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漫漫长夜终有尽 青萍之末见微风
冬日的太阳有气无力地挂在天边,阳光透过干枯的槐树枝,在地上投下些稀疏斑驳的光影,没什么暖意,反倒更显清冷。院里积着的残雪冻得硬邦邦,踩上去咯吱作响,像是这沉闷年月里唯一的动静。
日子依旧难熬。饭桌上难得见点荤腥,孩子们的脸蛋少了往年冬天的红润,多了些菜色。煤核得算计着烧,屋里总是透着一股驱不散的阴冷。但不知从哪天起,院里的人们似乎渐渐习惯了这种紧绷和匮乏,一种麻木的沉寂取代了最初的恐慌。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外面。那整日不断、吵得人脑仁疼的锣鼓口号声,不知何时起,竟稀疏了不少。虽然标语还在,戴红袖箍的人还在,但那股子烧灼一切的狂热劲儿,好像悄悄褪去了一些。街道上来往的人,脸上虽然依旧没什么笑模样,但似乎少了点剑拔弩张,多了点…疲惫和漠然。
何雨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丝若有若无的变化。他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依旧从合作社捎回那些品相不佳的“处理品”,依旧在院里劈那些砸手都嫌硬的煤矸石。但他的耳朵,他的眼睛,却像最精密的雷达,捕捉着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波动。
他听见阎埠贵跟人嘀咕,说远房亲戚家有个插队的孩子,好像以“身体不好”为由,办手续回城了,虽然过程艰难,但终究是回来了。
他看见街道居委会的人虽然还是板着脸,但训话的时间短了,有时甚至会催促大家“没事别聚堆,赶紧回家抓生产”。
他甚至注意到,厂里黑板报上“批林批孔”的字眼下面,不知被谁用粉笔极小地写了一行“促生产”的字样,虽然很快被擦掉,但确实存在过。
这些细微的迹象,像投入死水潭的微小石子,荡开的涟漪几乎看不见,却真实存在。
夜里,他照例进行“精神巡逻”。意念扫过全院,家家户户依旧早早熄灯,不是睡了,而是在黑暗中节省煤油,也节省面对这世界的力气。刘海中家的咳嗽声轻了些,二大妈的病总算没酿成大祸。阎埠贵还在对着空缸发愁。贾家…依旧沉默而艰难。
他的意念稍稍向外延伸,掠过街道,掠过更远处…那种无处不在的、令人窒息的高压,似乎真的…松动了一点点。就像勒进肉里的绳索,稍微松了那么一丝丝,虽然依旧绑着,但足以让濒死的人喘上一口气。
何雨柱收回意念,躺在炕上,睁眼看着糊满旧报纸的顶棚。安风在他身边睡得很沉,呼吸均匀。三个孩子挤在旁边的炕上,小脸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安静。
他知道,变化正在发生。缓慢,微小,但确实在发生。
他依旧什么都不会做。不会庆祝,不会声张,甚至不会对安风多说一个字。他只是默默地,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孩子们身上。在油灯下,他找来些废纸,教何明磊和何晓卉认更多的字,给他们讲一些剔除了所有敏感背景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告诉他们做人要诚实、要善良、要肯动脑筋。
“爹,学这些有啥用?”何明磊有时会不耐烦。
“有用。”何雨柱总是很肯定地说,“总有一天能用上。脑袋里的东西,别人抢不走。”
他坚信,无论世道怎么变,知识和正确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这天傍晚,他下班回来,正蹲在门口收拾那些永远劈不完的煤块。院外的广播喇叭照例响起,先是念了一段社论,声音依旧高昂,但似乎少了点以往的杀气。
社论结束后,喇叭里没有像往常那样立刻播放激昂的进行曲,而是短暂地沉默了几秒,随后,响起了一首旋律相对舒缓、甚至带着点乡土气息的民歌。歌声不算优美,扩音器质量也差,但在那片经历了太久噪音轰炸的土地上,这略显朴拙的调子,竟像一股清浅的溪流,意外地抚平了些许焦躁。
何雨柱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静静地听着。
歌声在寒冷而安静的黄昏里飘荡,传得很远。
他久久地站在那儿,直到歌声结束,喇叭里传来刺耳的电流声,然后归于寂静。
夕阳的余晖恰好穿过云层,给他家窗户纸涂上了一层极其短暂的金色。何雨柱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而干净的空气,那空气吸入肺腑,似乎不再像往年冬天那样带着铁锈般的沉重和压抑。
漫漫长夜,虽未尽然褪去,然冰封之下,已有微澜暗生。
青萍之末,风声渐易,唯智者能察其微变。
柱爷谨守初心,藏锋砺志待春风。
他知道,离真正的天亮还早。
但这漫长的冬夜里,似乎终于看到了一丝极微弱的、却真实存在的曙光。
这就够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4/4244057/225323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