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私人任务
第四十九章 私人任务
屏幕上那组数据就是最终审判,无声但足够沉重。
汉斯脸上的骄傲彻底粉碎,连带王建国精心搭建的舞台一起垮了。
整个会议厅安静到诡异,早先的惊叹和质疑都没了声音。
航天集团那帮跟着王建国来的人,此刻脸上火辣辣的,恨不得当场消失。
就在前一秒,他们还觉得引进德国货是条聪明的捷径,是胜利在望。
结果现实反手一巴掌,直接把人抽懵了。
原来在他们为一条小路沾沾自喜的时候。
人家已经把赛道终点往前移了一百公里。
这根本不是输赢问题,简直是不同物种的对话。
汉斯失魂落魄地走下 台,那份被他吹上天的合同。
现在跟废纸没什么两样,孤零零扔在桌上,怎么看怎么讽刺。
王建国试图说点什么来挽回局面,可嘴巴张了半天,一个字也挤不出来。
他很清楚,今天之后他在国内航天系统里的位置,算是坐到头了。
整个航天集团,都会因为他这次的误判,变成整个行业的笑话。
周川看都没再看这群人,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全场复杂的目光里直接离场。
他一个字都不需要多说,现实本身就是最响亮的耳光。
这消息跟长了翅膀似的,半天不到就传遍了所有相关单位。
天眼计划用一款自研的,性能领先世界一个时代的传感器。
把系统内争论已久的“引进”还是“自研”这条路,彻底钉死了。
那些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地里下绊子的人。
这下全都乖乖闭上了嘴。
跟一个能自己造出顶尖光刻工艺的团队去谈技术差距,这不是找抽吗。
项目所有的外部阻力,就因为这么一场发布会,被清理得一干二净。
戈壁滩的基地里,所有人都泡在巨大的喜悦里。
杨卫民和钱宏明他们更是激动得一宿没合眼。
非拉着周川,说什么也要办一场庆功宴,把这段时间憋的火气都喊出来。
可就在庆功宴张罗得最热闹的时候。
一通只通向周川办公室的红色电话,突然响了。
半小时后,一辆看不出牌照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停在机房外面。
周川只跟忙着张罗的杨卫民他们说了一句“首长召见”。
就在众人不解的眼神里,他上了那辆车,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首都,一间陈设极为朴素的办公室。
邓 老没在办公桌后面坐着,只是站在窗户前,看着外面的夜色,没说话。
他的背影里,透着一股从未有过的沉重。
周川走进来,也没出声,就那么安静地站在他身后。
他心里有数,这么晚把他火速叫过来,绝不是为了祝贺传感器的事。
肯定有比那件事重要上百倍的事情。
“小川,你知道我们这张桌子上,最硬的底牌是什么吗?”
邓 老终于转过身,声音听着有点沙哑。
周川没有马上回答,他在想这个问题背后的深意。
“不是两弹一星,也不是现在搞的天眼。”
邓 老自己说出了答案,眼神里是化不开的忧虑。
“是那些藏在几千米深海下,我们轻易不会拿出来的战略核潜艇。”
“那是我们最后的反击手段,是这个国家无论碰上什么事,都能站直腰杆的根本。”
邓 老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牛皮纸袋封好的绝密文件。
“可这份底气,现在有一个要命的窟窿。”
他将文件推到周川面前,示意他打开看。
文件里字不多,大部分是让人看得心惊的海图和数据表格。
那是我国核潜艇“龙宫”项目,过去十年的潜航轨迹。
每一条航线都歪歪扭扭,充满了不规则的偏离。
并且在轨迹的终点,总会出现一个特殊标记,“上浮校准”。
周川只扫了一眼,就明白问题有多严重了。
核潜艇最强的武器就是隐蔽,就是能长时间消失在水下。
可我们的潜艇,每隔一段不长的时间。
就得冒着风险浮上来接收卫星信号,校正自己的位置。
每一次上浮,都等于把自己的喉咙送到敌人的刀口下。
这种行为在战时,跟自杀没什么区别。
“怎么会这样?”
“因为导航系统最核心的东西,高精度陀螺仪,我们一直造不出来。”
邓 老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
“这东西,比芯片和光刻机的封锁等级还高,西方人在这上面,不给我们留一条缝。”
“我们现在潜艇上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机械陀螺仪,误差大得吓人。”
“在水下多走一天,航向的累积误差就可能偏出几十公里。”
“就这个精度,别说去执行什么战略威慑了,最后能不能自己找回家都是个问题。”
周川的心,一点点往下沉。
他真没想到,在天眼计划表面风光的背后,国家还藏着这么一个让人心焦的短板。
这已经不是什么技术落后,这是悬在整个国家头顶上的一把刀。
邓 老看着周川,目光灼灼,那眼神里全是信任和指望。
“天眼能看多远,我们的龙宫,就必须能走多远。”
“传感器你们都能拿下来,这个陀仪,我就交给你了。”
这句话的分量,重到让周川都感觉到了压力。
这不是命令,甚至也不是国家下达的任务。
“这不是国家的任务,算是我个人对你的请托。”
邓 老的声音,甚至带上了一丝恳求的味道。
周川没有任何犹豫,他站直了身体,立正。
“保证完成任务!”
他答应得这么干脆,不只是因为邓 老的信任。
更是因为他看到那些海图的时候,他的脑子已经转起来了。
高精度陀螺仪,这玩意听起来跟传感器好像完全不搭界。
可周川立刻就抓住了它们之间最底层的联系。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
当初为了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塞进几亿个感光点。
他领着团队,把微米级的加工工艺,硬是推到了纳米级。
而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的原理核心,恰恰就建立在同样的技术之上。
那是一个比头发丝还细无数倍,用激光围起来的微型闭环。
对其他人来说,这是要从零开始的一座新高山。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913/1111108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