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四合院:1948开局买下东厢房 > 第14章 新风细流 藏舟于壑

第14章 新风细流 藏舟于壑


五三年的秋风,卷着零星的落叶,吹过北京城的胡同。粮证带来的震动尚未完全平息,更细微却更深远的变化,已如涓涓细流,悄然渗透进生活的缝隙。

供销社仓库里,空气似乎比往日更凝滞了几分。各种货物依旧进出,但账目上开始出现一些新的、此前未曾见过的名目和对应的“购买凭证”或“供应券”的记录。它们不像后来的全国粮票布票那样统一,样式各异,发放范围和使用规定也时常变动,像是一种探索和过渡。

“柱子,这批‘富强粉’是特供,入库要单独记,和普通标准粉分开。提货需要对应的批条。”老会计指着新到的几袋面粉,特意嘱咐。

“明白了。”何雨柱点头,仔细查看那印着红字的批条,将其号码和数量认真记入特定账本。他敏锐地意识到,虽然名称还未统一,但“票证”的雏形和逻辑,已经开始运行。

下班路上,变化同样悄然发生。副食店门口,除了排队凭粮证买粮的人,偶尔也能看到有人拿着一种小小的、印着“糖”或“蛋”字的纸券,兑换那点少得可怜的份额。百货公司的橱窗里,一些紧俏商品旁边,会挂个小牌子:“凭工业购买证供应”。

院里的谈论,也从最初的粮食定量,逐渐扩展到更细微处。

“听说买絮棉也得用券了…”

“可不是,肥皂也不好买了…”

“还是易师傅有本事,厂里福利好,时不时能发点紧俏东西…”

何雨柱沉默地听着,将这些碎片信息一一收入心中。他知道,一张更细密的网,正在缓缓织就。他必须比任何人都更早看清网的脉络,才能在其中游刃有余。

他的行动愈发谨慎。空间里的物资,非必要时绝不动用。每一次动用,都经过精密计算,确保痕迹全无。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供销社工作的信息优势。

社里处理一批印染稍有瑕疵但质地牢固的“等外品”布匹,可以用少量钱和一种内部发放的“职工优惠券”购买。何雨柱用自己攒下的券,买了几尺藏蓝色的。他拿回家,给雨水做了一件新棉袄的外罩,剩下的给自己裤子打了两个补丁。这既合理,又  subtly  地改善了穿着。

一次,合作社来了一批不要票证的处理海带干和虾皮,量少,很快被抢购一空。何雨柱“恰好”轮休,也“幸运”地抢到了一点。晚饭时,清水煮的海带汤里多了几粒虾皮,味道顿时鲜美了不少。雨水喝得津津有味。这点微不足道的“改善”,落在偶尔窥探的邻居眼里,只会觉得他运气好、会过日子。

他不再去换酒,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巩固现有藏宝上。地下酒窖的入口被伪装得更加巧妙。他甚至用意念对窖壁进行了简单的防潮加固。那些酒坛,如同沉睡的士兵,是他为漫长冬季准备的秘密给养。

院里的禽兽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新风向下的生活,并开始在新的规则下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优势。

贾张氏依旧抱怨最多,但也开始学着精打细算,甚至试图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跟邻居交换她们用不到的票证份额。

易中海作为轧钢厂技术不错的老师傅(此时约为六级工),厂里的一些内部福利和供应,确实让他家显得比普通住户宽裕些。他依旧保持着那份沉稳,但偶尔拎回家的一点厂里发的劳保肥皂或白糖,总能引来贾张氏羡慕又酸溜溜的目光。他乐于享受这种无形的优越感,并继续经营着他的邻里关系。

后院老太太则更超然些,她的“五保”待遇在这种新形势下似乎更显优越,但也更依赖街道的分配。

似乎没人特别注意何雨柱。他展现出的,就是一个靠着定量和一份临时工工资、带着妹妹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青年形象。甚至因为他沉默肯干、偶尔还能“幸运”地买到点处理品,反而让人觉得他虽清贫,却把日子过得挺踏实。

只有一次,易中海貌似闲聊地问起:“柱子,社里最近有没有什么不要票证的好处理品?雨水冬天得添件棉袄了吧?”

何雨柱立刻露出为难又实在的表情:“易叔,有好东西也轮不到我啊。都是领导们先知道。我这也就是碰巧…雨水棉袄还能将就,等我下个月工资发了,看能不能攒点布票再说。”

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撇清了自己有特殊门路的嫌疑,又坐实了手头拮据的状况。易中海点点头,不再多问。

夜晚,何雨柱再次清点他的“诺亚方舟”。物资安然无恙,酒窖寂静无声。外面的世界正在为各种刚刚出现、尚未统一的票证和供应券而悄然改变着运行规则,而他的方舟,储备充足,深藏于生活的壑谷之下。

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慌,而是一种异常的平静。

新风已起,细流汇涌。

而他这艘提前备足了压舱石的小船,正稳稳地停泊在风浪将至的港口,静观其变。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4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