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在红楼骑砍无双 > 第59章 ‘人口买卖’

第59章 ‘人口买卖’


第五十九章  ‘人口买卖’

若只是单纯的助饷,那他李倧充其量只是个出钱的金主,军队的控制权和指挥权完全在贾景手里,他只能被动等待结果,就算成功了,贾景想反悔他也没有办法,但是直接买兵……这意味着他将拥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只听命于自己的军队。

这支力量不受制于朝鲜国内任何一方的制约,将成为他李倧个人最核心、最可靠的权力基石,无论是用于政变,还是用于政变成功后巩固权力、镇压反对派,其价值都是无可估量的。

随后,李倧目光灼灼的盯住唐良:“贾将军欲以何价售卒?又如何交割?”

唐良见对方果然上钩,心中暗赞将军料事如神,面上却不动声色:“将军有言,童叟无欺,一分价钱一分货,若君上有意,可先付部分定金,将军便可在皮岛及辽南流民中,为殿下精心挑选健壮忠厚之辈,加以严格操练,并配备相应军械,待殿下需要之时,便可分批、隐蔽送至指定地点,交于君上手中。”

“具体价码嘛,一个粗通武艺的壮丁,装备方面,皮甲和刀枪,三十两,还有骑兵,一匹健壮的草原马,外加骑马十多年的壮丁骑手,五十两。”

“绝不讲价。”

唐良一口气将贾景吩咐的讲完,就看到李倧死死的盯着自己,满脸的震惊。

唐良报出的价格,如同一声惊雷,在李倧耳边炸响。

“三……三十两?一个步卒?五十两……一个骑兵?!”李倧失声重复了一遍,脸上的狂喜和兴奋根本掩饰不住,甚至还下意识的计算了一下,组建一支千人步卒三万两!一支五百人的骑兵队二万五!这简直是……

白菜价。

要知道,即便是在朝鲜,想要从头到尾招募、训练、装备一名合格的兵卒,其花费也绝不止这个数,更何况是经历过战火、由乾军精锐训练、并且装备齐全的现成兵员,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果真?”李倧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生怕自己听错了,“唐将军此言当真?三十两一人,皮甲刀枪俱全?五十两一骑,连人带马?”

“绝无虚言!”唐良斩钉截铁的说道:“我家将军一诺千金!皆是辽地逃出的精壮,个个健壮,训练由百战老卒亲手操练,军械皆按大乾边军标准,战马亦是精选!”

得到肯定的答复,李倧心中的狂喜再也抑制不住。

他太清楚这笔交易意味着什么了,自王辰倭乱以来,朝鲜的国力和军事力量就被彻底打残,至今未能恢复元气,如今全国能立刻投入战斗的部队,主要就是守卫王京的都监军,不过万余人,还派系林立。

前段时间,西人党也向他透底,短时间内能集结的家丁千余人,在加上都监军的自己人,大约有三千人支持政变,但这三千人的忠诚度和战斗力都要打上一个问号,而且事成之后,他很可能反而要被西人党掣肘。

但如果……如果自己能直接从贾景这里购买一支几千兵卒,且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私军,那局面将彻底不同。

想到此处,李倧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激动而嘶哑:

“好!好!就依贾将军之价!此事,我做了!”

“唐将军,请回复贾将军,定金不日便可奉上!只望将军务必信守承诺,予我能战之锐士!”

“我要五百步卒外加一百骑兵。”

听到李倧需要的人马,唐良刚刚掏出的纸笔瞬间顿在了半空,脸上的兴奋之色褪去,化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就这点?

唐良心中瞬间明了,这位绫阳君,看似激动,实则心里那杆秤打得噼啪响。

李倧似乎是看穿唐良的停顿,脸上依旧挂着亲和的笑容,语气轻松地解释道:“哈哈哈,不怕唐兄笑话,我虽是王族,但府上开销甚大,一时间也确实挪腾不出太多现银,就先采买这点人马,试试成色,若果真如唐兄所言那般精锐,待我过几日筹措到更多银两,必定大肆采买!”

李倧是这么想的,虽然拥有一支私军很吸引人,但并没有为此失智,所以才买这么一点,贾景能拿的出来,那他自然可以大肆继续采买,如果拿不出,就当助饷贾景了,结个善缘。

唐良心底冷笑一声,不过其实他也能理解李倧,只要人不傻,都会怀疑,一个暂居他国的总兵,怕是自己都没有多少人马。

想通了这一点,唐良脸上的表情重新变得自然,甚至带上了一丝理解的笑意:“如此也好,便先以这六百人为约,我这就修书,禀明我家将军,只待定金一到,立刻挑选壮丁、配发军械、加紧操练。”

李倧见唐良如此痛快的应下,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笑道:“如此甚好!那便一言为定!”

...........

皮岛。

此时,贾景正岛上抓行政。

筑城、种田、扩军....

总之各方都得贾景参与其中,仔细规划。

筑城这方面,贾景索性就没有筑城墙,反正建奴也打不过来,简单规划出几个区域,工业区、平民区、行政区,至于商业区,鸟都不来拉屎的地方,以后再说吧。

在贾景确定方案后,水泥作坊率先扩大建厂。

贾景教的土法水泥的制作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作坊负责人在得到贾景的命令后,便开始扩大规模,大肆在辽民中招收学徒工。

月钱一两,上六休一,包吃包住,这么丰厚的条件,皮岛的辽民踊跃参加,这可是比种地赚的多。

可惜第一批只招收五百人,而且条件也颇为严格。

首先就是年龄限制,最低十六最大三十五,身强体壮,还有就是不能留长发,毕竟在工厂中留长发,不安全,而且还会拖累生产效率。

而这些辽民,虽然一直奉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在丰厚的待遇下,还是踏破了水泥厂的门槛。

五百人的名额瞬间招满。

在这样的扶持下,水泥厂每天都有相当规模的水泥出厂,但因为原料问题,始终补不上总需求缺口,只能优先供给工业区、行政区,铺水泥地,建水泥房,和修建港口。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29/111110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