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局十二符咒,我在一人甲子荡魔 > 第132章 三山符箓大比

第132章 三山符箓大比


经历了沈阳城那番血火交织、雷霆涤荡的杀伐,张玄清踏着初秋微凉的晨露,回到了这片道教祖庭龙虎山。

山间的灵气依旧充沛,松涛阵阵,仙鹤清唳,一切都仿佛亘古未变,带着涤荡尘心的宁静与超然。

然而,当张玄清的身影出现在天师府那古朴恢弘的山门前时,守值的年轻道士们,却敏锐地感受到了一丝不同。

这位素来清冷出尘、气息内敛如深潭的玄清师叔,此刻身上虽依旧纤尘不染,步履也依旧从容,但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沉淀着一抹难以言喻的....肃杀与....疲惫。

那并非肉体之倦,而是灵魂历经幽冥交锋、沾染血腥因果后,难以立刻洗尽的沉郁。

他周身那原本圆融无碍、引而不发的纯阳道炁,此刻也隐隐透着一丝尚未完全平息的、如同淬火精钢般的锋锐与寒意,让靠近之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仿佛靠近的不是一个道人,而是一柄刚刚饮血归鞘、锋芒犹自嗡鸣的古剑。

守门弟子恭敬行礼,眼神中带着询问与关切。

张玄清只是微微颔首,并未多言,径直穿过巍峨的山门,沿着熟悉的青石阶,向着天师殿后那处最为清幽、灵气也最为浓郁的“静虚堂”走去。

那里,是他的师父,当代龙虎山天师——张静清的清修之所。

静虚堂掩映在一片苍翠的千年古木之下,堂前一方小小的莲池,几尾锦鲤在清澈的水中悠然摆尾。

堂内陈设简朴,唯有袅袅檀香萦绕,沁人心脾。

张玄清刚踏入堂前的小院,静虚堂那扇虚掩的、仿佛能隔绝尘世喧嚣的厚重木门,便无声地自内打开了。

天师张静清,盘膝坐于堂内中央的蒲团之上。

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平和,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又如同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微尘。

他身上并无迫人的威压,但那份渊渟岳峙的气度,却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片天地的中心。

张玄清在门外站定,躬身行礼:“弟子玄清,拜见师父。”

张静清的目光落在张玄清身上,那温润的眸子里,瞬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精芒。他没有立刻回应张玄清的问候,而是如同最精密的法器般,将张玄清从头到脚“审视”了一遍。

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神魂本源。

片刻的寂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和池中锦鲤偶尔摆尾的水响。

“回来了。”

张静清终于开口,声音平和,如同山涧清泉,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是,师父。”  张玄清垂首应道。

他知道,在师父面前,沈阳城发生的一切,无需赘述,也瞒不过那双洞悉天机的眼睛。

“嗯。”  张静清微微颔首,没有追问细节,仿佛那些血火纷争、异国术士的陨落,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他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淡,却抛出了一个让张玄清都感到一丝诧异的消息:

“回来便好。静心调息,涤荡尘氛。一个月后,随为师下山,赴茅山一行。”

“茅山?”  张玄清抬起了头,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真切的疑惑。

龙虎山与茅山、阁皂山并称“三山符箓”,虽有同源之谊,但各自清修,除了一些涉及道门存续的重大事件或定期的论道交流,鲜少大规模走动。

他微微蹙眉,直言问道:“师父,弟子愚钝。为何突然要赴茅山?可是茅山有变?抑或道门有大事发生?”

张静清看着弟子眼中那抹疑惑,捋了捋雪白的长须,脸上露出一丝了然又略带深意的神情,缓缓说道:

“非是变故,乃是一桩盛事重启。一个月后,茅山将举行‘三山符箓大比’。”

“三山符箓大比?!”  饶是以张玄清的定力,听到这六个字,眼中也禁不住闪过一丝讶色。

这名字他当然不陌生,在龙虎山的典籍记载中,这是三山符箓派系之间最为古老、也最为隆重的盛事之一!

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年间,是龙虎山(正一)、茅山(上清)、阁皂山(灵宝)这符箓三宗,用以交流道法、切磋符箓精义、选拔俊才、并最终排定三山符箓道统次序的最高规格比试!

每一次大比,都堪称道门百年盛典,影响深远。

然而,自明末清初以来,天地灵气渐衰,道门式微,加之战乱频仍,这三山符箓大比,早已中断了数百年之久!

上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比,恐怕还要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如今,这尘封数百年的古老盛事,竟要重启了?

张玄清心中的疑惑更甚:“师父,这三山符箓大比已沉寂数百年,为何突然要在此时重启?茅山此举....意欲何为?”

他本能地感觉到,此事绝不简单。重启如此重大的仪式,必然需要三山共同商议、达成共识,绝非茅山一家可以独断。

张静清的目光投向静虚堂外那方小小的莲池,池水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仿佛蕴含着某种天机。他沉默片刻,才用那平和依旧、却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语气说道:

“时机微妙,缘由倒也未必复杂。为师所知,茅山不久前,刚刚完成了掌教更迭。”

“新任掌教....道号‘凤娇’。”

“林凤娇?”

茅山作为上清派祖庭,人才辈出,但“林凤娇”此名,在近年来似乎并非最为声名显赫的那几位长老之一。

能接任掌教之位,想必有其过人之处,但资历恐怕....不算最老。

张静清似乎看出了张玄清的思忖,继续说道:“林凤娇此人,为师早年有过一面之缘。其性情....刚毅果决,锐意进取,道法根基也颇为扎实,尤擅符箓,在年轻一辈中实属翘楚。只是....其行事风格,与茅山前几代掌教的韬光养晦、清静无为,略有不同。”

“他甫一接掌茅山大位,根基未稳,威望未立。在这道门凋零、人心思变的时代,想要迅速树立其掌教威信,巩固茅山在符箓三宗乃至整个道门的地位....”

张静清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重启这中断数百年的‘三山符箓大比’,便是最好的‘树威’之机!”

张玄清瞬间明了。

是了!

新任掌教,尤其是相对年轻、资历尚浅的掌教,最迫切的就是确立自己的权威。

还有什么比在象征三山符箓最高荣耀、汇聚天下道门目光的大比中,力压龙虎、阁皂两山,更能彰显其能力与茅山实力?

若能在大比中为茅山争得魁首,其掌教之位,自然稳如泰山,声望也将如日中天!

二是凝聚人心:  沉寂数百年的盛事重启,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噱头,足以吸引天下道门的目光,振奋茅山弟子的士气,将内部力量凝聚在新掌教的旗帜之下。

三是试探虚实:  借此机会,林凤娇也能亲眼看看,这数百年来,龙虎、阁皂两山的底蕴还剩几分?道法传承是否依旧昌盛?

年轻一代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俊才?这对他日后执掌茅山、处理三山关系至关重要。

“原来如此。”  张玄清心中了然。这看似突然的决定,背后是新任掌教林凤娇借势立威、凝聚力量、并试探道门格局的精心算计。他看向师父:“那阁皂山方面?”

“阁皂山已应允。”  张静清平静地说道,“灵宝一脉虽也低调,但此等盛事,关乎道统颜面与未来气运,他们不会缺席。况且....”  他眼中闪过一丝深邃,“沉寂太久,大家也都想看看,这三山符箓的‘符’,究竟哪一山,画得更好,引动的天地之‘箓’,更为通玄。”

张静清的目光重新落在张玄清身上,变得郑重起来:“玄清,你刚从红尘杀伐中归来,身上因果未净,煞气未平。这三山符箓大比,虽名为切磋交流,但事关三山道统荣辱,其激烈程度,未必亚于你刚经历的那场生死搏杀。况且,林凤娇既然意在立威,必会派出其门下最强弟子,甚至可能....亲自下场展露雷霆手段。”

“为师要你随行,并非只为让你去争那虚名。此去茅山,于你而言,有三重意义。”

张玄清肃然聆听。

“其一,涤尘静心。在那汇聚天地灵枢、道韵最为浓郁的茅山福地,在与其他两山俊才的道法切磋、符箓印证之中,将你此战沾染的杀伐戾气、因果牵绊彻底炼化,重归道心澄澈。斗法,亦是炼心。”

“其二,观他山之石。符箓之道,博大精深。我龙虎山为正一盟威之道,箓为主,符为辅;茅山为上清经箓,符箓并重,尤擅请神役鬼、通幽达冥;阁皂山灵宝一脉,则精于斋醮科仪、度亡济幽,其符箓引动天地愿力之法,亦有独到之处。”

“”

此次大比,是窥见其他两派核心精义的难得机会,于你印证自身所学、开阔眼界裨益无穷。”

“其三....”  张静清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承道护脉!”

“我龙虎山天师府,执掌正一,领袖群伦已逾千年。此乃历代祖师心血所系,亦是天地气运所钟。”

“如今茅山新主欲借大比重振声威,阁皂山亦非易与之辈。值此道门格局或将生变之际,我龙虎山的‘威’与‘道’,不容有失!你身为我亲传弟子,身负天师府未来,此行....便是要你以手中之‘符’,心中之‘箓’,向天下道门昭示——龙虎之威,正一之道,犹在!”

最后一句,张静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如同山岳般的厚重与威严!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试,更关乎道统传承与宗门气运!

张玄清心头一震。师父的话语,如同洪钟大吕,瞬间将他从沈阳城那场世俗杀伐的余韵中彻底拉回,直面这更为宏大、也更为本质的道门责任与使命。他眼中的那丝因杀戮而起的疲惫与沉郁,渐渐被一种更加纯粹、更加坚定的光芒所取代。

他深吸一口气,龙虎山清冽的灵气涌入肺腑,涤荡神魂。他对着师父,深深一揖,声音沉稳而坚定:

“弟子....明白了。”

“必不负师门所托,不负....龙虎之名。”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2/224166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