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边疆部队大院来了个资本家娇小姐 > 第163章 都是人精

第163章 都是人精


顾清如回头,看见一个齐耳短发的姑娘站在地窝子入口,穿着军装,腰间束着皮带,显得格外精神。

那姑娘外貌颇为出众,方脸略带英气,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双眼睛——黑白分明,眼尾微微上挑。

"郭...郭庆仪?"

王秀兰认出后进来的人时,笑容僵在脸上,

"你不是住营部干部宿舍吗?"

"我申请调到知青集体宿舍了,不好带头搞特殊化的。”

说着,郭庆仪弯腰钻进地窝子,身后跟着一个扛着行李的小战士。

郭庆仪环视地窝子,看到仅剩的门口床位时,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

这个位置正对着木门,草帘子一掀,什么隐私都没了。

王秀兰最先反应过来,她站起身来,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

“郭同志,你要是喜欢静,这个靠里面的床位就给你睡吧。”

说着她拿着自己的小包袱挪到了门口的床位。

"门口进出方便,我早上起得早,不用担心吵醒你们。"

"夜里还能给大家看着火,省得炉子灭了受凉。"

顾清如垂下眼睑,掩住眼中的讶异。

就在五分钟前,王秀兰还说自己睡觉浅怕吵,特意选了一个最安静的床位。

现在这番说辞,倒显得她很大度,处处为人着想似的。

看样子,这个王秀兰是个表里不一的人。

而她前后反差大的原因,顾清如推测,郭庆仪估计是干部子女。

面对王秀兰主动让出的床位,郭庆仪盯着王秀兰看了两秒,

"好,王同志,谢谢你的主动谦让。"

她接过小战士肩上的行李,"我睡觉浅,怕睡不好影响白天学习。那我就当仁不让了,谢谢。"

郭庆仪语气干脆利落,落落大方没有半点扭捏。

王秀兰点点头,已经打开包袱,开始整理床铺了。

似乎换床位这件事情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反而有一丝帮助别人的自豪。

她收拾好之后,看着顾清如又笑了笑,

“都是一个班培训,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同学之间更要互相体谅嘛!

咱俩都是七连来的,这下子咱们俩睡的还近了。”

顾清如笑了笑。

若是顾清如是个涉世不深的小姑娘,听着王秀兰的话,会觉得她很大度,识大体,有奉献精神。

觉得郭庆仪后来的人抢了她的铺位,是个霸道的人。

甚至不明真相的还会站出来替她打抱不平。

可惜顾清如不是。

她两世为人了,怎么会看不出王秀兰的把戏呢。

树立高风亮节人设,在郭庆仪那里留个好印象,实在会钻营。

难怪能从偏僻的七连调到营部。

这个人宋毅后来也查过,提过一句,并没有什么重大功绩或者贡献。

顾清如顿时起疑,那这个王秀兰当初是借助什么机会调到营部的呢?

顾清如又看了看她旁边的姑娘,她一直低着头整理铺位。

这个姑娘穿着一身半旧蓝布衫,约莫二十四五岁的样子,齐耳短发一丝不苟地拢在耳后。

脸庞瘦削,颧骨有点高,显得有几分苦相。

刚才这一幕她也看见了,但全程没吭声。

顾清如笑笑,王婶没说错,营部确实都是人精呐。

四个女生放下行李,整理好铺位,又简单整理了一下地窝子。

王秀兰还特地帮郭庆仪把箱子塞到了床底下。

郭庆仪说着不用,却阻止不了她的热情,只得道谢,催着大家去粮仓集合。

四个姑娘一起去了粮仓。

推开厚重的粮仓木门,里面光线竟比预想的要亮堂。北侧墙壁上的窗户应该是后开的,透进来的光线照亮了地面。粮仓内高大空旷,带着淡淡的谷物沉香。

最醒目的,就是正对着门口的那面墙上,贴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字样的横幅。

屋子正中央,摆着几张长条木桌和木凳。前面架着一块简易的黑板,这里就是他们未来一个月学习理论知识的课堂了。

粮仓的西南角用苇席和木板搭着一个简易临时的隔间。

苇席那边隐约传来男子的说话声和走动声,那里就是男学员们的住处了,里面是八张结实的双层木床。

此时,学员们基本都到了。

顾清如的目光扫过这群即将朝夕相处的“同学”。

如同她之前报到时匆匆一瞥的印象,大部分年纪都在二十几岁,穿着带补丁的粗布衣衫。

皮肤黝黑粗糙,是常年风吹日晒、劳作在第一线的痕迹。应该是下面连队的老卫生员了。

许多人脸上带着点局促和腼腆,找到位置坐下后,只是安静地搓着手,或者好奇又略显紧张地打量着这简陋的教室。

其中有几个明显年龄大一些的,穿着褪色旧军装、身板挺拔,应该是复员军人转业当得卫生员。

王秀兰挨着郭庆仪坐下来,“郭同志,咱们这次培训可太有意义了!”

郭庆仪只是“嗯”了一声,对王秀兰的殷勤显得不甚在意。

这时,刚才点名的那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

他步伐有力地走上讲台,声音洪亮:

“同志们!请全体起立!”

众人哗啦啦站起。

他带领大家齐声诵读了一段语录,才开始切入正题:

“同志们,我叫张廉深,是你们这次培训的教导员。

营部组织此次培训,是响应'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

"咱们要培养的是'靠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卫生员!"

粮仓里顿时响起掌声。

张教导员抄起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写下“赤脚医生”四个字。

"什么叫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就是半农半医,脚上带泥,心里装着阶级兄弟!

既要学习新技术,也要重视土方土法,做到‘土洋结合’,用最经济的办法解决最多的困难!”

张教导员说着,下面已经有学员掏出笔记本开始认真做笔记了。

他补充道,“最后,这次培训结业成绩优秀者,将获得师部医院的调令名额!”

这句话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众人激动地鼓掌。

只有几个复员军人态度平和,估计他们知道是来恶补医疗知识的。

其中一人对身旁的人低声道:"咱们能把伤口包扎搞明白就不错。"

另一人跟着点点头。

"现在点名!"

"念到名的同志喊'到',报上原单位!"

"郭庆仪!"

"到!三营后勤处!"清脆的女声传来,几个男知青忍不住回头张望。

王秀兰!"

"到——!三营卫生所卫生员。"

"黄丽珍!"

“到!”角落里传来应答。顾清如看过去,原来刚才宿舍的那个女生叫黄丽珍。

"李三才!"

"到!十、十三连!"一个浓重的乡音,年纪不大的青年站起来。

“赵明!”

“孙德胜!”

“郑建平!”

点名结束后,黄医生走了进来,他开始给大家讲一些连队常见病的防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75/225320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