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一个人的长征 > 第一百一十八章 会议

第一百一十八章 会议


而那所谓的“根据地军民安全转移与隐蔽特别顾问”,说白了,就是个光杆司令。

陈墨手底下没有一兵一卒。

师部给他的只有一样东西——授权。

一道可以调动根据地所有地方部队、民兵、村干部和工匠的最高授权。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几乎能把人压垮的担子。

陈墨知道,他接下来画的每一条线、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直接关系到成千上万个普通百姓的生死存亡。

他没有立刻开始行动,而是先召集了一场在他看来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地点设在黄崖洞兵工厂,一个被清空了的大山洞里。

参加会议的不是什么高级将领,而是一群陈墨特意从根据地各个角落里请来的“土专家”。

比如,在太行山里打了三十年猎的老猎户。他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只有野兽才知道的秘密通道。

还有祖上三代都是矿工的老矿头。

听说他闭着眼睛都能闻出哪里的山体适合挖掘,哪里的岩层容易塌方。

也有负责根据地水利建设的老水利员。他知道这片山区所有地下暗河的走向。

最后十几个则是来自不同村庄、最有经验的民兵队长和村干部。

他们最了解自己村子周围的地形和人心。

会议开始,陈墨没有说任何豪言壮语。

他只是在地上铺开了一张,他花了两天两夜亲手绘制的巨大的太行山根据地精细地形图。

然后他对着这些朴实的汉子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老乡,各位师傅。”

他的声音很诚恳。

“今天请大家来,不为别的。就为一件事——救命。”

“救我们自己的命,也救我们根据地这数万父老乡亲的命。”

“鬼子就要来了。飞机大炮,人山人海。硬碰硬,我们肯定不行。”

“唯一的活路就是藏起来。藏得比兔子还深,藏得比狐狸还狡猾。”

“我是读过几年书,懂一点那所谓的‘科学’。但是论到对这片大山的了解,论到如何在山里活下去的本事,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老师。”

“所以,今天我这个顾问是来向各位老师请教的。”

这番谦逊的、接地气的开场白,瞬间就拉近了他与这些“土专家”们的距离。

他们原本还有些局促和拘谨,此刻也都放松了下来。

“陈教员,您太客气了。”

那个老猎户第一个开了口,他的声音就像被山风吹了几十年一样,沙哑而又粗粝。

“有啥问题您就问。只要是俺知道的,绝不藏着掖着。”

“好。”陈墨点了点头。

他指着地图,提出了第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我们要在山里藏下几万个人和大量的物资,而且要保证他们在里面能至少生存半个月以上,我们该怎么做?”

陈墨话音刚落,整个山洞瞬间就炸开了锅。

讨论变得异常热烈。

“那还用说?肯定得挖洞啊!”

“往山里挖!挖得越深越好!太行山别的不多,就是石头多,够硬!鬼子的炮弹也炸不穿!”老矿头瓮声瓮气地说道。

“光硬不行!”

老水利员立刻反驳道。

“山里湿气重,地下水也多。洞挖得不好,不出三天就得变成水帘洞!人住在里面不得病才怪!粮食也得发霉!”

“也不能都挖在一起!

”一个民兵队长也插话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被鬼子发现了一个洞口,用烟一熏、用毒气一灌,那不就全完了?!”

“对!得分散!还得有不止一个出口!”

“出口得隐蔽!最好是开在那种鬼子想不到的悬崖峭壁上!”老猎户说道。

……

你一言,我一语。

这些来自民间的最朴素生存智慧在不断地碰撞融合。

一个关于如何在这片大山里,构建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地下生存网络的宏伟蓝图,开始渐渐地变得清晰起来。

陈墨则像一个最认真的学生,不停地在地图上记录着、标记着,将这些零散宝贵的经验,用他脑子里那些更科学的系统化理论进行着梳理和整合。

这场会议整整开了一天一夜。

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一个被命名为“太行山地道网络工程”的初步方案正式出炉了。

这个方案的核心不再是简单的挖洞藏身,而是被分成了三个可以同时进行的子计划。

他知道计划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一计划代号:蜂巢!

这个计划是整个网络的核心。

主要内容是利用根据地原有的那些废弃的煤窑、矿洞和天然的溶洞,将其进行系统性的改造和连接,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功能齐全的大型地下生活和战斗综合体。

陈墨亲自负责这个计划的设计。

他将这个蜂巢分成了三个功能区。

首先是“生活区”。

这里将设置厨房和专门的粮食与物资仓库。

陈墨特别强调了通风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他利用最简单的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设计了一套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的多个高低错落的通风口。

又利用老水利员提供的地下暗河的走向图,设计了一套可以将生活废水和排泄物直接排入暗河的天然排污系统。

其次便是“战斗区”。

这里将设置隐蔽的射击口、陷阱和小型的地下兵工厂。

射击口都开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悬崖或者灌木丛里。

每一个洞口都至少与两个以上的其他洞口相连,真正做到了“洞洞相连,户户相通”,可以随时进行转移和反击。

最后则是“医疗区”。

这里将由侯德榜负责建立一个小型的地下医院,设置隔离病房、手术室和药品储藏室,确保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伤员也能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第二个计划名为:蛛网!

如果说蜂巢是根据地的最后堡垒,那么蛛网就是遍布整个根据地的防御和预警系统。

这个计划由经验最丰富的士兵和老猎户们负责。

主要内容是在根据地每一条日军可能经过的山谷、隘口和小路上,都布设下由“子母连环雷”、“化学引信雷”和各种土法陷阱组成的密集防御网络。

同时他们还将利用山顶的制高点,建立起一个由哨所和电话线组成的立体预警系统。

确保任何进入根据地的敌人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第三个计划:空城!

这是陈墨认为最关键、也是最考验人性的一环。

陈墨知道仅仅把人藏起来是不够的,必须让进山的敌人得不到任何一丝补给,让他们在这片看似物产丰富的大山里寸步难行。

这个计划由李云霞和地方工作队的同志们负责。

他们的任务就是去说服像赵老根那样的每一个普通的百姓,让他们亲手将自己带不走的粮食埋掉,将自己喝水的井填掉,将自己住了几十年的家搬空,然后撤入那片同样充满了未知的深山。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甚至是残忍的工作。

但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做到了这一步。

他们才有可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史无前例的大扫荡中,赢得那一线微弱的生机。

……

方案确定了。

整个太行山根据地都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

数以万计的军民放下了手中的枪和锄头,拿起了铁锹和镐头。

他们在陈墨和那些“土专家”们的统一指挥下,开始与时间赛跑。

山洞里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开山炮轰鸣声。

田野上升起了一缕缕,百姓们在焚烧自己家当什物时冒起的黑色浓烟。

小路上挤满了扶老携幼、驱赶着牲畜向深山里转移的沉默的人流。

林晚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但她没有去参与那些需要技术的计划,她选择加入了李云霞的地方工作队,和那些同样年轻却充满了热情的女干部们,一起走遍了根据地的每一个小山村。

她用自己那笨拙的、不善言辞的方式去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收拾行李,安抚那些因为即将离开家园而哭泣不止的孩子。

而在这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件令她震惊、不可思议的事。

这让她觉得十分不真实,以至于以为自己出现幻觉。

林晚揉了揉眼睛,再三确认才发现是真的。

她在一个姓赵的老奶奶家里,竟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那个台儿庄的废墟上唱着童谣的小女孩!

林晚只记得在徐州大突围中,小女孩也跟着大部队撤离,之后就没有信息了……

她竟然也辗转来到了这里!

也不知道是谁将她带来的。

但林晚也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毕竟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再次相遇,已是上上签。

可小女孩似乎不记得林晚了,只是用那双依旧空洞的大眼睛怯生生地看着她。

林晚并没有在意,只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样东西。

是一颗早已被她的体温捂得有些发软的糖块,这是陈墨送给她的。

她剥开糖纸,轻轻放进了那个小女孩的嘴里。

然后,她伸出手,像当初陈墨对她做的那样,轻轻地摸了摸小女孩那毛茸茸的脑袋,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

仿佛在对那些已经死去的无辜的灵魂,和眼前这个幸存的小小的生命同时说道:

“别怕!”

“这一次……”

“糖,是甜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3/4243817/224918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