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太行山的灯火
陕北,延安。
宝塔山,依旧沉默地矗立在延河之畔。
山下,那一排排依山而建的、简陋的土窑洞里,正亮着一盏盏,微弱却又无比坚定的灯火。
这里是华夏大地上,一个最贫瘠、最偏远,却又寄托着无数人希望的心脏。
这里正在思考着整个民族的命运。
一间普通的窑洞里,墙壁被烟火熏得黢黑。
一张用木板搭成的、宽大的桌子上,铺满了各种画着红蓝箭头的军事地图。
地图的旁边,堆着小山一样高的文件和书籍。
一个身材高大、面容清癯的中年人。
正背着手,在地图前,缓缓地踱步。
他的指间,夹着一支烟蒂很长的、自己卷的土烟,烟雾,缭绕在他那深邃得如同宇宙星空般的眼眸前。
“也就是说……”
他停下脚步,用那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缓缓地开口。
像是在对身边的几位高级将领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武汉这场戏,锣鼓点子,敲得是越来越密,越来越响了。”
“是啊!”
坐在桌边的,那位敦厚儒雅、被尊称为总司令同志,点了点头,语气凝重。
“根据我们在国统区的情报。友军这次是下了血本了。把全国能调动的精锐,一百多万大军,都堆在了武汉外围。看样子,是准备跟冈村宁次,拼个你死我活了。”
“拼了?”
他笑了。
走到地图前,将手中的烟蒂,在桌角的烟灰缸里,摁灭。
“怎么拼?拿什么去拼?”
他拿起一根红色的铅笔,在地图上,轻轻地画着。
“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是日军的精锐,全员机械化,海陆空协同作战。”
“我们呢?我们的士兵,很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我们的重武器,少得可怜。我们的飞机,天上看不见几架。”
“拿血肉之躯,去硬碰人家的钢铁洪流。这不是拼命,这是送死。”
“武汉,守不住的。”
他用一种近乎于冷酷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气,为这场尚未达到最高潮的宏大会战,提前下达了最终的判决书。
窑洞里,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
他说的是事实。
“那……您的意思是?”
一位年轻的将领,忍不住问道。
“我的意思,很简单。”
他抬起头那双在昏暗灯光下,亮得惊人的眼睛里。
闪烁着一种洞悉了历史规律的睿智的光芒。
“他们打他们的正面战场。而我们打我们的敌后战场。”
“他是在守一条线一座城。我们要的是开辟一个面,一片天!”
他手中的红色铅笔,离开了武汉那个拥挤的红蓝交错的区域。
而是重重地,画向了那些在地图上,看起来广袤无垠的被日军占领的,黄色的区域。
华北、华中、华南……
“小鬼子把几十万大军,都集中在了武汉这一点上。那么他的后方,就必然,空虚!他的交通线,他的补给站,他的每一个据点,就像一个脱光了衣服的胖子,浑身上下,都是破绽!”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
“命令!刘伯承的129师,向冀南、豫北平原,挺进!”
“命令!贺龙、关向应的120师,巩固晋西北,向冀中、绥远,发展!”
“命令!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把根据地,给老子,死死地钉在平汉、平绥、正太这三条铁路之间,变成一把插在敌人心脏上的尖刀!”
“命令新四军,向苏南、皖中敌后,大胆地,渗透!”
“告诉我们所有的指战员!”
他用铅笔,重重地敲了敲桌子。
“不要怕牺牲,不要怕困难!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我们自己!”
“日军,打武汉,打得越热闹,我们就在他屁股后面,把火烧得越旺!”
“我们要让整个华北、整个华中,都变成一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等到小鬼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啃下了武汉那块硬骨头,回过头来才发现……”
他笑了,笑得自信而又从容。
“基地已经被我们给彻底偷了!”
【华北,太行山,129师师部。】
师长刘伯承,一个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看起来更像个教书先生的独眼军人,正对着一份刚刚从延安发来的、长长的电报,看得入了神。
他的旁边,坐着一个身材不高。
操着一口浓重四川口音,眼神却异常精干锐利的政委。
“政委啊,”师长放下电报,揉了揉自己那只,完好的眼睛,感叹道,“延安的这位,下得好大一盘棋啊。”
“是啊。”政委点了点头,吐出了一口烟圈,“他这是要我们,趁着鬼子主力,都被武汉那块肥肉吊着的机会,直接跳到鬼子的肚子心里面去,大闹天宫啊。”
“可这天宫,不好闹啊。”师长指着地图上,他们即将要进入的,冀南平原。
那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无险可守,水网稀疏。
而且那里,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的核心统治区,大小据点星罗棋布,铁路公路纵横交错。
他们这支习惯了在山地打游击的八路军,要进入这样一片“四战之地”,去建立根据地。
其难度,可想而知。
“难,也要去。”政委的语气,很坚定,“这是命令。也是,我们唯一的活路。”
他掐灭了烟头,站起身。
“我去通知部队,准备开拔。”
就在这时。
一个背着斗笠,伪装成货郎的侦察员,匆匆地,走了进来。
他从货郎担的夹层里,拿出了一份,用油纸包裹的秘密情报。
“报告师长、政委!从武汉那边,军委会第二厅的一个‘朋友’,传过来一份,紧急情报!”
师长打开情报,只看了一眼,他的脸色,就瞬间变了。
“好家伙!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情报上,是一幅手绘的极其精细的地图。
地图上,详细地标注出了,冀南平原地区,日军所有兵力部署的薄弱点、物资仓库的位置、伪军的派系和兵力,甚至还有几个,可以被争取的地方民团头领的名字。
情报的精准和详细程度,远超他们自己侦察员,几个月来的所有努力。
而在情报的最后,还附上了一段,建议。
建议他们,在进入平原后,不要急于攻打县城,而是要“以点带面”,先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动最底层的贫苦农民身上,将他们组织起来。
还特别提到了,要利用平原地区,土质松软的特点,“深挖洞,广积粮”,建立“地道网络”,作为反扫荡的核心工事……
“这个‘朋友’……是哪路神仙?”师长看着那份情报,喃喃自语,“他对我们八路军的这一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尤其是这个‘地道战’的构想……简直,是为我们冀南平原量身定做的!”
“不管他是哪路神仙。”
“至少证明了一点。”
政委的眼中,也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在武汉,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志,在帮助我们。”
他拿起桌上的军帽,戴在头上。
“走吧,老伙计。”
他对师长说道。
“有了这份见面礼,我们这次去冀南,唱的这出空城计,把握可就大得多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817/226073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