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国重工,重回1985搞科研 > 第15章 干碎了洋专家的三观

第15章 干碎了洋专家的三观


第十五章  干碎了洋专家的三观

回去的车上,气氛很古怪。

来的时候,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回去的时候,是揣着一笔巨款,心里七上八下。

姜爱国全程一句话没说,就是死死抱着那个装了一万美金的密码箱。

他感觉自己抱的不是钱,是个随时能引爆的炸弹。

昨天还在为三千块人民币的债发愁,今天手上就多了一万美金。

这个弯转得太快,快得让他觉得像在做梦。

车在核反应研究局门口停下。

霍振堂和他那个一直不说话的技术顾问,也从另一辆车上下来。

当霍振堂看见眼前这个破得跟要拆迁一样的院子时。

就算是见惯了大场面,眼神里也闪过一丝掩饰不住的惊讶。

这就是……那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院子里,钱宏明已经带着所有老专家在门口等着了。

看到周川他们回来,身后还跟了两个穿西装打领带的陌生人,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尤其看到姜爱国怀里那个黑色的密码箱,所有人的心跳都漏了半拍。

钱宏明赶紧迎上去,压低声音说。

“小川,这位是谁?”

“霍振堂先生,香港来的投资人。”

周川做了简单介绍。

投资人这三个字一出口,屋里的老专家们神色顿时变了。

他们看霍振堂,神情里带着点紧张和敬畏。

大家生怕自己显得太寒酸,让对方不愿意合作。

“霍先生,欢迎,请进。”

钱宏明搓着手,露出客气的笑。

霍振堂点头,走进了院子。

他的皮鞋踩在地上的土和碎砖里,很显眼。

他目光扫了眼院里堆放的废铁,又看了看那些补着衣服的老专家。

最后,他视线落在院子正中间。

那个用耐火砖和电炉丝搭起来的,简陋到可笑的“晶体生长炉”上。

跟在他身后的那位技术顾问,眉头已经皱成了一个川字。

他快步走到那个“土炉子”跟前,蹲下身仔细看了看,又伸手敲了敲。

最后他站起来,走到霍振堂身边,用英语飞快地说了几句。

“霍先生,这简直难以置信。”

“这里的环境,比我见过的任何非洲实验室都差。”

“用这种设备想生长出合格的晶体,理论上根本就不可能。”

“我严重怀疑,他们之前在红旗钢厂那台样机,核心部件可能不是他们自己造的。”

这位顾问,是霍振堂从英国高价请来的材料学专家,名叫戴维斯。

他的质疑很专业,也直接戳到了问题的要害。

土法炼钢,也许能炼出个样子。

但土法炼晶体,还要比德国货的纯度更高,这事已经超出了科学常识的范畴。

他说的虽然是英语,但在场的老专家里。

好几个都是早年留洋回来的,自然能听懂。

所有人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刚刚才燃起来的希望,好像又要被一盆冰水给浇灭。

所有人都紧张地看着周川,不知道他要怎么回应这种专业级别的质疑。

周川的脸上,还是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没有反驳,也没有解释。

他只是走到那个“土炉子”前,对姜爱国点了下头。

“姜师傅,把我们昨天刚出炉的那块,拿给戴维斯先生过过目。”

姜爱国立刻明白了,转身就跑进屋里。

很快,他捧着一个木盒子,像捧着圣物一样小心翼翼地走出来。

一块比在红旗钢厂那块更大、更完美的晶体,静静躺在红绸布上。

阳光照在上面,散发出梦幻一样的光彩,纯净得不像凡物。

戴维斯的唿吸都像是被掐住了。

他几步冲过去掏出个便携显微镜,几乎把脸贴在晶体上死死地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戴维斯的脸色,从一开始的质疑,到凝重,再到震惊,最后变成了彻底的难以置信。

他放下显微镜,抬起头看周川,眼神里全是震撼和迷茫。

他用一种极其艰难的语气,用英语问道。

“这…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周川没有回答他,而是看向了霍振堂。

“霍先生,比起看结果,我想您和您的顾问,应该对过程更感兴趣。”

说完,他对着院子里的众人,平静地发出了指令。

“开炉,生火。”

“我们当着客人的面,再给他们炼一炉。”

这一手,不光是戴维斯,连霍振堂都彻底被镇住了。

这得有多大的底气,才能做出这么胆大的决定。

紧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对于霍振堂和戴维斯来说。

足够把他们以往的认知给打碎重塑一遍。

亲眼看到那些穿着旧袄子的老人。

用手头最普通不过的家伙什儿,竟然一步也没差地做出了极其精细的活儿。

那个周川,不声不响地把一台废弃锈迹斑斑的车床和一根毫不起眼的玻璃管捯饬到一块儿。

走了套区域熔炼,打出来的纯度让旁人都不敢相信。

他脑袋里在飞转着,又在一张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代码。

没过多久,就是用一个计算器里拆出来的处理器芯片,硬是捣鼓出了信号净化的难题。

眼前的小仪器屏幕上,指示线像钉死在直轨上,稳得不能再稳。

戴维斯感觉脑子像煳了浆煳,这时候嘴里还在下意识地反反复复念着“不可能啊”。

这一刻,他多年来好不容易构筑的所有知识体系,也就这样轰然倒塌了。

倒是霍振堂,眼里的神色慢慢明亮起来,和方才比判若两人。

低头望见这些日子粗布烂衫里包着满腔干劲的老专家。

又瞧了瞧整个过程都镇定得不像话。

搞什么都稳操胜券的那个年轻人——周川,忽然明白了什么。

这时候才清楚意识到,哪还有什么单纯的技术项目在这摆着。

这分明是一处稀世的奇藏。

这里能是一张牌,还是一套可以重写科技格局的底牌,谁都说不清。

他勐地大步过去,把手重重地搭上周川手上,眼里全是没遮掩的敬服。

“周先生,我那些顾虑,现在根本不用再提了。”

“说实在,我看中的根本不是眼前这些机器设备。”

“而是你们这群能拿两只手把不可能变成现实的人。”

他顿了一下,像思前想后似的,在公文包中摸出那份起草好的意向书。

随手就在大家的目光下,把文件一撕两半。

场里所有人都怔住了,一时间都还拿不准下面会发生什么。

没怎么耽搁,霍振堂又抽出了只剩空白的合同和一支顾不上名贵不名贵的钢笔。

他深唿吸,在合同金额那栏,认认真真写下了一个足够令人震撼的数字。

“我决定,把原来一笔订单的一万美金,增加到五万美金。”

“预付款照旧一万,这笔钱现在能直接到账。”

五万美金,全场安静下来,谁都不敢喘大气。

钱宏明和姜爱国心跳都停了一下,互相扶着才没有坐倒。

一众老师傅全都呆住,嘴巴张得老大,眼睛里满是不可思议。

他们没想过,自己干了一辈子技术,能得到这么高的认可和回报。

霍振堂落笔签字,把合同递给周川。

“周先生,我这是新的诚意。”

“我唯一希望,就是马上合作。”

“我的市场已经等不起了。”

五万美金的订单,连同一万的预付款,让研究局在一夜之间收入暴增。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13/111111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