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满朝文武惊恐,朱栢杀来了!
朱元璋的咆哮在殿内激荡,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似乎又变回了那个一声令下,便能调动千军万马,决胜千里的洪武大帝。
他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会像往常一样,披甲执锐,大步流星地走进来,跪在他面前,沉声领命。
可是,没有。
什么都没有。
回应他的,只有死的沉寂。
殿内的空气凝固了,所有官员都低着头,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丁点声音,惊扰了这位已经彻底陷入疯癫的皇帝。
他们不敢看他,更不敢提醒他。
提醒他,凉国公蓝玉,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他以谋逆之罪,凌迟处死,夷其三族,牵连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人。
那个曾经为大明北上大漠,封狼居胥的一代名将,早就化为了一具枯骨,连皮都被剥下来,填上稻草,传示天下。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漫长。
朱元璋的咆哮声渐渐停歇,他喘着粗气,那双疯狂的眼睛里,终于透出了茫然和困惑。
为什么……
没有人回应?
蓝玉呢?
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敢在他面前都耀武扬威的蓝玉,怎么会不听他的旨意?
他转过头,再次看向那群低垂着脑袋的文武百官。
从他们的脸上,他看到了恐惧,看到了怜悯,更看到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难以言喻的悲哀。
那一瞬间,有一道闪电劈开了他混乱的记忆。
蓝玉……
蓝玉案……
剥皮……
实草……
一个个血淋淋的词语,一幕幕尘封的画面,瞬间冲入他的脑海。
他想起来了,他全都想起来了。
常遇春,病死在北伐途中。
李文忠,英年早逝。
胡大海,被叛将所杀。
傅友德,被他逼着在自己面前,杀了两个儿子后,再自刎而亡。
冯胜,被他赐死。
还有蓝玉……
那个他最后的,也是最锋利的一把刀,被他亲手折断,碾碎。
是他,全都是他亲手干的。
他为了给自己的宝贝孙儿铺平道路,把他当年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把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悍将猛士,一个一个,亲手送进了坟墓。
现在,报应来了。
他最疼爱的儿子,举起了反叛的屠刀,兵锋直指他的心脏。
而他,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
“呵……”
一声干涩而绝望的笑声,从朱元璋的喉咙里挤了出来。
他踉跄着后退了两步,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一屁股跌坐在了那冰冷的龙椅之上。
那笑声嘶哑,破旧的风箱,在空旷死寂的奉天殿里回荡,刮擦着每个人的耳膜。
朱元璋瘫在龙椅上,双眼空洞地望着殿顶那繁复华丽的藻井。
金龙盘绕,宝珠垂悬,一如他君临天下时的模样。
可现在,那龙在嘲笑他,那宝珠也变得冰冷刺眼。
他死了。
他们都死了。
朕的将军们,朕的兄弟们,都被朕亲手送走了。
朕把自己的爪牙全都拔了,把自己的臂膀全都砍了。
现在,那个逆子带着刀来了,朕拿什么挡?
拿什么去杀他?
朱元璋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百官。
一张张陌生的,或者说不那么熟悉的面孔。
文臣。
全是文臣。
齐泰,黄子澄……
这些都是他为允炆准备的肱股之臣,是治国安邦的笔杆子。
可现在,他需要的是刀,是能见血的刀!
他的视线越过这些文人,在武将的行列里搜寻。
稀稀拉拉,寥寥无几。
都是些什么人?
守卫京师的宿将?
或是靠着祖上功劳荫封的二世祖?
耿炳文?
老了,太老了。
当年的长兴侯,如今怕是连刀都提不动了。
朱元璋的视线在他身上停留了一瞬,便失望地移开。
让他去?
怕是半路就得病死在军中。
郭英?
武定侯郭英倒是还在。
可他……
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郭英是善战,可他太稳,太谨慎,让他守城尚可,让他主动出击,去迎战朱栢那种疯子的虎狼之师,他没有那种一往无前的气魄。
不够,都不够。
朕需要一个像蓝玉那样的疯子,一个像傅友德那样的猛士!
一个能让朱栢那个逆子听到名字就两腿发软的帅才!
朱元璋的胸膛剧烈起伏,浑浊的眼中再次燃起疯狂的火苗。
他死死盯着那群武官,试图从那些平庸的身影中,挖掘出一毫的将才锋芒。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一个身穿华服,身形高大,面如冠玉的年轻人身上。
那年轻人站在武官队列的前排,鹤立鸡群。
他感受到皇帝的注视,身子不易察觉地抖了一下,头垂得更低了,但那挺直的腰板,却暴露了他内心的几分自得与骄傲。
李景隆。
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
朱元璋的嘴唇哆嗦了一下。
李文忠……
那个他视如己出,倚为长城的亲外甥。
如果文忠还在,何至于此!
文忠用兵,沉稳中不失奇诡,大局观冠绝当世,有他在,十个朱栢也翻不起浪来!
可文忠死了,只留下这么一个绣花枕头。
朱元璋对李景隆的印象,就是一个整日只知呼朋引伴,斗鸡走狗,附庸风雅的纨绔子弟。
空有一副好皮囊,肚子里全是草包。
靠着他老子的功劳,袭了爵位,在京城里混得风生水起,人人都叫他“小曹国公”,可谁都知道,他比他爹差了十万八千里。
用他?
朱元璋的心里涌起一阵剧烈的恶心和鄙夷。
让这么一个废物去统领大军,去和那个已经展露獠牙的逆子作战?
这不是把几十万大军往火坑里推吗?
可是……
不用他,朕还能用谁?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
没有了。
真的没有了。
那些能征善战的,那些百战余生的,坟头的草都几尺高了。
剩下的这些,不是老迈昏聩,就是庸碌无能。
李景隆再不堪,他也是李文忠的儿子。
他的身上,流着李家的血。
他是勋贵之首,在军中,那些宿将老兵,多少会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听他号令。
这已经是朕手中,唯一一张看起来还算像样的牌了。
何其可悲!
何其讽刺!
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这煌煌大明。
到头来,面对儿子的叛乱,竟然要靠一个自己最看不起的纨绔子弟去救驾。
这天下,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情吗?
深不见底的悲凉,淹没了朱元璋最后的挣扎。
他认命了。
“李景隆。”
沙哑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很轻,却在死寂的奉天殿内炸响。
百官猛地抬起头,惊愕地看向那个被点到名字的年轻人。
李景隆浑身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僵硬地抬起头,看到龙椅上那双空洞而绝望的眼睛正盯着自己。
“臣……臣在。”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颤,但更多的,是一种按捺不住的狂喜。
机会!
天大的机会!
他李景隆,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他要向天下人证明,他不止是李文忠的儿子!
朱元璋看着他那张因为激动而微微涨红的脸,眼中的鄙夷一闪而过,随即被更深的疲惫所取代。
“朕……命你为征西大将军,”
朱元璋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血锈的味道,“总领京师兵马,即刻发兵,给朕……去平了那逆子的叛乱。”
话音落下,满朝哗然。
所有人都傻了。
让曹国公去?
那个只会夸夸其谈,连兵书都没读过几本的李景隆?
皇上是疯了吗?!
一些老臣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骇和绝望,嘴唇翕动,似乎想要出言劝谏,但看到朱元璋那张死灰般的脸,又把话咽了回去。
劝什么?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皇帝已经无人可用了。
这大明朝的武将,都被他自己杀光了。
李景隆强忍着内心的狂喜,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动作夸张地行了一个大礼,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格外洪亮:“臣,李景隆,领旨!!”
“臣必将湘王逆贼碎尸万段,以报皇上天恩!!”
一连两次册封,先统兵,在封征西大将军!
祖上荣光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122/225126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