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相遇


凛冽如刀的风雪终于在进入颍川地界后收敛了狂暴的势头,化作细碎的雪沫,无声地飘落在青灰色的古老城墙上。

城垛上积着厚厚的白,更衬得这座沉淀了千年文脉的巨城雄浑而肃穆。

城门外官道上,两道裹在厚实青色棉袍里的身影,随着稀疏的人流,缓缓踏入了颍川南熏门厚重的门洞。

正是改装易容、风尘仆仆的王语嫣主仆二人。

“公子,终于到了!”

小荷压低声音,带着如释重负的兴奋,好奇地打量着城门洞内斑驳却坚实的石壁,以及门洞外豁然开朗的长街景象。

王语嫣此刻已然是面容微黑、带着几分书卷气的寒门学子王言。

轻轻嗯了一声,眼帘低垂,掩去眸中那过于清亮的光华,只谨慎地扫视着这座闻名已久的文脉祖庭。

与想象中世家门阀笼罩下的压抑不同,颍川城内虽也透着千年沉淀的厚重感,街道宽阔整洁,屋舍井然有序,行人神色虽不算富足,却也少见豫州一路行来那种深入骨髓的麻木与菜色。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书肆、文玩店、笔墨坊尤其多,空气中仿佛都飘散着淡淡的墨香与纸卷气息。

“倒是个……有规矩的地方。”

王语嫣心中暗道,对颍川陈氏的治家之道,生出了第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主仆二人寻了一处干净但价格低廉的脚店安顿下来。

稍作梳洗,换了身略干净些的青色棉袍,王语嫣便带着小荷,如同寻常初来乍到的学子,开始在城中看似随意地闲逛起来。

雪后的颍川,空气清冽。

她们穿行在石板铺就的街巷,听着市井的喧嚣,也捕捉着关于陈曦的只言片语。

“……听说了吗?城外伏牛山脚下那块地,划给陈司业建书院了!”

“可不是!好大的手笔!陈、王两家合力,啧啧……”

“陈司业?就是那位在长安国子监开格物新科,又在鸿胪寺一剑斩了倭奴妖使的陈博士?”

“正是!听说陛下都亲口嘉许,赐了司业衔!如今归宗,老祖宗亲自安排,要在咱颍川立一座独秀书院,广招天下英才,不拘门第!”

“不拘门第?当真?”有人惊疑。

“千真万确!告示都贴出来了!就在府衙外墙和几个城门处!写得清清楚楚,凡有志于格物致知、明理济世者,不拘出身,皆可应考!”

“这……这陈司业,气魄非凡啊!难怪老祖宗如此看重……”

“..........”

街角茶肆里几个老者的议论,清晰地飘入王语嫣耳中。

她脚步微顿,帽檐下的眼眸闪过一丝讶异。

独秀书院?不拘门第?广招天下英才?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其份量她身为琅琊王氏嫡女,再清楚不过。

这意味着打破世家对知识和上升渠道的某种垄断,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胸襟?

绝非寻常沽名钓誉之辈敢为、能为之事。

祖父王羲之信中盛赞他格物立道,亚圣之姿,她心中虽信祖父眼光,却也存着几分耳听为虚的疑虑。

如今亲闻这书院之名与招贤之策,那份疑虑不由得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难以言喻的好奇与一丝连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期许。

“走,去城外看看。”

王语嫣声音依旧刻意沙哑低沉,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主仆二人循着路人指点,出了城西。

风雪虽歇,但寒气依旧刺骨。

行约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便撞入眼帘!

伏牛山余脉环抱之中,一片开阔的坡地已被清理出来。

积雪被推到四周,露出深褐色的冻土。

成百上千的民夫工匠正在忙碌着,号子声、夯土声、锯木声、石匠凿石的叮当声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交响。

而在工地中央,一处临时搭建、视野开阔的木台上,一道青衫身影正立于其上,身姿挺拔如松,正是陈曦!

王语嫣拉着小荷,混在远处一群看热闹的百姓和零星几个探头探脑的学子之中,目光瞬间牢牢锁定了那道身影。

只见陈曦并非袖手监工,他手中拿着一张巨大的图纸,正对着身边几位管事模样的人沉声吩咐。

距离虽远,听不清具体言语,但他手指点划图纸的动作沉稳有力,条理清晰。

时而指向地基挖掘的深度标记,时而点向远处规划中引水渠的走向,时而指向几处正在搭建的巨大木结构骨架,似乎在讲解着关键的承重节点。

更让王语嫣心头微动的是,陈曦并非一味追求速度与宏大。

这与王语嫣想象中高高在上的世家公子、朝廷新贵形象截然不同!

没有颐指气使,没有不食人间烟火,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和对人本身的尊重。

这份务实与仁心,比任何华丽的辞藻或滔天的权势,都更能打动人心。

“他……竟是这样的人?”

王语嫣心中那点因家族联姻而起的最后一丝疏离感,在这一刻悄然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和认同。

就在这时,陈曦似乎交代完了重要事项,将图纸交给管事,自己则带着陈子凡、牛小虎以及赵清源等几个核心学子,卷起袖子,走下了木台。

他们并非去指手画脚,而是径直走向一处正在合力夯实地基的民夫队伍。

陈曦竟亲自从一名年轻力壮的民夫手中接过了沉重的石夯!

“师父!”

陈子凡和牛小虎惊呼一声,想上前帮忙。

“无妨。”

陈曦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开,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平静。

“夯土之力,在于节律与协调。重心下沉,腰马合一,力发于根,贯于臂,落于夯……”

他一边说着,一边沉稳地示范起来。

那沉重的石夯在他手中仿佛轻了几分,随着他腰身下沉、双臂挥动,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重重砸在冻土之上,发出沉闷而扎实的咚声!

每一次落下,都精准地重叠在前一次的落点上,效率惊人。

周围的民夫看得目瞪口呆,随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和掌声。

陈子凡等学子更是看得眼睛发亮,纷纷有样学样,在陈曦的指点下,笨拙却认真地加入其中。

一时间,那处地基的夯土声变得格外雄浑有力。

身体力行,毫无架子,亲传技艺!

这一幕,如同重锤,狠狠敲在王语嫣的心坎上。

她看着风雪初霁的阳光下,那个挽袖夯土、神情专注沉凝的青衫身影,看着他额角渗出的细密汗珠在冷风中化作白气,看着他指点弟子时眼中那份纯粹的认真……

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涌上心头,混杂着欣赏、认同,甚至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悸动。

她想要靠近,想要了解,想要……

参与其中!

这独秀书院,这格物大道,这主持一切的人……

都让她感到一种蓬勃向上的吸引力,与她内心深处对真学问与济世用的追求不谋而合。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王语嫣拉了拉帽檐,对身边的小荷低声道:

“你在此稍候。”

然后,她整了整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色棉袍,挺直了清瘦的腰背,迈开脚步,迎着工地上的喧嚣与尘土,坚定地朝着那个刚刚放下石夯、正用布巾擦汗的青衫身影走去。

她的步伐不疾不徐,带着一种寒门学子应有的谨慎与求知,径直走到陈曦面前数步之遥,停下脚步。

在陈曦略带询问的平静目光投来之前,她微微躬身,双手抱拳,行了一个标准的学子礼,刻意压低的嗓音带着长途跋涉后的微哑,却清晰地响起:

“晚生王言,琅琊游学至此。见先生宏图大展,兴学立院,广纳英才,教授格物济世之学,心向往之。晚生不才,粗通文墨,亦慕大道。

不知……

先生这独秀书院,可还需人手?劈柴担水,洒扫抄录,晚生皆愿效力!只求能近观先生行止,略窥格物致知之堂奥!”

寒风卷起地上的雪沫,掠过少女(少年)微黑却难掩清秀轮廓的脸庞,那双低垂的眼帘下,是掩藏不住的炽热而坚定的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5/225054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