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前去茅山
在这册子出现的瞬间,整个静虚堂仿佛微微一震!
并非实质的震动,而是一种空间与道韵的共鸣!
堂外莲池的水面无风自动,泛起层层涟漪;堂内袅袅的檀香烟气骤然凝滞,随即以一种玄妙的轨迹重新流动,仿佛在向这本小册子朝拜!
一股难以言喻的、源自道之本源的威压,如同沉睡的巨龙苏醒,从册子中弥漫开来。
这威压并非针对张玄清,却让他灵魂深处最核心的龙虎山道种为之悸动、共鸣!
仿佛这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就是龙虎山符箓之道、正一盟威之法的源流与核心!
张玄清瞳孔骤然收缩!饶是他心志坚毅,此刻呼吸也不由得一滞!
他认得这气息!这与他体内流淌的纯阳道炁、与他修习的雷法本源、与整个龙虎山的山势地脉灵枢,都同出一源!
这是龙虎山的根基!是正一道统的符箓总纲!是唯有天师嫡传、核心真传弟子才有资格接触、参悟的无上秘典!
“玄清,”
张静清的声音变得无比肃穆,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万钧之力,敲打在张玄清的心神之上。
他双手郑重地托着那本暗金色的小册子,如同托举着整个龙虎山的传承与未来,将其递到张玄清面前。
“此乃我龙虎山不传之秘,《正一盟威符箓》总纲精要手录本。非金玉之册,乃历代天师以心神道念,辅以龙虎山本源灵粹凝练而成。其中所载,非是寻常符箓图谱,而是符之真意,箓之本源!是沟通天地法则,引动神明之力的无上桥梁!是我正一盟威之道,统御万法、号令鬼神的根基所在!”
张玄清只觉得一股沉甸甸的、承载着无尽岁月与道统的重量,压在了自己的双手之上。
他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本看似轻巧、实则重若山岳的暗金册子。
入手微凉,触感奇异,仿佛触摸的不是实体,而是流动的道则与凝固的历史。
册子封面上那五个朱金篆字,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温润而浩瀚的道韵,与他体内的纯阳道炁水乳交融。
“符者,天地之信也;箓者,神明之契也。”
张静清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张玄清识海中回荡,阐述着符箓最核心的至理,“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这《正一盟威符箓》,便是那‘窍’!它记载的,非止于符形笔路,更是引动天地灵机之枢,契合神明律令之法,演化万般变化之根!”
张静清的目光如同实质,深深烙印在张玄清眼中:“此去茅山,群英汇聚,符箓争锋。寻常符法,或可克敌,却难显我龙虎正一之堂皇,难彰盟威道统之浩大!你要在这短短一月之内,将此册精要,刻入神魂,融于血脉!”
他的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最深切的期许:
“焚膏继晷,心无旁骛! 抛却沈阳之杀伐余韵,忘却尘世之纷扰喧嚣,将全部心神,浸入这符箓本源之海!”
“参悟其‘盟’之真义! 领悟符箓如何沟通天地神明,订立盟约,借取无上威能!”
“体察其‘威’之精髓! 掌握如何以符箓统御万炁,号令雷霆,彰显正一神威!”
“更要明悟,符箓之道,非仅为术,乃为载道之器! 一笔一划,皆含天地至理;一符一箓,俱显大道玄机!此去大比,你手中的符箓,便是你向天下昭示的——我龙虎山之道,犹在!且....当兴!”
最后两个字,如同惊雷,在张玄清心海炸响!
他看着手中那本光华内敛、却重逾万钧的《正一盟威符箓》,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浩瀚道韵与沉甸甸的传承责任。
一人,便是一山。
一册,承载万法。
他深吸一口气,龙虎山精纯的灵气涌入肺腑,涤荡神魂。
他将那暗金册子紧紧贴在胸前,仿佛能感受到历代祖师加持其上的道念与期盼。
他对着恩师张静清,以最庄重、最虔诚的姿态,行了一个龙虎山最高的道礼,声音清晰而坚定,如同立下的道心誓言:
“弟子张玄清,谨遵师命!”
“必穷尽心血,参悟真意!”
“以符载道,以箓明心!”
“此去茅山....”
他抬起头,眼中再无迷茫与疲惫,只有如同淬火星辰般的璀璨光芒与一往无前的决绝:
“当为我龙虎正一,书此——盟威华章!”
........
一个月时光,倏忽而过。
龙虎山巅的云霭渐渐被江南水乡特有的氤氲烟雨所替代。张玄清随恩师张静清,踏上了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称的句曲山——茅山。
与龙虎山奇峰突兀、紫气东来的雄浑道境不同,茅山更多了几分清幽毓秀、人杰地灵的韵味。
山势虽不如龙虎险峻,却层峦叠翠,云雾缭绕如仙境玉带。山间古木参天,藤萝垂挂,溪涧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湿润草木的清香与一种若有若无的、沉淀了千年香火的道韵与人间烟火气的奇异混合。
沿途可见古朴的道观殿宇依山而建,飞檐斗拱掩映在苍翠之中,香火袅袅,钟磬之声悠扬传来,涤荡心神。
然而,在这份清幽之下,张玄清敏锐地感知到一种不同于龙虎山的灵动与肃杀并存的独特气场。
茅山符箓,尤擅请神役鬼、驱邪缚魅、通幽达冥,其道法根基与山川地脉相合,更贴近生与死的界限,故而这灵气之中,天然带着一丝沟通幽冥的阴柔锐利,以及常年与邪祟交锋沉淀下来的、内敛的凛然正气。
山道之上,不时可见身着青色或灰色道袍的茅山弟子,或步履匆匆,或盘坐石上吐纳,或两两切磋指诀符法,动作干练,眼神锐利,显然正处于大比将至的临战状态,整个茅山都笼罩在一种外松内紧、蓄势待发的氛围之中。
张静清与张玄清二人,一老一少,皆着素净道袍,步履从容,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深不可测的气度。
他们的到来,如同两颗沉静的星辰坠入这片灵秀之地,虽未刻意张扬,但那属于龙虎山天师府、属于正一盟威道统的独特威仪,已悄然引动了茅山灵脉的微微共鸣,山间云雾似乎都为之凝滞了一瞬。
沿途的茅山弟子,无论辈分高低,皆不由自主地停下手中事务,肃立道旁,或躬身,或稽首,目光中充满了对当代天师的敬畏以及对那位传说中以雷法诛灭异国大阴阳师的年轻道人的好奇与审视。
张玄清目不斜视,心神早已沉浸在对怀中那本《正一盟威符箓》的参悟余韵之中。
一月焚膏继晷,穷尽心力,那册中蕴含的符箓本源真意,如同涓涓细流,已开始与他自身磅礴的纯阳道炁、精深的雷法修为相互交融滋养。
他此刻的气息愈发内敛深沉,举手投足间,隐隐有符纹道韵流转,仿佛自身便是一道行走的、引而不发的玄奥符箓。
目的地是位于主峰之巅、茅山核心的“元符万宁宫”。
此宫乃茅山祖庭,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宫前巨大的广场以青石板铺就,历经千年风雨,光滑如镜。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古朴的青铜香炉,青烟袅袅,直上云霄。
此刻,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前来观礼或参赛的道门中人,三山符箓大比重启,实乃道门百年盛事,吸引的目光远超茅山一隅。
当张静清师徒二人踏上广场边缘的青石阶时,原本有些喧闹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无数道目光,带着敬畏、探究、期待等复杂情绪,聚焦在这对代表着龙虎山最高道统的师徒身上。
就在这时,元符万宁宫那扇厚重古朴、雕刻着复杂云箓符文的主殿大门,缓缓向两侧开启。
一道身影,自那香烟缭绕、光线略显幽深的大殿深处,稳步走出。
来人身材挺拔,约莫四十余岁年纪,正是九叔,穿着一身象征茅山掌教尊位的紫色云纹道袍,头戴芙蓉冠,面容清矍,棱角分明。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两道浓黑如墨、斜飞入鬓的一字眉,眉宇间凝聚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刚毅、正气与历经世事的沧桑。
他的眼神锐利如电,开阖之间精光隐现,仿佛能洞穿人心鬼蜮,却又在最深处沉淀着悲悯与担当。
他的步伐沉稳有力,每一步踏出,都仿佛与脚下这座千年道场、与茅山灵脉的呼吸隐隐相合,一股堂皇正大、却又带着驱邪缚魅之凛冽锐气的磅礴道韵,自然而然地弥漫开来,瞬间成为了整个广场的中心!
正是茅山新任掌教——林凤娇!
张玄清的目光瞬间锁定此人。
张玄清曾经和九叔相处过一段时间,可是现在,宛若过眼云烟。
张玄清没有主动提及。
九叔也没有主动提及。
二人宛若不相识。
无需介绍,仅凭那份气度、那身道袍、那标志性的眉宇,以及那份与传闻中一般无二的刚正之气,他便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心中暗道:
“果然人如其名,凤表龙姿,气度不凡。观其气象,雷法、符箓修为皆已臻化境,且根基之扎实,道心之坚毅,确属当世翘楚。难怪敢重启大比,确有其底气。”
林凤娇的目光也第一时间落在了张静清身上。
那锐利如电的眼神,在面对这位执掌正一道统、领袖群伦数百年的龙虎天师时,瞬间收敛了锋芒,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无比郑重的敬重。
他加快步伐,行至张静清身前约五步之遥处,身形一定。
随即,在广场上所有道门中人屏息凝神的注视下,茅山掌教林凤娇,这位以刚直不阿、道法高深闻名于世的“九叔”,对着龙虎山天师张静清,毫不犹豫地、以最标准、最庄重的道家礼仪——
双手抱拳,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子午诀),拇指内扣,双臂抬起与额齐平,继而躬身,腰背挺直如松,头部深深俯下,直至双臂与地面平行!
此为道家最高礼节之一,“躬身大揖”!非重大场合、面对极为尊崇的长辈或神明不行此礼!
林凤娇的声音洪亮、清晰、带着江南口音特有的韵味,却又充满了不容置疑的真诚与敬仰,如同黄钟大吕,响彻整个元符万宁宫广场:
“晚辈林凤娇,见过张天师!”
“天师法驾亲临,蓬荜生辉!凤娇有失远迎,还望天师恕罪!”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42/223795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