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让闺女们上学
第二十二章 让闺女们上学
王大柱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问:
“什么事?”
陈康侧身挤进去,把米面油放地上,开门见山地对王大柱说:
“大柱叔,我要是想买旁边那屋,是不是得跟大队谈?”
王大柱想起陈康家旁边那幢破烂的老屋,有点意外:
“你买那屋干啥?”
王大柱把门关上,带陈康走进里屋,给他倒了杯麦茶。
陈康把麦茶一口气喝干净后,这才跟王大柱解释:
“我这不是看自家房子太小了,刚好手头攒了一笔钱,就想把房子翻新下,好让爹娘也住进来。”
王大柱哈哈一笑,拍了拍陈康的肩膀:
“你小子行啊!叔没白疼你!”
随后王大柱简单跟陈康叙述了下房子基本信息,当陈康问到价格时,王大柱估摸了下,说:
“这事我还得跟大队那边问问,怎么着也得二十来块钱。”
这笔钱对现在的陈康简直不在话下,于是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王大柱也点点头:“你先回去,等有消息后我再通知你!”
陈康要走的时候,手里又被王大柱塞了两包自家磨玉米面,这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天色渐晓,温暖的阳光照进院子里,透着凉爽的风,使人神清气爽。
赵莹月坐在院子里洗着头发,几个孩子则是窝在葡萄藤底下不知道玩着什么。
见陈康回来,小夏高兴地扑到陈康腿下,眨着大眼睛问:
“爹爹,我们什么时候进城呀?”
陈康揉了揉她的头:“小夏乖,等会咱就能进城了。”
随后陈康目光移向正在梳头的赵莹月,说:
“媳妇,你把咱家户口找出来,还有小春和小夏出生证明。”
听到这句话,赵莹月的身子顿了下,警惕地看着他:
“你要她们的出生证明干啥?”
陈康连忙和媳妇解释:
“我看她们姐妹俩也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了,想试试能不能让她们进县里的小学。”
话音刚落,赵莹月手上的梳子掉到地上,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陈康:
“你想让她们进城里上学?”
听到这句话,小春和小夏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神色错愕而惊喜。
她们虽然年纪小,可基本都知道学校是个什么东西。
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只要去了那里,她们就能收获很多新知识,还能认识新朋友!
对此,姐妹两个期待而害怕地看向陈康,害怕他会临时反悔。
剩余的姐妹三个,则是羡慕地看向小春小夏。
真好…她们也好想去上学啊。
面对赵莹月的疑惑,陈康继续说:
“不止是小春小夏,我还打算让小秋她们上育红班。”
听到这句话,赵莹月完全愣住了。
她看着陈康认真的表情不像是在开玩笑,于是问道:
“你知道上学要花多少钱吗?”
村里的育红班也就算了,可城里的小学不仅得看户口,平时来回的花销对她们来说都是天价。
“我算过了,你是城市户口,让小春她们进那里的小学不是很难。”陈康说。
当初孩子生下来时,为了攀上赵莹月的城市户口,爹娘就把姐妹五个的户口随着她落。
要是再不行的话,陈康打算花钱给姐妹两个弄个借读的名额。
赵莹月对陈康的想法十分惊讶。
农村的文化普及率不高,在他们眼里,反正女孩早晚都要嫁人,完全没必要读书浪费时间。
就算他们有资格把孩子送去读书,也都供着男孩先去。
要是把女孩弄去上学,可是会成为全村笑柄的。
她没想到陈康会提出这件事,也没指望着陈康能把闺女们送去学校。
所以每天只有赵莹月教闺女们读书写字。
“城里的小学太贵了,咱还是去大队那边问问吧。”
村里也有一个小学,不过学生很少,老师也只有两个。
“那咋行,要去就得带闺女去最好的!”
陈康没有任何犹豫地否决了赵莹月这句话。
经过现时代发展,他太清楚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了。
就算是现代,农村的孩子也只能看着白板上的包浆教育老片。
而城里的孩子不仅去少年宫接受辅导,还能在实验室里做化学实验。
这种差别,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大不相同。
“钱不是问题,以后我接送她们上下学。”
陈康向赵莹月保证,正好在这段时间他还能把一些珍贵的山货在城里转卖。
见陈康态度坚决,赵莹月叹息一声,只好同意这件事。
吃过早餐后,正好张霞翠端着一盆蒸熟的芋头地瓜走进来。
于是陈康让老娘先照看着三个孩子,自己则是把小春小夏和赵莹月骑车载到大巴点,让赵莹月她们先坐大巴进城。
随后又骑车回老屋,载着剩下三个闺女直接驶进城,在大巴车下车点会合。
这一路上,五个闺女躲在赵莹月的背后,新奇地打量着繁华的城市。
路上时不时驶过一辆二八大杠,人们穿着时髦,梳着油亮的头发,在街边侃侃而谈。
赵莹月的心里也有些激动。
自打父亲被批判下乡来,她就再也没进过城了。
再次回来,城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街头卖小吃的吆喝声不断响起,诱人的香味从空气中飘过来,馋的五个女儿直咽口水。
陈康花了五毛钱给孩子们买了肉包,等她们吃完,直奔着县小学走。
现在是周五,不少孩子都在操场上踢足球。
五个女儿趴在围栏上,羡慕地看着他们的身影。
陈康还是等了好一会儿,看门大爷才把他们放进去:
“校长室在三楼,你自己过去吧。”
于是陈康和赵莹月带着五个孩子按照大爷说的方向,走进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您好,我是来咨询下孩子的上学问题。”
一进去,陈康走向最中间的办公桌对面,递过去准备好的资料。
校长的头很秃,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大腹便便,正慢悠悠地喝着茶。
他扫了陈康一眼,问:
“农村户口不能进城里上学,这事你知道吧?”
“孩子们随着母亲,是城市户口。”
陈康把户口簿推过去,示意校长看资料。
校长把资料看了一遍后,还是皱起眉,有些不耐烦地对陈康说:
“你还是农村户口,咋能让孩子来上学咧?”
“县小学只能招父母是城市职工的户籍,你这点资料,顶多上个镇小学!”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30/111111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