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潮头立身 暗筑高台
五七年的秋风,吹落了满墙斑驳的大字报,也吹散了前一阶段那股狂躁的热气,留下一种冷却后的肃杀和人人自危的沉寂。街道上的标语换了新内容,强调着“团结”与“生产”,但那种无形的紧张感,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黏稠地附着在空气里。
区物资调配办公室的气氛也悄然变了。之前踊跃“鸣放”的几个人不见了踪影,剩下的人说话做事都加倍小心,电话铃声和打字机声依旧,却少了之前的喧哗,多了几分压抑的谨慎。何雨柱依旧埋首于数据报表之间,仿佛外界一切波澜都与他无关。他的冷静、可靠,以及在前不久那场匿名风波中表现出的“清白”和“沉稳”,在这种特殊时期,反而成了一种难得的品质,让领导愈发觉得他“堪用”。
一些更敏感、更重要的物资调剂文件,开始经过他的手。虽然不涉及核心决策,但他接触到的信息层面明显提升了。他能更早地看到哪些地区将面临短缺,哪些物资将被列为重点保障对象。这些信息,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勾勒未来趋势的宝贵线索。
他利用这份信任,做得更加滴水不漏。每一份经手的文件都处理得清晰规范,绝不留任何把柄。同时,他也更加留意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谁和谁走得近,谁最近受了批评,谁又被悄悄倚重…这些细微的变化,他都默默记下。
四合院里,经过那场失败的构陷,易中海彻底沉寂了下去。他变得深居简出,见了人也只是点点头,那副惯常的“公正”面具似乎都懒得戴了,眼神里时常带着一种惊弓之鸟般的警惕和挥之不去的阴郁。他知道,自己这次弄巧成拙,不仅没扳倒何雨柱,反而可能引起了对方的警觉和记恨,往后的日子,必须更加小心。
贾张氏也暂时偃旗息鼓,一方面是贪便宜吃了亏长了记性,另一方面也是被院里这突如其来的肃杀气氛吓住了,只顾着捂紧自家那点东西,生怕惹祸上身。阎埠贵的算盘打得更精了,只算计自家得失,绝不掺和外界是非。
何雨柱乐得清静。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两件事上。
一是雨水的教育。雨水已经十二岁,即将面临小学升初中的关键阶段。何雨柱对她的学业抓得更紧,不仅辅导课业,更有意识地培养她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他通过各种渠道,淘换来一些旧的文学名著和科普读物,让雨水阅读,开阔她的眼界。
“雨水,读书不光是为了认字,是为了明理,是为了以后无论遇到什么风浪,都有自己的主心骨。”油灯下,他常常对妹妹这样说。雨水似懂非懂,却将哥哥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学习越发刻苦。
二是他的“战略储备”升级。借助职务带来的信息优势,他对未来物资短缺的趋势有了更精准的判断。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囤积重点。
不再仅仅追求数量,更注重品质和稀缺性。通过之前建立的那些极其隐秘的渠道,他用积攒的票证和少量现金,换取了更多耐储存的高价值物品:高品质的普洱茶砖、特定型号的半导体收音机配件(他知道以后这玩意紧俏)、甚至还有两套未开封的精密绘图仪器——这是为雨水将来上中学、甚至大学准备的。
地下酒窖也进一步扩充,新增的几个坛子里,是他通过特殊关系弄到的、年份更早的茅台和董酒,密封得更加考究。
这些行动,他都做得更加隐秘,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他像一只最高明的蜘蛛,在时代的风暴眼中,悄无声息地加固着自己的巢穴,储备着过冬的食粮。
偶尔,他也会“顺应”一下形势。街道组织捐款捐物支援灾区,他不再像上次那样高调捐出巨款,而是捐出了自己一件半新的、但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和少量零钱,既表达了心意,又不显得突兀,完全符合他一个“收入有限、勤俭持家”的年轻职工形象。
一天下班,他看到秦淮茹在水池边洗衣服,手指冻得通红。棒梗在她脚边玩着泥巴,小脸脏兮兮的。贾家的日子显然越发困顿。秦淮茹看到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低下头,用力搓洗着衣服。
何雨柱脚步未停,心中毫无波澜。怜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会引来无尽的麻烦。他的善良和资源,只留给值得的人,比如雨水,比如那位孤苦的孙奶奶(他偶尔还会通过极其隐蔽的方式,让她家“幸运”地买到一点不要票的处理品)。
站在院里,看着日渐西沉的落日和各家陆续亮起的、昏暗的灯光,何雨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和冷静。
外面的世界风急浪高,潮汐变幻。
而他,已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浮木。
他在潮头立定了身子,看清了方向,正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一步步地、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进。
暗处的高台已然筑就,根基深埋于地下,无人知晓。
只待时机一到,便可拔地而起,俯瞰众生。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44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