呼响起。
陈子凡小脸被火光映得通红,额角还沾着一点黑灰。
他指尖,那缕原本只能简单跳跃的三昧真火种子,此刻竟化作一道凝练如丝炽白刺目的火线!
火线并非单纯依靠妖力催动,而是被他以特殊手法,引动周围空气中游离的微弱火行灵气。
如旋涡般吸附压缩于火焰核心,再以自身微弱的神念引导其形态,使其穿透力与温度瞬间提升了数倍!
虽然这增幅对全盛时期的他微不足道,但在此刻妖力被封的状态下,意义非凡!
这证明了他这几日废寝忘食的钻研方向是对的,理解火的本质,利用规则,而非单纯依赖力量!
“师父说的对……格物,真的有用!”
陈子凡看着指尖那道凝练的火线,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是一种依靠自身智慧而非天生蛮力达成的突破。
就在这时,陈曦的声音温和地在他身后响起:
“不错。火线凝而不散,热力内蕴,穿透极强。你已初步领悟了聚与引的关窍。但需切记,控火之道,首重心境。心浮气躁,则火势不稳;心念通达,则如臂使指。”
陈子凡吓了一跳,连忙散去火线,转过身,小脸上带着被撞破秘密的兴奋和一丝忐忑:
“师父!您看出来了?”
“自然。”
陈曦走近,拿起桌上那本《火部正法残篇》,指着其中一段关于心火引天火模糊记载。
“你以此为基础,结合格物之理,另辟蹊径,想法很好。然此残篇多有谬误,强练易伤及自身本源。明日为师为你默写一篇基础的《引火凝元诀》,虽非高深法门,却胜在中正平和,根基扎实,于你此刻参悟火之本质,更为相宜。”
“真的?谢师父!”
陈子凡大喜过望,眼中那点因出身带来的桀骜,此刻已被纯粹的求知与对师父的敬服取代。
【叮!弟子陈子凡受格物之道启发,初步改良基础火法,心性向学,智慧增长,教化之功显着,稳健经验值+500!】
【当前稳健经验值:28883!】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5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